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运维人员,是指对已经运行国家秘密信息的涉密设施设备进行维修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涉密运维工作,往往是在甲方(涉密业务委托单位)指定的场所进行,涉密运维人员有更多机会和条件接触甲方的涉密事项、涉密场所、要害部位以及保密设施、设备、载体等,能够了解和掌握许多国家秘密。在保密管理中,涉密运维既是保密管理链条中的重要节点,也是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机关单位关注的重点。应该肯定,绝大多数涉密资质单位十分重视涉密运维工作,但近些年来涉密运维工作中的窃密泄密现象并未杜绝,现场审查发现,有的单位仍然存在严重的泄密风险和隐患。
运维人员泄密与单位保密教育管理关联性分析
1.思想麻痹,管理疏忽。在涉密资质单位,涉密运维人员与其他涉密人员的重要区别在于:涉密运维人员多数在甲方工作,可能直接接触涉密信息,甚至是任务以外的涉密信息;人员数量不固定,可能是多人,也可能“单兵作战”;运维频次不确定,可能是间隙性,也可能持续性;运维时长不固定,有的可能是短期,有的往往贯穿于涉密设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及涉密事项全过程。涉密运维工作的特殊性,客观上要求涉密资质单位必须本着对国家安全和利益、单位发展和员工个人高度负责的态度,重视和加强涉密运维人员队伍建设。否则,不仅会影响涉密运维工作的开展,而且可能会发生泄密事件,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有的单位就是因为思想麻痹,看不到涉密运维人员和其他涉密人员的区别,导致个别运维人员出了问题。
2.“带病”上岗,审查不细。涉密运维人员的确定应该慎重而细致,上岗前考察和审查标准、方法、程序设定要科学客观并严格执行,不能简单粗放、草率行事。涉密运维工作中发生泄密,往往和单位对涉密运维人员上岗前的审查工作不细、不严、“带病”上岗有关。如只看外在表现,不看内心活动;只想着急用人,不管有无考察;只看业务能上手,不论保密行不行等。因时间紧、任务重,便“特事特办”、应急“救场”。结果导致“特事特办”没办好,应急“救场”砸了场。对涉密运维人员上岗前审查不细、不严的深层原因,主要是涉密资质单位对涉密运维工作重要性、特殊性和潜在危险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思想和工作中有急功近利、方法不当、作风不实的问题。
3.教育欠账,基础不牢。保密教育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实际工作中,有些涉密运维人员因过失泄密受到纪律处分或经济处罚,总结教训常常是接受保密教育不自觉、不及时、不充分。在一些泄密案件警示片中,人们会经常看到泄密当事人痛苦不已、声泪俱下地诉说心声:如果接受保密教育早一点、多一点、深一点,也不至于糊里糊涂犯错,直至走向犯罪的深渊。实践证明,不失时机地对涉密运维人员进行保密形势、法纪、常识和技能教育,是抓根本、打基础的工作。分析一些涉密资质单位对保密教育不重视、不落实的原因,主要是怕保密教育耗时间、费脑筋,担心不会搞、不好搞、搞不好,甚至有的认为教育不管用,会耽误业务工作。有了这些错误认识,要保证按规定落实保密教育落到实处,必然是一句空话。
4.制度缺失,约束不力。任何保密制度都必须结合单位实际,契合岗位需求,全覆盖、可操作、有实效。所以,不同涉密岗位,应该制定不同的保密制度,保证一切涉密行为在制度规范之中。在现场审查时发现,不少涉密资质单位保密制度很多,但其中多数是“大路货”,看上去都没有错,就是无法执行。而与涉密运维人员紧密联系的保密制度,更是寥寥无几。涉密运维工作保密制度缺失,对涉密运维人员保密管理就会出现“空白地带”,一旦涉密运维人员自律不严,必将发生问题。涉密运维制度缺失的原因,多数在于涉密资质单位对涉密运维工作的特点研究不够、把握不准,误认为此岗位与彼岗位一样,都是涉密岗位,保密制度通用。
5.长期外出,鞭长莫及。相比较而言,涉密项目施工建设时间短,运维时间长。所谓全生命周期的运维,其中还包括产品升级、改造、替换的运维服务。在涉密运维工作中,保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经常外出或长期在外执行涉密运维任务人员的管理。有些涉密运维人员常常被派出担负多个省市的区域性涉密运维任务。一年之中,多数时间在甲方工作,或在途中奔波,剩下的时间就是回家看看,很少有空回原单位。单位对其思想动态、工作表现的了解,仅限于偶尔打电话了解甲方反映,满足于把任务完成了、甲方不提意见即可。而对工作中是否真正严守保密纪律、工作以外有无不轨行为,则一概不知。实践中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案例,某单位涉密运维人员因长期在外工作,单位监管不到位,自己逐渐放松要求,利用工作之便拷贝多家单位的涉密信息,后因窃取国家秘密罪被判刑。
6.失之于软,敲打不严。一些涉密资质单位保密管理人员存在错误认识,认为对涉密运维人员的管理不能太严格。有的从用工困难、人才难得的角度,怕管严了把人管跑了,对单位造成损失;有的认为涉密运维工作本身风险大、压力大,管得太多会加大其压力,显得不人性化;有的感到涉密运维人员常年在外奔波,十分辛苦,且一年见不了几面,管多了不仅伤和气,感情上也过不去;甚至有的怕管多了、管严了走向反面,发生故意捣乱的事。由于单位顾虑重重、想法多多,势必出现可管可不管的就不管,必须严厉敲打的就不疼不痒、避重就轻讲两句。实践证明,单位失之于软、敲打不严,是涉密运维人员违规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该引起警惕并加以纠正。
