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开始,国内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渗透力正在从消费互联网转向工业互联网。然而几乎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GE公司,打响“工业互联网”第一枪的美国工业巨头,由于业绩低迷股价缩水,不仅被剔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更不得不大规模甩卖资产,其中包括被业界奉为鼻祖的全球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这就使得很多工业人士高呼拥抱互联网也有可能是“找死”,但是在笔者看来不拥抱互联网是“等死”。“To B or Not to B” 已经成为传统互联网巨头们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命题。
无用质疑工业互联网前景美好而诱人,但也并不意味着它会成为下一个风口,让每一头站在风口的猪都飘上天。因为产业互联网的B端市场的难度、复杂程度、产业周期都要远远高于消费互联网的C端市场。虽然整体市场规模更大,但与经常出爆款的C端市场不同,B端市场是苦活,是个难啃的硬骨头。
更重要的是,消费互联网领域出现了太多传奇,例如,创业几年便可以成为独角兽,被投资人热捧,甚至上市敲钟,走上人生巅峰。但产业互联网领域拼的是硬实力,价格战、烧钱圈地的作用甚微,仅靠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没用,to B是要考验真功夫的。
C端市场的明显特质之一是赢家通吃,互联网企业只需要第一,前不久还轰轰烈烈的共享单车就是一例,除了行业老大之外的企业生存都是问题。但是,在B端市场,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现实中,都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to B市场从来都不只是一个巨头市场。同时,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公司可能很难有消费互联网里面那种纯草根的创业者,工业互联网需要在某个领域里有一定的积累,除了垂直领域必须有一定的专业性,还要拥有硬科技,产业互联网的周期要长很多。
面对海尔、三一、航天科工、东土科技等工业互联网先行者,从C端向B端转型的BAT目前给出了如下应对。
腾讯:架构大调整
2018年,腾讯将原有的七大事业群(BG)重组整合为六大事业群,其中最受关注的当数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即CloudandSmartIndustriesGroup),这意味着,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屡次对外透露的腾讯对产业互联网的野心,有了新进展,它在调整后的新组织架构中,CSIG将负责公司云平台和智能产业关联业务的发展。
在BAT中,腾讯被业界普遍认为是最没有to B基因的,在游戏业务受挫、股价不断下跌的背景下,腾讯能否讲好这个to B的新故事?能否靠B端发力实现惊人逆转还有待观察。
张志东,曾任腾讯公司CTO,是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腾讯五虎将之一,马化腾的QQ号是10001,而他的是10002。2014年,张志东退居二线,至今,腾讯仍然没有新的CTO。张志东在此前的一次内部分享中,曾直言腾讯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组织变革的滞后。为了从PC时代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在2011年到2012年间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架构调整,而现在ABC(AI人工智能+BigData大数据+Cloud云)时代已经到来,但腾讯现有的团队组织建设并没有跟上。二是数据中台建设缺课。腾讯内部着名的“赛马机制”是腾讯提升创新力的重要手段,QQ秀、微信、《王者荣耀》等很多成功的产品都是从这个制度里跑出来的。但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会出现许多“重复发明轮子”的现象,各个部门之间常常是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尤其是在大数据的应用上,会带来很重的数据墙和组织墙。“这二者互为因果,弄不好会形成恶性循环。”张志东说。
而从此次的架构调整看,腾讯也确实着重在解决这两个问题。腾讯有接近11亿的庞大用户基础以及服务这些用户的积累,这些在互联网上半场储备的经验和优势,将成为我们迎战互联网下半场的利器。
但同时也是腾讯的负担,一位腾讯工业互联网的负责人曾经如此描述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工业企业的数据在脱敏后将被用于大数据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给出更加出色的行业解决方案。看似美好的未来,却隐含者危机。首先,很多工业企业并不愿公开自己的数据,作为数据管理方的腾讯虽说可以对数据脱敏,但是什么样的数据才是敏感数据,者就十分难以定义,这可能成为很多工业企业不选择腾讯的一个主要原因;其次,与即使通讯、游戏领域不同,工业互联网的分散化使大数据很可能无法代表行业特点,致使分析得出的结论出现误差。
阿里:马云给出“新制造”
在2016年的云栖大会上,马云提出了以“新零售”为代表的“五新”战略。业界纷纷探讨,就像新零售重塑零售业一样,新制造会不会为制造业带来变革。
