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异地灾备建设数据复制三大技术路线优劣势分析对比?
保险企业异地灾备建设主要有三大技术路线:基于数据库异地容灾复制技术基于存储的远程异地复制技术借助第三方同步、复制软件的方式进行容灾数据复制,异地灾备数据复制技术3大技术路线各有哪些优缺点?
问题来自社区活动,由会员提出,来自twt社区众多同行的分享,欢迎大家参与交流,各抒己见。
*“争议”栏目内容来自同行分享的一手体验和观察,仅代表个人观点
chenmingfu西部某城商银行基础架构组长:
基于存储底层复制:需要生产中心与异地灾备中心存储设备保持品牌型号一致,对硬件设备强依赖,可以较好的保证RPO指标,但是无法保证RTO指标,切换较为复杂,切换时效性难以保证。
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复制:灾备切换较为方便,与底层硬件设备不相关,无需保持两端硬件设备型号品牌一致性,在非批量时间段RTO指标一般可以控制在10分钟以内,切换时效性较高,能满足当前监管容灾指标要求,且RPO指标也可以保障,建议采用该技术实现容灾,我单位就是要该技术实现数据库层容灾,非常便于灾备切换演练。
基于三方软件的复制:需要依赖额外第三方复制软件,涉及软件兼容性,还需要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安装软件等等,可能会对服务器造成一定的资源占用。
王巧雷sino-bridge系统工程师:
存储层的复制:
直接基于底层块级IO复制,屏蔽上层的应用逻辑,所以对上次的数据类型也基本没有要求,管理上比较方便。但这种方案的要求比较高,比如带宽要求高、需要使用同品牌存储、或使用虚拟化存储网关等。
数据库复制:
基于数据库的复制可以在数据库层面实现数据的同步,大都通过日志重放实现,并且可以按自己的需求选择同步对象,实际传送数据较小,也比较灵活。相对来说复制类型单一,只能复制相应数据库结构化数据,业务关联的其他非结构化数据还得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
第三方工具:
比如GPFS、OGG、CDC等,支持的数据类型相比数据库复制会丰富很多,但可靠性或者数据验证是个问题,比如OGG配套了veridata来做同步后的数据验证,但有些工具并没有提供相应的验证机制。
trouble_qu戴尔科技售前技术支持:
我理解的主流复制技术对比如下:
一、存储复制技术:要求数据库数据存储在集中式存储上,基于存储阵列的复制技术使用专用SAN网络进行复制,复制技术成熟,对主机资源消耗低,并且可根据需求选用双活、同步或异步复制模式,支持双活,支持多中心闭环(既任一复制链路断,不影响其它链路和整体容灾),复制技术稳定,运维简便,只是同步和异步模式下灾备切换时会涉及存储切换的环节,双活模式对距离,链路质量要求较高。
二、虚拟机复制技术:如数据库部署在虚拟机环境,可基于虚拟化复制技术实现容灾,虚拟化复制技术可基于虚拟机文件的变化进行增量复制,但案例相对较少,一般应用于中小型规模的数据库,且日常备端无法使用。
三、数据库复制技术:基于数据库本身的复制机制来实现跨中心复制,支持通过IP网络以增量方式进行复制,同时支持以库为单位进行细颗粒度的复制,并可根据需求选用同步或异步复制模式。采用此项技术,灾备端的数据库为启动状态且支持查询操作,相对灵活,但数据库切换操作复杂,对于切换时数据库状态的要求比较严苛,实际切换的操作也相对复杂,对数据库管理员的能力要求较高。
四、第三方软件技术:主要针对文件系统里的数据进行复制,一般用于应用程序的复制,日志文件的复制等,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进一步验证,目前业界不太用于关键数据的容灾。
kevinshopping某保险有限公司科技信息经理:
异地灾备建设需要根据灾备RTO RPO的目标进行技术选择(当然还有灾备预算,若是土豪企业可以飘过~)从管理便捷性和投入的成本对比如下:
基于存储的远程异地复制技术:成本高,基于存储级复制对复制线路网络要求比较高,线路成本也随之高。存储级复制可以实现较小RPO目标,管理压力也相对最小。