7.关心不够,感情疏远。长期在外的涉密运维人员,由于远离本单位领导,平时主要根据既定目标任务开展工作,遇到复杂的事情,多数要靠自己定夺,遇到矛盾困难,多数也要靠自己解决,心里的压力和郁闷要靠自己排解。由于涉密运维工作的特殊性,很容易使这些人员在思想和心理上更加烦躁、孤独和脆弱,有时情绪会发生异常变化。如果涉密资质单位对他们过问甚少、关心不够,在工资、补贴和待遇上又不能与岗位特点及劳动付出相适应,久而久之,必然与单位疏远感情,甚至离心离德。到头来,留不住人是其次,重要的是会导致敷衍应付工作,甚至发生泄密窃密事件。
加强涉密运维人员保密教育管理的对策
针对涉密运维人员保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涉密运维工作特点和保密管理的基本经验及有关单位的成功做法,加强涉密运维人员管理应坚持预防前置、科学规范、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务求实效的原则,拿出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强的解决办法。
1.岗前审查标准化。涉密运维人员上岗前审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非涉密人员中挑选后进行审查确定,另一种是根据任务需要或甲方要求,对原本涉密人员在上岗前进行再审查,确定是否担负涉密运维任务。涉密运维人员岗位特点要求其素质更加全面、过硬。所以,后一种做法,往往针对性更强,可作为涉密运维人员上岗前的审查制度加以固化,做到“上岗必审、逢上先审”。审查时,要把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等成长经历、既往表现,以及思想品质、忠诚程度、业务技能、奉献精神、自律意识、个人习惯、性格特征等,都纳入审查内容,全面考察,综合分析,准确认定,避免“带病”上岗。审查组和审查程序、方法的确定,也应该认真研究,实行标准化、规范化。
2.教育前置常态化。涉密资质单位务必充分认识保密教育对强化意识、规范行为、积极防范泄密的重要意义,工作上真正高度重视,严格组织,保证时间、内容、人员、效果落实。保密教育前置就是少打或不打“马后炮”,多打“预防针”,不吃“急救药”。保密教育前置应抓住上岗前、项目实施前、任务转场前等时机实施,并确保常态化。对涉密运维人员而言,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如,路途遥远、手头急活、甲方不准假等等。为此,单位一定要针对涉密运维人员教育难落实、难坚持的问题,专门研究,灵活处置,可采取远程教育、邮寄资料自学、甲方协助教育、参加当地保密培训、随机补课等办法进行,并认真考核教育效果,以筑牢思想上的保密防线。
3.制度约束精准化。涉密资质单位应认真研究涉密运维人员的工作特点,将保密管理制度制定得更加切合实际、精准管用。如,经常外出运维或长驻甲方运维人员的保密教育管理制度如何制定,单个外出运维人员的保密行为如何规范,涉密运维项目转场中的保密工作如何执行,复杂情况和恶劣条件下遂行任务中如何进行保密管理,涉密运维工作保密责任制如何明确并保证落实,等等。
4.运维动作程序化。涉密运维人员的行为规范化、动作程序化,是防范泄密的关键所在。涉密运维动作的程序化,是指在接手运维业务时,涉密资质单位应及时保存来自甲方电话的接听记录或发来的通知单,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派遣运维人员的意见和有关领导审核意见文本;实施运维时,应尽量安排两人以上前往,有甲方人员陪同监督,或在电子系统监控下进行,并做到运维设备、工具使用符合要求,动作严谨规范;遇到意外情况时,涉密运维人员应及时请示报告,未经回复,不得自作主张、擅自处理;运维结束或阶段任务完成时,应对整个运维情况作出详细记录,经甲方人员或有关负责同志确认签字后,将资料保存归档。涉密运维申请、审核、审批、实施、监督等程序必须严格执行,一步不能少,确保可查验、可追溯。
5.跟踪检查全程化。涉密运维人员遵守保密制度是否严格,运维动作是否规范,有无风险和隐患等,必须深入现场全程跟踪检查,采取管控风险的有效措施:当执行涉密运维任务3人以上时,应视队伍大小明确1至多名保密员,由其认真履行保密检查职责,实施全程跟踪,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当执行涉密运维任务为两人时,需明确各自保密责任,也可视情指定其中1人负责保密管理工作;当执行运维任务是1人时,应派出可信、可靠人员,并制定单人涉密运维工作制度,规定涉密运维必须履行的程序,要求其随时留下运维记录,随时接受检查监督,并且在甲方监督下进行。此外,还可以利用电子监控系统全程跟踪作为辅助手段。
6.人文关怀亲情化。当前,很多涉密资质单位中的涉密运维人员多为独生子女,其在苦乐观、得失观、荣辱观、是非观、家庭观、爱情观等方面有不同特点。涉密资质单位对涉密运维人员既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应当在人文关怀上动脑筋、用真功、见实效,应千方百计地保障稳定增长的收入,构建奋发有为的通道,营造欢乐和谐的氛围,巩固割舍不得的情谊,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孕育“事业如生命、公司胜似家”的情怀,进而为他们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增添持续不断的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