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指导,怀柔区经信局、怀柔区商务局、怀柔区卫健委战略支持,亿欧公司、亿欧大健康联合举办的“雁栖健谈”GIIS 2019第四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在京举行,本次峰会为期3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业内人齐聚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共商中国大健康产业的“下一个十年”。
本次峰会以“从‘规模’到‘价值’的医疗变革”为主题,采取领袖峰会+4场产业论坛+项目路演的形式,聚焦医药创新、医疗大数据、非公医疗、科技医疗四个主题,聚集50多位重量级嘉宾与数千名观众,共话变革机遇,见证医疗产业从“规模”到“价值”的发展新纪元。
大会上,健康有益创始人李宇欣发表了题为《AI+健康管理赋能全产业商业路径》的演讲。李总分享的主要观点如下:
1、国家政策方面越来越具体,战略层面越来越重视,我们认为这是源于需求的细化。
2、现在所有传统企业的升级是产业推动过程的其中一方面,但实际上我们原有的行业深化做的不够完好,很多需要再扎实打牢,继而提升行业信心;
3、作为AI+健康管理从业者来说,不止做健康管理,我们更多是赋能给所有的同行,让大家的产品变的更加智能,更多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
以下为演讲速记(有所删减):
作为健康管理的从业者来说,无论是传统的从业者,还是高新技术的先行者,大家在这个行业里长时间沉淀,到今天,这个行业越来越成熟。不管是媒体朋友还是同行来说,这是一个让我们开始感觉有门槛的行业了。
重提一下这几天我们在各个板块分享的嘉宾都讲到的,最近新出的有关健康中国行动管理意见。其实不管是从全方位干预影响因素这一点来说,还是全生命周期,还是防控重大疾病,国家政策方面越来越具体。以前的全方位干预是从科普教育、认知角度出发,现在其实是会细化到柴米油盐。为什么我们会从战略层面如此重视?是因为我们以前做的不够好吗?
站在国家的层面或在从业者的角度,长远来说,我们更加认为这是需求的细化。从战略角度讲,我们看统计数字,到2050年,预计我国老龄化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而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占GDP比重为8%左右。反观在2009年,美国就已达到17.3%。
如果健康行业做的不够的话,别说2050年,在2020年医疗压力就会全面呈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非常巨大的数字。究竟从业者应该从什么角度做健康管理?其实健康管理不缺公司,但是为什么好像还有点断档?站在技术企业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想的是,作为一个新型企业,在国家这么重视的产业的推动过程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事?
我觉得现在所有传统企业的升级是其中一方面,但实际上我们原有的行业深化做的还不够完好,基础的板块很多,所以很多东西都需要再扎实打牢,这是行业信心的问题。这几年,包括对慢病高发管理之后,会有极大的好转。延长未来发病节奏的过程中,我们大部分行业从业者都做的越来越深了,而且现在时机也非常好。还有一些行业巨头BAT、传统的大的药企、连锁企业、经营消费类公司,其实在整个产业布局的过程中,大家其实还是做的非常完整,也愿意尝试很多事情,如药房变成智能药房后,就大大增加了产业效率。
站在技术的角度,我们希望科技能起到发动机的作用。在互联网的时代,跑道已经修好了,上面有很多车,没有高新技术同样在跑,也能服务大众。但怎么能跑得更快更好,怎么能提升优质的体验,怎么让车都变成豪华车,普通的车变成智能车,怎么变成有医疗服务能力的车等等,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应该去做车吗?我们应该去做车里面的核心引擎。健康有益做的更多的是充当科技发动机的事,在整个产业当中,我们把技术都研发出来,贡献给医疗能力的需求方,赋予全行业需要的健康管理能力。
去年我们发布了Health AI 1.0,它是一个健康管理技术“大超市”,各种技能产品应有尽有。我们从评测、报告、方案、执行、反馈再到新的评测,每一个环节都会涉及到非常多的技术应用,有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功能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在任何一个需求方来说,如果要把一个新的技术搭载在产业上,便需要雇用一批人在产品上,这都是人力和资本的投入。我们想把所有的技术都做出来,然后对外公开,需要的时候即可拿走,大大节约了生产周期和生产成本,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大大提升了B端企业到C端企业的交互效率。