基于数据库异地容灾复制技术:无需安装第三方客户端,通过DB日志进行复制传输,但若生产端频繁对数据增删改,数据增量可能不大,但日志文件可能很大,这样对传输带宽压力也比较大。
借助第三方同步、复制软件的方式进行容灾数据复制:可以实现OS、非结构化数据复制传输,但需要安装第三方的客户端对生产端有一定的侵入。维护人员需要对第三方软件进行使用学习。
三个复制技术选择需要根据企业具体的灾备要求进行选择,根据灾备需求目标及预算进行选择才是真正适合企业本身的。
张鹏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中小金融机构灾备服务中心高级技术主管:
第一:保险企业的业务系统比较复杂,灾备技术的选择最好根据业务系统和IT系统的特点来选择,而不是一概而论。
第二:根据业务系统的RPO,RTO,NRO等灾难恢复指标的要求,制定灾难恢复目标,从而选择对应的灾备解决方案。
第三:确定灾难恢复目标的前提下,结合投入的资金和人力,选择灾备解决方案。
灾备解决方案是业务连续性整体规划中的一小部分,是制定灾难恢复策略的方法。
针对这个主题,谈谈三种灾备技术的应用场景:
第一,数据库复制技术的好处是,通常是数据库厂商推荐的灾备解决方案,与底层物理卷的复制的相比,不容易出现物理块和逻辑块不一致的问题。异地窄带宽的环境下可以应用。适用于云环境,不管是私有云还是公有云、混合云的环境,不管是集中式还是分布式存储,数据库复制都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缺点是只适用于数据库的数据,其他应用数据还需要其他的技术来实现灾备保护。
第二,基于存储的远程复制技术的好处是,各种类型的数据,只要存储在存储介质上,都可以通过远程复制技术做灾备,在传统架构下,由于多采用集中式存储,基于存储的复制技术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也有缺点,主要是云环境下的适配不好,现在大部分云环境都采用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存储的远程复制技术少,没有集中式存储的复制技术成熟。另外就是底层的物理数据块的复制,不能百分百保证上层逻辑块的一致性。在异地窄带环境下,存储复制通常存在由于数据块比较大,占用传输带宽较大的问题。
第三,所谓的第三方复制软件,没有理解,是基于卷的,基于文件系统,还是基于数据库的,题目中没有明确。暂且说说现在云环境下的基于文件系统的复制技术,主要在云主机端安装代理模块,通过记录文件系统中的数据改变,然后传输到异地灾备中心的云主机上,实现灾备保护。这种技术由于是基于文件系统和操作系统实现的,所以通常需要选择适配的操作系统和文件系统。同时这种技术会消耗一定的云主机性能,所以在做策略的时候要考虑负载的能力。在云环境下,这种技术是第一种所说的数据库复制的补充,能够将除数据库之外的应用数据实现灾备保护。
困毛困英方软件marketing:
基于数据库:
优点:主备双活,提高资源利用率,数据传输快,占用带宽小
缺点:异构数据源之间难以进行数据复制,切换复杂,RTO可能较大
基于存储:
优点:数据一致性高,RPO小,切换迅速,对运维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不高
缺点:对传输距离、硬件资源要求高,后期维护成本大,不易后期的扩展、迁移
第三方软件:
优点:针对文件系统,屏蔽底层异构,可实现远距离、窄带宽数据传输,架构灵活,易于扩展
缺点:数据传输一致性难以验证
wanggy戴尔科技系统工程师:
存储路线:
优点:多分区和多主机业务的不同数据通过存储容易保障一致性,RPO比较容易量化和管理,切换快,适合站点级切换;
缺点:链路资源要求高;
数据库路线:
优点:数据传输量小,带宽少,适合单一业务;
缺点:一致性比较难于保障,多平台和跨平台难于实现;
第三方工具:
优点:可定制化,跨平台和应用;
缺点: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数据一致性的校验需要严格测试,一般成本较低;
针对核心业务,以上方式建议同时选择至少两种或者全部部署,以应对不同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