马云认为,新制造就是用好互联网、云计算、IoT、人工智能、大数据,未来制造业是MadeinInternet。现在不加速变革的企业,在未来10~15年会哭天喊地。“我们提出新制造,不是阿里巴巴要进军制造业,而是要帮助制造业进行变革。”“中国制造业如果能提升1%的良品率,就意味着一年内可以增加上万亿元的利润。”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示,希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挥这1%的威力。不过,对马云的新制造,学界和商界有不少质疑甚至批驳。例如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等就认为马云的“新制造”只是一个噱头,并没有什么新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也指出,马云提出的“新制造”并没有多少新的内容,充其量也就是对国内外制造业最新发展趋势的概括而已。
但无论如何,阿里云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布局已经开始了。就像天猫是阿里巴巴“新零售”的基座,“新制造”的主攻手则是阿里云。阿里云于2009年9月成立并逐渐发展成为领先的云平台。
阿里巴巴2019财年Q1财报显示,云计算营收增速最快,高达93%。在总营收占比达到5%。而在过去的3年里,阿里云每个季度都以超过100%的速度在增长。阿里云因此被外界视为阿里巴巴最有前景的业务之一。
对照云计算业务对亚马逊、微软的业绩和估值的影响,微软公司CEO萨提亚·纳德拉通过“刷新”战略发力云计算,让微软完成华丽转身重回巅峰;亚马逊市值冲破万亿美元,云计算功不可没,因为亚马逊已经一多半利润都来自云计算,预计到2024年,亚马逊云业务价值将超过亚马逊的市值。
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阿里云也开始了对外赋能。根据阿里云公布的数据,目前,阿里云的合作伙伴数量已超过8000家,服务客户超过10万家,云市场的订单总数突破200万,合作伙伴的业务增长率达到450%。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报告,2017年,阿里云在公有云领域遥遥领先,占据了45.5%的市场份额;腾讯占比10.3%,位列第二;金山云、中国电信和亚马逊分列第三到五位。
而在全球市场,根据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公有云市场分析报告,亚马逊AWS、微软Azure、阿里云位列全球公有云市场前三。
2017年,阿里云正式发布了面向特定行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ET大脑。目前已广泛应用到工业、城市、农业等多个领域。
但这一切并不容易,很多传统企业,尤其是工业农业企业,最初并不相信云、大数据、IoT、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帮助到他们。
为了说服企业,阿里云采取了按效果付费的方式。这其实有点儿像双方对赌,比如,我们帮你省了一个亿,我会有一个分成,但如果达不到目标效果,客户就不用付钱。
百度:AI to B
百度是最先高调宣称全面进军人工智能的互联网巨头。而百度的“B计划”也是从AI切入的。百度掌舵者李彦宏表示,人工智能正在从生态布局到落地加速,百度将率先吹响AI产业化号角。百度已经是全球AI应用范围最广的公司,已经在三大产业的15个行业得到应用,并在to B企业市场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百度的AI战略目前主要落地方向有三方面:一是Apollo无人驾驶汽车生态;二是人工智能操作系统DuerOS;三是ABC云,即AI人工智能+BigData大数据+CloudComputing云计算。Apollo和DuerOS已经全面开放,与云业务一起构成百度的AI战略架构。相比其他巨头,百度更早表现出了对产业互联网的兴趣,并率先发布AItoB平台,百度希望借AI打一个翻身仗。
“人工智能对于B端的生态改变是非常明显的。无论是金融还是房产,无论是教育还是医疗,无论是能源还是物流等等,每一个方面,人工智能都有非常多的应用。”李彦宏说。
实际上,百度是BAT中最有to B气质的,其大部分营收也都是来自B端。百度云区别于其他公司的地方在于融合了AI、大数据的技术能力,再通过云的载体进行输出和赋能。能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不仅只是IT成本的降低或效率的优化,而是通过智能化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商业机会。
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通过大量的数据做出客观公正的分析,然而百度之前的竞价排名风波,让人们对于其客观性难以信服,这也许对于百度AI而言是技术领域外另一个需要攻克的难题。
BAT在未来的产业互联网市场中不可能一家独大,但在现阶段,BAT在产业互联网理念与实现路径上虽有差异,但总体来看发力点相似,路径相通:
其一,以云计算作为IT基础设施,推动企业上云。云计算为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提供载体,辅助产业转型必不可少。阿里云、腾讯云已覆盖基础设施、IaaS、PaaS、SaaS等各个层级,并且已经应用到实际场景中。起步较早的百度云如今仅仅作为云盘使用,多少让人感到唏嘘。
其二,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落地。腾讯与百度在处理海量用户数据上具备先发优势,而又同样面临如何让B端用户接受的难题。
其三,重构产业链,打通供需两端。在这一步,阿里则借助蚂蚁金服等金融工具先腾讯与百度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