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卫星与网络
文 | 刘语霏 周镭
据报道,国内相当多着名的汽车、电子、家纺企业纷纷转产口罩和医疗防护用品,其中包括着名的五菱汽车、比亚迪、格力、富士康、三枪……尤其是比亚迪,几乎可以说是在瞬间就实现了每天500万个的口罩产量。在京东商城上,已经在销售的口罩品牌还有:三枪、五菱……
也就是说,当任何一个门槛不算高的产业出现了爆发式成长的机会时,都会有一大群如狼似虎的产业巨头蜂拥而入,用庞大的产能把中小企业完全淹没。
一
中小企业的困境
当任何一个门槛不算高的产业出现了爆发式成长的机会,都会有一大群如狼似虎的产业巨头蜂拥而入。
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社会各界拿出空前的热情来关注医疗防护用品——特别是口罩——这个小小的行业。实际上,国内的医疗防护用品行业主要是由中小企业构成的。
我们以此为例,来看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
我们曾经讨论过的具有生产的KN95口罩和一次性无纺布口罩能力的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刚松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来是一家正在进行破产清算的企业。当江苏盛虹集团了解到这个信息后,为了保障新冠病毒防疫期间的医护用品供应,专门设立3000万元扶持资金,复活了这家企业。
而简单的搜索就能发现,刚松公司的故事并不是孤例,银京医疗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几乎一模一样。四川的一个案例则有所不同,一家医用X光机制造商已经破产,但它拥有口罩制造所需要的洁净车间,一家口罩企业愿意提供生产线,用洁净车间生产,数天之内各种手续办完,四条生产线开始安装。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和四川的这两个案例,积极创造条件让企业复工的,居然是法院。北京的案例则是另一种模式,通州区马驹桥镇为了复产对辖区企业进行排查,居然发现一条停产多年的口罩生产线,立刻组织投产。
在全国的更多地区,地方政府组织企业各类中小企业积极新产、转产口罩的案例不计其数。
这都是抗疫当中的感人故事,然而,从产业角度看,这充分说明了传统医疗防护用品制造业的脆弱性。市场有所起伏,就会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停止运营。而且,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也同时出现在了抗疫当中。
据报道,国内相当多着名的汽车、电子、家纺企业纷纷转产口罩和医疗防护用品,其中包括着名的五菱汽车、比亚迪、格力、富士康、三枪……其中,比亚迪几乎是在瞬间实现了每天500万个的口罩产量。实际上,京东商城已经在销售三枪出品的口罩,朋友圈中还有人已经有人买到了五菱的口罩。也就是说,当任何一个门槛不算高的产业出现了爆发式成长的机会,都会有一大群如狼似虎的产业巨头蜂拥而入,用庞大的产能把中小企业完全淹没。
不仅仅是口罩本身,口罩机的制造同样忽然出现了大量企业涌入的局面。原本价值只有20多万的口罩机,如今已经一路上涨到了120万元。根据《旭日大数据》的报道,“这是继原来千家进军CNC,百家冲刺3D热机后,罕见出现的万家齐聚口罩机行情!”即使如此,也一机难求,部分制造商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21年。但这种产品的门槛并不高,上文中所谈及的几个产业巨头,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口罩机产品。
防护用品行业的一些人士测算,如果钟南山等权威人士对疫情的预计能够实现,到2020年5月前后,国内的口罩和口罩机价格就会出现大幅度跳水。中小医疗防护用品企业的危机将再次来临。
缺乏核心技术,缺乏高效率的运行手段,缺乏对市场的预测和响应能力,对价格又极为敏感,在原料和成品价格涨跌之中沉浮不定,运行在微利和亏损的平衡线上……这些医疗防护用品企业的现状,也是诸多中国中小企业处境的一个缩影。
二
医疗防护用品产业是否应该成为工业互联网的试点?
为了不付出“前浪死在沙滩上”的产业代价,采取稳妥有效的切入方法是题中应有之意。
危机就是转机,当价格跳水来临的时候,口罩相关行业必定会有一大批企业寻求更有效率的生存之道。这也是工业互联网运营商在某个具体行业真正、彻底践行工业互联网的时机,是产业试点的绝佳切入点。
那么,应当如何看待这个切入点呢?
