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的第一天,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洪添接受了《中国电子报》记者的采访。连续三届都倾力参与这一盛会的浪潮,近年一直在推动自身向云+数+AI新型互联网企业转型,角色从产品的供应商向服务的提供商转变。面对数字中国建设大潮,浪潮做了什么,又如何判断未来趋势?
健康码的背后是智算中心
数字中国从提出到现在的实施,特别是在各省的一网通办上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今年上半年疫情发生,使数据在全国层面汇集,通过健康码的使用,我国在做好疫情分级管理的同时,也有效推动经济和生活秩序的恢复。
“现在人人出行都需要一个健康码,实际上健康码,就是把个人数据和国家相关部门的数据做了打通,比如个人坐飞机、高铁的数据都是相通的。”王洪添说,“目前健康码已经累计调用了415亿次,各地需要把这些个人出行的车次信息结合在一起,背后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撑。浪潮承建了健康码国家平台现在无论是经常使用的微信、支付宝的健康码还是各地自己推出的健康码,依托的都是这一国家平台。”
“各省、各互联网平台推出的健康码都是基于国家的数据平台实现的,在疫情发生之前,数据是汇集在各个部委的,因为疫情的原因,要把这些数据整合在一起,不仅要打通还要实现实时,就是你一查数据就要立刻回传你,这个数据量是当时没有想到的。”王洪添说,“国家一开始也担心这么多人使用健康码、全社会都在用,这个平台是否能够支持,但事实证明,有了足够的算力做支撑,这样级别的全国应用也是没有问题的。”
健康码是典型的政务应用,这也反映出国家政务平台建设的成效。
王洪添认为,政务云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把分散建设的基础设施集中到一个市,一个市建一个云中心,这个过程带来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资金的节约,实现了集约化建设。第二阶段就是这两年进入的一个新的阶段,数据到了一个云中心之后,把所有数据打通,建一个公用数据平台,在数据平台上做的就是小微服务。再往下走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会打造各种各样的微服务,数据一旦打通之后,围绕着数据会派生出很多微服务,使老百姓用起来很方便。这种微服务会很多。
从技术上来看,数据打通的难度不是很大;但主要的难点在于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管理模式的调整。“我们举一个例子,假设外地客人生病了,要去医院只能自费,因为医保没有全国打通,但是技术上是没有障碍的,这个要真正实现,需要国家医保相关部门制定一些规则。还有异地审车,也必须先出来异地审车的办法,才能推动应用起来。”王洪添说。
数字经济发展与算力正相关
王洪添说,国家提出的新基建,计算能力的建设是很重要的,浪潮也正在大力推动智算中心的建设。我们对算力做了一个评价,数字经济发展好的省份,算力的支撑也是最强的,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算力是正相关的。
现在各个地方政府都在抓数字新基建,如何做好规划、做好实施和利用好这些基础设施呢?
王洪添认为,首先要做好规划,对当地数字经济或者是算力平台要支撑的业务进行评估和规划。“比如说福建的服装业发达,服装、鞋等很多运动品牌都是福建的,现在这些企业会搭一个仿真平台,这个仿真平台对大的企业来说,费用支出没有大问题。但是对于产业链上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企业,专注于像拉链或者是扣子这种的某一个产品,自己做一个仿真平台投入比较大,因为要应用到AI的服务器、软件等。”王洪添建议,当地政府是否可以建一个统一的面向产业的算力中心或者是计算平台,这就跟当地产业有结合,然后评估、规划到底需要多少算力,避免算力支持不够,同时也不浪费算力。
此次新基建中对数据中心的建设,如何避免过往曾经出现的建设热情高,但利用率不太高的现像呢?谈到这一问题,王洪添表示,可以先把规划做得大一些,比如说做五年的规划,业务包括的范畴也要做大一点,但是起步的时候不建议一开始就把规划的内容全部做了。“刚刚讲仿真这个例子,还需要引导企业上这个平台的过程,有一些小企业原来没有想过用仿真平台去做设计,这需要引导,引导也需要时间。要根据调研之后分阶段实施,不要造成过多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