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沈阳四块科技”
“区块链”一词,最早见者中本聪于2008年发表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历经十余年发展,区块链技术已从1.0时期的数字货币进化至2.0时期的智能合约,不仅广泛应用于全球金融行业的支付结算,证券保险、供应链金融等重点领域,还逐步渗透至能源、公共事务运营、供应链管理等众多非金融领域,成为当前最热门的信息技术之一。风口之下,各种各样的区块链概念公司纷纷涌现,甚至有人哗众取宠,鼓吹“万物皆可上链”,却乘机行诈骗之实,谋取不正当利益。
在此背景下,3月22日,美国政府问责局(GAO)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区块链:新兴技术为某些应用带来好处但也面临挑战》。报告指出,虽然现在人们更多关注区块链的金融应用(如加密货币等),但其实它还具备许多非金融应用场景,且已衍生出不同以往的风险和挑战。
GAO认为,阻碍区块链在非金融应用中被采用的风险和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
1.各区块链之间缺乏互操作性
由于技术标准不统一,目前大多数区块链网络仍无法与其他区块链网络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用户选择了一个区块链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用户被锁定在了该平台,无法与其他平台进行互操作或轻松切换至其他平台,“数据孤岛”的问题短期内还难以得到解决。
2.法律和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
当前,美国各级司法机构对智能合约的认可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导致在出现法律问题时,所有利益相关方不得不陷入冗长的纠纷,并产生昂贵的诉讼费用。此外,由于区块链倾向于在应用环节尽量排除中介机构,一旦区块链上出现错误,由谁来担责将难以确定。
3.准确衡量使用区块链的收益和成本尚存在困难
由于区块链技术相对较新,机理也十分复杂,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比较难透彻理解该项技术如何运作,也缺乏具有足够数字技能的人才来更好地运用它。这就导致了人们对部署区块链所带来的提高数据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等好处的实际收益难以做到准确衡量,进而也会限制人们对区块链的使用。
今后,非金融类应用将会是区块链发展的重要方向,广泛融入物联网、数字政府、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因此宜尽早构建场景化、精细化的创新治理机制,形成隐私优先的可信计算环境和可互操作的跨链服务,实现贯穿数据存储、流通、使用等环节的全周期治理,以成就区块链应用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