工业互联网是伟大的事业,是一场必然会席卷全球、颠覆人类传统劳动模式的革命。为了不付出“前浪死在沙滩上”的产业代价,采取稳妥有效的切入方法是题中应有之意。在此,不妨学习一下广为人知、并且得到国际政策研究界一致肯定的中国“政策试点”方法。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周望博士在《中国“政策试点”研究》中指出——
作为在中国“土生土长”起来的一项治理策略和方法论工具,“政策试点”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对治国理政经验进行不断总结和升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政策试点”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特别是
土地改革实践中的主动探索。在经历了各个历史阶段的不断洗礼之后,“政策试点”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始被大规模地运用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成为了深深根植于中国政策过程的一个关键性机制。
“试点”在中国广泛推行,无论经济特区、产业园区还是社会治理方面,都有丰富的试点案例。具体产业同样如此,例如在2005年,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发起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有关部门在推进北斗产业发展当中,很大程度上也采用了政策试点的模式。
那么,工业互联网和中小型企业相结合的试点工作应该由谁来发起?中小企业一般缺乏战略规划能力,否则也不会出现一窝蜂投入口罩行业的情况。所以,具体的试点方案、试点对象必须由工业互联网运营商提出,试点工作也需要由工业互联网运营商主持。运营商虽然只是企业,但需要把自己放在引领者、塑造者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因此,应当把医疗防护用品制造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当作整个产业革命的试点。从中国革命、中国改革开放的试点模式中寻找思想源泉和政策经验,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试点战略。
如果这样的试点有所突破,就有必要推进更为重要的一步:把医疗防护用品行业的工业互联网改造升级为地方政府乃至国家层次上的试点。
三
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整合效应与柔性生产对中小企业的意义
柔性生产这个问题,是工业互联网的看家本领。
工业互联网对中小企业的作用和意义得到了业界公认,但纵观学界,却还没有哪一家能够真正梳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和方法论。据工业互联网圈的知名人士介绍,北京索为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早迈出了第一步。该公司启动了“工业APP抗疫助能——大企业帮扶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复融行动”,专门开辟了大企业帮扶中小企业的“众平台”。
在这个平台的架构中,我们可以看到四个板块。分别是工业APP、数字工品、供需对接和需求发布。多数服务的价格并不算高,更重要的是——很多工业APP都是免费的。
其中,索为系统的工业APP已经兼具了7个层面的特点:(1)完整地表达一个或多个特定功能,解决特定的问题;(2)工业技术要素的载体;(3)工业技术要素与原宿主解耦:(4)小轻灵,可组合,可重用;(5)结构化和形式化;(6)轻代码化;(7)平台化可移植。
对于不熟悉工业互联网的人来说,这7个方面的表述或许依然有点艰深。我们或许可以把它简单地理解为拼插积木。用户并不需要知道原材料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也不需要知道每一块积木是如何设计和制造出来的,更不需要知道其他人会把某一块积木派上什么用场,他只需要知道自己想搭建什么、用哪些形状的积木可以达到目的,就可以动手操作了。在这个过程中,积木体系的设计师还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因为拼插积木的接口是标准化的,所以不同用户搭建起来的小产品,只要符合接口标准,就能够顺畅地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必须指出,索为系统在支持中小企业柔性生产方面,还没有取得具有广泛意义的成功案例。而同样,其他工业互联网供应商在这方面的进展也非常有限。
任何一类产品上升到行业或者国家标准的层次,就意味着背后有庞大而复杂的科研、试验、工艺体系作为支撑。上述标准当中,还各自规范了更细类别的口罩。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几乎没有可能充分掌握上述所有标准的技术细节,更不可能靠一己之力具备生产所有门类口罩的能力。这也是霍尼韦尔、3M等外企的地位难以动摇的根本原因。
而柔性生产这个问题,却是工业互联网的看家本领。
所谓柔性生产,设备和材料都是次要的因素,生产人员是不是掌握足够的知识来调整和配置生产工艺才是主要因素。国外学者在评论互联网的时候曾经指出“互联网降低了知识的价格”。那么对中小企业来说,工业互联网更是降低了生产知识的价格。这里的价格不仅仅是财务上的,也是时间上的。通过“众平台”的支撑,中小企业在面对柔性生产需求时,几乎可以立刻知道自己所需的知识从哪里可以得到,价格和性能也是透明的。而传统上,中小企业只能制造自己所熟悉的产品,一旦失去了市场,哪怕是进入短期的市场低谷,也会面对生死存亡的问题,许多企业就这样关门大吉了。
因此,柔性生产应当成为下一个阶段索为系统这样的平台和中小企业共同努力的重要方向。这也为索为系统这样的公司带来了重要的市场机会。
四
工业互联网 对 中小企业和社会繁荣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帮助产业翻过门槛之后,就能够迎来新一轮的繁荣,这也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责任所在。
1、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中小企业的生存要靠信息化
