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业的兴起促进了人们生活、工作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高新兴产业的经济竞争力是下一阶段重点要做的工作。但当下我国物联网产业尚且存在很多漏洞,如产业链薄弱、物联网技术发展不成熟以及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抑制了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若想要使物联网产业取得实质性发展,就要加大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对物联网产业布局的优化,健全物联网产业链,以期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
一、物联网的概念和内涵
物联网产生于传媒领域,掀起了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物联网以互联网、传统的电信网等信息载体为依托,以实现物物互连互通为核心,是互联网向物理领域的纵向和横向延伸。
二、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晚,2006年出台的《中国射频识别技术政策白皮书》对射频识别产业化和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促进了射频识别技术和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的有效结合。2009年,“感知中国”计划实行后,物联网产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时期,物联网的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性战略层面,开始在部分地区进行物联网的试点工作。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促进物联网的发展纳入“十二五”规划,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物联网的推进工作主要从以下环节入手。一是对物联网的强化概念进行推广,物联网的建设涉及到物体标记、网络平台以及计算技术等多个领域部门,因而务必要重视对物联网概念的推广。二是产业政策的推动,2010年起,国家有关部门便开始制定针对物联网产业的政策,从财政、信贷以及税收等层面来扶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再者是强化对物联网产业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各地物联网研发中心的相继建立,各地高校、企业以及科研单位的技术研发等推动了物联网产业的高效发展。
我国现在是世界上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之一,因而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来扶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此外,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突破8亿,互联网已经基本覆盖城乡,庞大的互联网市场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除此之外,我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已逐渐普及,RFID的应用基础良好,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传感器终端机等领域获得较大突破。
三、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
(一)物联网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身处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信息安全也越来越重视。物联网平台涉及个人隐私、商业机密以及国家机密等重要信息,更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物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便捷服务,但其个体物体在网络内都能够被进行追踪,物联网所具备的开放性扩大了其安全边界,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也加大了安全治理的难度。
(二)物联网产业的领域、区域发展不平衡
通过分析和归纳物联网的发展情况和趋势,不难发现未来一段时间其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物联网的行业应用。当前我国已经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卫生等诸多领域进行了试点。但是物联网技术、行业保护等还不够成熟,导致部分试点项目存在周期长、回报收益低等问题,还有就是对行业实际发展需要和物联网现有技术认识不到位,出现盲目无序开发现象。
再者,物联网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当前的显着问题。东部沿海地区的省市信息产业较为发达,争相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以期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效应。中西部省市由于物联网产业基础薄弱,实际发展需求较小,抑制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逐渐与东部省份拉开差距。而其领域、区域的发展不平衡造成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布局出现了不均衡的局面,物联网产业集群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省市,而发达地区之间却又少有合作沟通,且对周围的不发达省市不能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
(三)缺乏统一的行业组织标准和战略性统筹规划
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统一的行业组织规范。物联网产业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多个企业,行业跨度较大,不同行业的要求和用户需求也各不相同。目前,我国的物联网发展缺乏统一的行业组织标准,物联网产业各个时期的成本增加,阻碍了物联网的长效发展。
自2009年“感知中国”计划实施之后,各地便纷纷开始大力推进互联网产业的建设,建立了一批产业园区,但是因为缺少战略性的统筹规划,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沟通工作不到位,造成物联网产业的协调互补性不足。
(四)物联网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核心技术是决定物联网产业能否发展长远的关键因素。当下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存在年限较短,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够。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如RFID关键技术、计算与服务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主要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此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成本极高,推广工作难以进行。
(五)知识产权保护需要进一步完善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RFID专利方面的申请数量远超中国,我国的专利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并且我国申请的专利以实用型居多,而发明型专利不多。另外,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存在年限较短,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等尚未健全,有利于产业创新的财税政策和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物联网产业的各个阶段都绕不开知识产权问题,因而我国相关部门务必要尽快建立起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一)完善物联网产业链
借助电信运营商的自身优势,发挥其带头示范作用,加强和上下游企业的联系,完善物联网产业链的建设。对产业链上其他的中小企业,要进行一定的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其开展技术研发与市场推广等。物联网产业推进的关键因素包括市场的应用与推广。国家通过出台优惠的税收和财政政策,开放性的投资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来促进社会的多元投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来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借助试点项目、物联网产业基金等形式,为物联网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示范,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以此推进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二)加大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究
若想在激烈的物联网产业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就一定要掌握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因而,政府和科研机构务必要加强对基础研究的建设,除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以外,还要注重一定的政策倾斜。另外,还要重视企业的主体地位,要求企业要加强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并为创新性发明成果进行专利申请保护,推动物联网的长效发展和进步。
(三)加强对物联网的统筹规划
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起一套统一的行业组织标准和规范化要求,发挥其引导作用,推进物联网的顶层设计。建立起物联网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有效利用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优势,加强对系统测试、隐私保护等技术的研究,鼓励和促使企业和高校参与到国内外物联网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来。
(四)建设物联网产业基地,加快实施应用示范工程
重视对物联网产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物联网产业的长效发展。建立起传感网在公众服务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应用示范工程,以行业应用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消灭掉抑制传感网规模化发展的因素。更深层次的挖掘物联网的信息资源,更好地发挥物联网在应用时的产业链价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产业尽管在目前发展中暴露出来不少问题和缺陷,但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因而我国要加强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究投入力度,健全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注重对物联网产业的统筹规划以及信息安全的建设,从而推动物联网产业的高效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