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贺铨:IPv6“+”速创新 打造新一代高质量网络底座

人民邮电报
姚春鸽
IPv6作为数字经济底座,是互联网升级演进的方向和网络技术创新的方向,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生态多个方面,支撑数字中国的建设。

作为数字经济底座,我国IPv6的规模化部署不断取得新的成效。而作为IPv6的升级加强版,IPv6+凭借着来自协议和技术等领域的诸多创新,更加契合行业用户的需求,能够更有力地支撑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显然,加速IPv6+创新,将为IPv6规模部署增添“+”动力和“+”速度。那么,IPv6+的发展当前处于何种阶段?如何加速创新释放新动能呢?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近日给出了解答。

2345截图20211028093243.png

2345截图20211028093243.png

超6亿活跃用户

中国IPv6规模部署成果显著

“目前中国IPv6地址资源位居全球第一,IPv6活跃用户数和流量均实现了增长。”邬贺铨表示。

数据显示,我国已申请IPv6地址资源总量达到60059块,位居全球第一。与此同时,根据对典型互联网应用法人实时采样和监测,截至2021年12月,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已达6.08亿,约占中国网民的60.11%。在流量增长上,截至2021年12月,城域网IPv6总流量突破44.77Tbps,占全网总流量的9.38%;移动网络IPv6总流量超过24.43Tbps,占全网总流量的35.15%。

“对比IPv6流量和活跃用户数的占比,可以发现流量占比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网关的升级改造还没有跟上。”邬贺铨指出。他认为,下一步需要伴随着固定网向千兆网络的升级,让固网网关具备未来家庭无线网关的功能,为无线网关直接应用IPv6功能做好准备。

得益于强有力的政策指引,IPv6在中国的规模部署和应用正处于全面推进之中。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IPv6规模部署应用:“深入开展网络基础设施IPv6改造,增强网络互联互通能力,优化网络和应用服务性能,提升基础设施业务承载能力和终端支持能力,深化对各类网站及应用的IPv6改造。”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则在去年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了未来五年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的重点方向,明确了到2025年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8亿,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70%,城域网IPv6流量占比达到20%的目标。

IPv6+步入2.0阶段

全方位驱动工业互联网发展

IPv6作为数字经济底座,是互联网升级演进的方向和网络技术创新的方向,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生态多个方面,支撑数字中国的建设。“面对数字经济新需求,IPv6亟需在广联接、超宽带、确定性传送、低时延、自动化和网络安全六个维度持续提升性能,从而高效满足万物互联、海量数据、生产上云、云网融合、智能运维和安全可信的需求”,邬贺铨指出,“IPv6+是对IPv6的系统化升级,从而打造新一代高质量网络底座。”

“从IPv6向IPv6+的升级,是一个从IPv6+1.0到2.0,再到3.0分阶段推进的过程。”邬贺铨强调。

从2020年到2021年是关注网络编程能力的1.0阶段。主要推动SRv6(分段选路)协议的应用,目的在于简化网络,实现运营商VPN专线灵活跨域开通和网络的部分自治。

从2022年到2023年是2.0阶段,聚焦用户体验保障。2.0阶段主要关注网络切片、随流检测、新型组播、确定性、安全性等,从而满足5G 2B、工业互联网、云网融合、算力网络等应用需求,实现网络有条件的自治。

从2023年到2025年,IPv6+将迈入3.0阶段,实现应用驱动网络。该阶段将更好地发挥应用感知网络、应用驱动网络编程以及网络逐流SLA保证的优势,实现应用感知,打造出高度自治网络,满足更广泛的个性化定制网络需求。

“目前IPv6+正处于发展的中间阶段,一方面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让整个网络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算力网络以及工业互联网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朝着未来IPv6+3.0阶段迈进。”邬贺铨指出。

当前IPv6+所处的2.0阶段会从三个方面着力推动标准化进程。首先是VPN+,通过灵活按需切片,满足不同用户/业务差异化服务要求。其次是IFIT(随流检测),实现信道性能的实时检测,支持业务体验可视可管理。最后是BIERv6(基于IPv6的位索引显式复制),即基于IPv6为组播服务提供更简化、更高效的支持。

标准领跑

加快IPv6+创新发展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在IPv6+领域,中国贡献了半数以上的国际标准草案,成为推动IPv6+发展的主要力量。

创新是发展IPv6+的关键动力。其中APN6(基于IPv6的应用感知)增强了网络对业务的感知能力。过去,IPv4的报头仅包含源地址和目的地地址,网络无法识别该IP包承载的业务类型和服务登记(SLA)要求,网络通常采用轻载方式,资源利用率低。APN6利用IPv6扩展报头嵌入业务对信道的要求,以此为依据来组织信道。未来还可以利用IPv6扩展报头嵌入所承载的数据属性,支撑对跨境数据流动的管理。这样一来,“解决了过去只能依靠控制面应用感知的难题,有利于实现云网的无缝拉通,APN6的性能以及应用前景还可以继续深挖”。邬贺铨表示。

不断创新的SRv6帮助IPv6+实现路由的快速建立。通过使用SRv6,可以在IPv6地址扩展报头中指定流量转发路径,从而快速建立起端到端的路由,中间的路由器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计算。该模式具有低时延、快速倒换、支持组播和高可靠并发业务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SRv6也在不断进步,将原来长达128比特的报头进行缩短,从而大大降低网络处理的开销。”过去IPv4地址功能单一,靠增加协议来支撑新应用;现在,IPv6基于增强地址功能,能够对网络协议进行瘦身。SRv6成为整合“云网边端”的统一通信协议,可提高网络配置效率高达60%。例如,基于SRv6的网络切片生成速度更快,管理更简单,从而全方位使能VPN专网构建并确保服务体验。

过去,运营商往往需要依靠用户投诉才能发现信道性能劣化,或者检出网络故障却难以快速定位;现在,基于IFIT实现的随流检测,则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随流检测对真实业务流插入特定的“染色比特”,具有高精准度,不仅可以做到定位丢包发生的位置,而且可以计算出逐跳时延和抖动,甚至能够进行路径还原,具有易部署和运维的特性。随流检测的能力未来还可以扩展,支持对跨界数据安全性的监管。

BIERv6能够高效极简地实现组播业务。业务仅在头节点配置,中间节点不感知组播流,不建立组播转发树,也不维护组播转发状态信息,能够高效完成组播报文分发,大大简化了协议,配置简单,易组大网。

除了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标准上的领先之外,中国正在IPv6+领域多方位打造新优势。在产品成熟度上,目前主流厂商均已推出IPv6+相关标准落地产品;在规模应用上,我国已有超过100个IPv6+试点项目;在生态构建上,超过40个产业组织、企业、研究机构已开展IPv6+相关工作,形成了合力。显然,IPv6+在中国的未来表现令人期待!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