和德国的隐形冠军们不同,中国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非常极度缺乏核心竞争力,更缺乏战略规划能力和引导市场的能力。中小企业们的生存和发展,更多地是依靠企业家们对市场机会闻风而动的敏感性,和员工们不辞辛苦的日夜劳作。特别是在很多低技术含量的行业里,企业的运行高度依赖所谓“人口红利”。然而时针走到了2020年,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所谓“中国的人工成本越来越高”、“招不到人”,很大程度上就是人口红利消失的体现。
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关门大吉或者迁往国外,这意味着国内工作岗位、税收和生产力的流失,而且外迁未必成功。第二种就是积极采用先进技术,特别是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用更少的人力来实现更高的生产力。
实际上,按照我们联系的索为系统的有关专家的测算,一个日产千万片口罩量级的企业,如果彻底实现工业互联网化,用工数量会大幅度下降。在口罩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企业和员工的效益都会得到显着提升。
医疗防护用品行业正在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提高生产的自动化和高效化。在自动化口罩生产线的演示视频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工人就可以照看一台全自动口罩机,只要把熔喷布切成合适宽度的卷材喂进机器,就能自动实现最快每秒个口罩的产能。
然而,按照工业互联网的理念,这样的全自动口罩机并没有和上下游工序、企业、物流、仓储信息化连接起来,口罩机本身没有智能监控装置,还是一台“哑”设备。照看口罩机的工作同样没有实现信息化,是一个“哑”岗位。而买了设备就开工的中小企业更是被称为“哑”企业。虽然口罩机本身自动化了,但管理、采购、营销、仓储、运输、结算等环节依然需要大量的人力,无法和市场实现实时联动。
中小企业自身绝不可能有足够科研实力、研发实力来实现工业互联网化,也不具备组织能力、集中行业力量实现这样的转型。必须由龙头企业和政府合作,牵引和推动中小企业迈过这道门槛。只要实现了这样的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就有能力支付互联网平台的服务费用,为政府提供更多的税收,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2、社会服务需要更多人力,必须把劳动力从低端劳动中解放出来
国内的多数中小企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根据统计,在很多省份,中小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占了全部工作岗位的一半以上。工业互联网的推进,必将极大地提高中小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降低企业的用工需求。那么,这会不会带来就业率的大幅度下降呢?
我们必须认识到,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是必然会消亡的。中国不这样做,其他国家也会这样做。而且社会需要更多的人力去投入新的经济领域,特别是具有创造性的新劳动岗位。人类永远是具有学习能力、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物种。把我们熟悉的领域交给机器,把人解放出来,去面对具有挑战性的、未知的领域,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关键性保障。
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和推动生育率回升的迫切需求,需要更多人力投入关爱性的社会劳动。本次抗疫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没有大批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于抗疫工作的各个方面,中国的抗疫工作绝不会成为世界楷模。把人力从重复性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投入社会文明建设,同样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工业互联网的普及不可能一蹴而就,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如果产业政策得当、实施到位,我们可以期望它的普及过程与社会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做到精确匹配。这将是工业互联网界对社会转型作出的最主要贡献。
3、政府和国有资本应当成为第一推手
如此波澜壮阔的革命,无论作为工业互联网先行者的索为系统,还是作为试点对象的中小型医疗防护用品企业,都很难独自担当起推动者的角色。
邬贺铨院士在2019年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言时表示:
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发展工业互联网既缺乏资金也缺乏人才,甚至都提不出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具体诉求。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中小企业去购买现代化设备软件,从零开始做,是很困难的。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我认为,政府可以扶持第三方公司,建设一个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免费开放给中小企业,辅导中小企业使用它们的软件、硬件和数据。这样一来,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提升自身能力,而且这种扶持是普惠性的。另外,政府也可以从中小企业得到的服务程度和第三方企业的贡献度,来考核第三方公司,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支撑第三方公司。
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普惠中小企业的方式,比政府直接投资支撑几个中小企业,效果会更好。
很显然,中小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化,必须由政府和国有资本承担起来,一如抗疫期间的应急生产那样。帮助产业翻过门槛之后,就能够迎来新一轮的繁荣,这也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