本文来自镁客网,作者/韩璐。
在杨涛看来,停车场的无人化管理正逐步进入“红海竞争”,下一步就该思考如何打出“差异化”了。
图|宜泊科技技术总监杨涛
想必你也有过这种体验,只是去商场简单吃顿饭,却为了找一个车位而开着车在停车场绕了几圈,甚至还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抢到一个刚挪出来的车位……
原本找车位就已经很难了,但“历劫”还没有结束。如果你将车停在一个大的停车场,碰巧车停得远、方向感又不是很好的话,仅仅是找车,可能又得花上不少时间。
而现在,已经有企业瞄准了这些痛点,将AI、大数据等技术从出入口的无人值守向场内延伸,力图打造“车位级运营”的效果,例如致力于提供智慧停车解决方案的宜泊科技。
7年时间,3次产品迭代
如今,成立于2015年的宜泊科技即将迎来自己的7周年。而在这7年间,他们的“e泊车”平台也已经历经3次迭代。用宜泊科技技术总监杨涛的话来说,公司整个产品技术的发展史,就是新技术应用的发展史。作为创始团队的一员,杨涛见证并参与了第一代产品的出世,以及之后的每一次迭代。
具体来看,针对传统停车场系统,宜泊科技第一次做出的改革是用B/S架构替换原先的C/S架构,将原本需要细化到每一个岗亭内电脑的维护工作,并缩小到一台本地服务器,大大降低了维护工作量,也便于之后相应项目的开发工作。
第二次改革是在2019年、2020年,宜泊科技“扔掉”了停车场内单独放置的服务器,转而将所有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到公司自己的物联网平台,实现所有设备上云,并实现服务SaaS化。
这之后仅过去2年,宜泊科技又开始了一轮新的产品迭代,这一次“主要是在业务形态上,将我们的技术从出入口转向‘车位级运营’”,围绕这一点,“我们会研发3D引导地图,以及车位预约、车位充电桩等等。”
简单来讲,这一次的变革,宜泊科技主要想解决的有3点,除了前面提到的停车难、找车难,还有一个就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问题。
杨涛进一步解释道,“基于我们自研的3D地图,配合在停车场部署的蓝牙/WiFi/UWB等定位设备,站在车主的角度,他在室外就可以通过我们宜泊的公众号选定停车场,甚至具体到某一个空闲车位,然后进行一个导航,并且支持室外导航与室内导航的无缝衔接。”
如果是找车,依照宜泊的演示来看,车主只需要在手机端界面输入自己的车牌号,即可看到自己爱车的停车位,并听着语音播报找到它。
当然了,这里有一点需要清楚,“这种需要部署大量硬件的模式对于一般停车场可能负担不起,往往是商业体、大型交通枢纽才会这样部署。”也因此,宜泊科技推出了两类解决方案,一类就是需要部署大量设备,能够监控到每一个车位,另一类则是强调低成本的接入方式,通过给停车场绘制3D地图,并在上面标注好每一个功能车位的停车区域。
此外针对车位充电桩,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这个已经成为一些室内停车场的痛点,所以我们会和一些相关公司一起,共同研发出相应的充电桩产品。”
如果说以上是站在C端车主的视角,那么从停车场运营者的角度出发,除了从人力、设备端达到降本的效果,通过打破停车场“数据孤岛”现象,“我们也会给相同类别的停车场做一个排名,如此就可以给到经营者一个反馈,包括怎么配置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等等,利用AI、大数据帮助停车场经营者做出更好的管理决策。”
无人值守进入“红海”,差异化竞争成关键
如果将智慧停车行业的发展作一个划分,主要呈现出三个阶段,分别是智慧停车1.0(基础信息化)、智慧停车2.0(平台联网化)和智慧停车3.0(无人化管理)。
当前,国内的智慧停车产业早已进入3.0时代,出入口无人值守近乎常规化,车主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自主入库、缴费和出库。
在这一点上,宜泊科技也早已有成熟产品,并推出了自己7*24小时的远程坐席服务。但杨涛也表示,自2020年以“无人收费”为产品核心做到现在,“这个市场已经开始逐渐进入红海竞争阶段。”
这一前提下,如何打出差异化,或者说如何创新,就成为了宜泊科技主要思考的问题。“针对智慧停车,一般最主要的门槛点就是差异化竞争,不管是系统功能层面,还是商业模式各方面。”杨涛表示。
比如技术层面,关键点不在于具备怎样的功能,而在于能不能最快地去应用一些最新的技术;业务层面,壁垒在于如何更好地将技术与应用相结合,从而切切实实解决用户问题。
“我们尊重产品的生命周期,当自身产品与市面上其他产品相比没有特别的功能,也没有特别价格优势的时候,我们就会去寻求第二个新的增长点。”
从这一点出发,前面提到的3D地图导航、车位充电桩等等也就是宜泊科技最新找到的增长点了。继无人值守之后,“接下来我们将进入一个车位级运营时代。”
最后
就在去年,宜泊科技完成了一轮5600万元的B轮融资,由高新发展独家投资。
而对于接下来的规划,杨涛也表示,目前公司资金流充足,“之后随着新产品的铺开,若取得很好的效果,可能会启动下一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