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政策下的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核心技术突破、新兴业态和模式推广、产业生态培育等工作都极其艰巨和复杂,仅仅依靠市场力量或政府力量,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
另外,当前全球工业互联网正步入规模化扩张的战略窗口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更须立足国情,瞄准制高点,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积极统筹布局、系统推进,探索政企联动、需求带动、创新驱动的工业互联网发展道路。
为什么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支持作用?
工业互联网具备独特的技术经济属性,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产业基础与发达国家也不尽相同,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加强政府引导,既是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遵守技术经济规律,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的要求。
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具有战略性和前沿性,应从国家层面持续进行统筹部署和引导。在战略性高技术领域,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一直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业互联网领域同样如此,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发布相关战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前沿技术资金、人力投入。我国工业互联网在关键技术、标准等方面存在诸多短板,更须要政府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做好顶层布局,探索利用新型举国体制,高效汇聚各方资源,加大资金、人才等投入,引导产业各方协同攻关,推动形成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发展格局。
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早期发展具有公共品属性,政府应在初期阶段给予更多支持。工业互联网涉及网络改造与建设、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安全防护能力建设等公共性领域,投入大、见效慢,企业没有能力或没有意愿投入建设。而这些又是工业互联网持续发展的基础,并且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能让很多后发跟随企业受益。因此,须要政府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推广的初期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企业走出创新“死亡之谷”,快速突破产业化瓶颈。此外,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特性突出,政府应着力营造包容有序的发展环境。
相比其他领域,工业互联网“跨界”和“融合创新”的特质尤为显着,孕育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的可能性更大,也因此面临更高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
须要政府审慎出台新的准入和监管政策,加大融合创新发展政策供给,特别是加快数据流转、网络信息安全等相关法规制度的制定,努力打造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既为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留下足够空间,又使其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应聚焦工业互联网发展重点和短板,提升政策的精准性和可及性,确保政策效应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