现在,大家可以看我们整个开放平台的一个逻辑,底层的部分叫健康管理的大脑,我们多年来一直训练的就是这个大脑。我们把健康管理相关的行业知识,不管是从营养、运动、生活方式、心理,只要是跟健康相关的全部都放入这个大脑,跟AI技术结合一起,进行训练,大脑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充分。
接下来再把所有的数据跟大脑结合,就会变成大的底层平台,能够对前面提供的各种产品进行底层支持。
登入我们开放平台的页面能看到整体产品展示,前面的产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人工智能的产品,基本的健康管理、中医管理、疾病管理和AI特色产品,包括现在在很多安卓手机上都流行的食物图像识别技术就是来自于健康有益,除此以外,还有好几个流行产品都是行业内特别好的,而这样的产品我们有两百多项,我们持续输出的能力一直在往上涨,这是技术类的产品;第二类是解决方案类的产品,基于所具备的能力对不同的人群,也就是前面政府方案里面提到的,细化到不同垂直人群和生产路径,例如亚健康、慢病、母婴、老人、儿童等。我刚刚提到的几个模块产品,会针对不同的人群和需求,都放在平台上,客户上来之后,要不你把技术拿走,要不把整体的方案拿走,你产品的价值就会提升,消费力度也随之增强。
第三类,是从行业的应用角度上讲,目前涉及的板块非常多,基本上我们现在处于业务应接不暇的状态,市场需求太大了。所以我们才不断地加强开放平台自运转的能力,并希望客户直接拿走、付款结束,不需要再沟通。这是我们希望的最好状态,其实客户端的需求非常多,我们重点有这么几个产业在做:养老、保险、家电、AIOT的部分,药企和体检机构的板块更加丰富。
目前,我们开放平台将在7月31日公布2.0版本,之前1.0版本是从去年除夕晚上开始上线的。那时候是一个测试级的产品,没想到这么多人用。现在我们上线了两百多项产品,它是给开发者看的开放平台,里面包括两百多项各种各样的技能、四十多项不同人群的解决方案、二十项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只要不是奇怪的需求,原则上,我们都能提供。2.0版本跟我们之前公布1.0版本的区别,是基于测试产品出来的经验。第一,我们觉得客户买东西一定要方便,所以我们做了很多看得懂、买得全的产品模块的划分。第二,所有的产品分类更加明确,增加了它的成交效率、交付效率。交付效率提升的情况下,不用做任何的东西,只是页面的优化,我们可能就能直接获取乘以十倍的效率。比如一个客户从看到我们产品到下单,一周就能做几十单。到今天为止,我们2.0版本比1.0版本的产品整体效率能提升九倍左右,之前是十单现在就是九十单。
我们做了很多新的分类,包括体验更加优化。这是我们目前的数据,因为我们很难像很多公司一样,来分享我们做了哪些具体的事情。我们的量级太大了,开放平台就是以量取胜的。至于某一个板块每家用量具体是多少,我们也仍然在观察。哪些需求量大,哪些需求量小,我们观察数据。现在我们每个月的调用量达到四亿次,用户覆盖超六亿,合作伙伴三百多家。为了保证服务客户能有很好的体验,我们要更加深化产品的体系,2.0版本出来之后,马上会做3.0版本的升级。
益站2030,我每次在稍微有点体量的活动上都会争取推出落地的产品,之前推过养老和保险的产品,今天推的是线下智能健康管理空间。之前的健康小屋可以测一些身体状况,但是得不到有效的建议。益站2030,从评测到给出报告,它是一个不需要人的全智能场景,它在整个交互过程中,完全可以了解你,像一个监管营养师一样,了解你状况的同时,给到你方案,服务的客户也是做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的,而智能化是健康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将来要做线下的内容,这也是前头站的动作。
基于益站2030健康空间,整个的服务模式是“1+N”,“1”的意思就是我们有一个核心的超级终端,叫C端或终端。通过小程序、APP,或是某些硬件的服务号,它其实是要给C端用户提供完整的体验;“N”的部分根据客户的需求不同,会加不同的产品。比如说体检服务、基因检测服务、后台的管理服务。益站2030都是“N”的部分,包括可穿戴产品,数据管理等等。对于用户来说,他可能只用一个终端就行了,也可以再加一些辅助产品,让他整个的健康体系更加的完整。
以上就是健康有益现整个发布的内容,我们大概形成了这样一个环:以技术开放平台为中心,覆盖前线全智能终端,占据了3C、家电市场,还有巨大的养老市场,我们在中国很多的省市做了强落地。最后是益保,通过这几个不同层面,争取在以技术推动的情况下,做到产业闭环,而不是以我们公司为闭环的情况下,不断地围着自己公司来做。作为AI管理者来说,不止做健康管理,我们赋能给所有的同行,让大家的产品变的更加智能,能够解决大家的问题。AI也许不能全方位实现人的能力,但是可以发挥非常强大的辅助工具能力,因为之前只能服务十几个人,几百人,但是加上AI瞬间可以服务几万人。
如果以目前我们AI的能力去参加健康管理师考试的话,基本上能考到八九十分,其实你把他想象成一个机器大脑的话,他原则上可以达到相关标准,因为现在报考健康管理师要有医学学历,或者相关工作经验等等,现在的机器大脑可以结合人的能力,就像大家出去都是带着能力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