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阿里不裁员背后:互联网收缩大潮背后的潮水流向

科技说
在资本以及外部环境等多重压力之下,互联网行业正遭遇一轮"裁员潮",截至到目前为主,多家互联网企业已经宣布了裁员计划,其中不乏往日被追捧的"巨头型"企业,亦有昔日的创业明星企业,如锤子科技、知乎、斗鱼、易到专车、ofo等,甚至有企业开始关闭清场,如爱屋吉屋。

在资本以及外部环境等多重压力之下,互联网行业正遭遇一轮"裁员潮",截至到目前为主,多家互联网企业已经宣布了裁员计划,其中不乏往日被追捧的"巨头型"企业,亦有昔日的创业明星企业,如锤子科技、知乎、斗鱼、易到专车、ofo等,甚至有企业开始关闭清场,如爱屋吉屋。

这似乎也给外界一个深刻印象,即,行业正处于哀鸿一片的惨淡环境,悲观情绪十分严重。

当然也有逆势而上扩大招聘的,以阿里巴巴为代表,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2月22日在内部管理会上表示:"今年我们不仅不会裁员,还要大力发挥阿里巴巴平台的作用,全力拉动消费,带动更多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订单。经济不好的时候,平台经济最大的价值就是创造就业。"

近期裁员,倒闭企业部分名单(整理自网络)

在此我们试图通过多方综合数据和信息,来解释以上种种现象的根本性原因,进而判断2019年互联网行业的基本走向。

宏观数据看2019:线上零售继续走高,烧钱服务性消费面临转型

我国互联网行业自2014年前后出现"井喷"现象,创业公司涌现,资本行业广受追捧,长则一年短则数月的独角兽企业比比皆是,其中亦有部分来自宏观政策的外部原因,如2014年开始的降息,事实上减轻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成为发展有利条件。

但与此同时也给行业带来严重的泡沫,如2014年前后的"90后创业",近年的比特币,以及用反思亏损换增速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根据前方表格来看,目前出现裁员企业其特征大多为:中短期未盈利,长期也看不到希望,裁员只为止损,背后是全线的业务收缩。

也即,降低员工成本,换取发展机会,用一个"熬"字可以概括。

但阿里采取的"逆势招聘",则又证实具有长期、持续发展企业的价值力。

先看外部环境。

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全国网上零售额突破9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2%,较上年提升7.3个百分点。

近期零售业增长势头十分明显(摘自国家统计局)

若结合GDP增速,其基本规律为:线上增速大于零售行业增长,再大于GDP的增速。

这是阿里有利的外部环境,2018年Q4,天猫GMV增速为29%,跑赢大盘,行业大势良好,阿里内部小气候也属于优质增长阶段。

尤其是在现今体量之下,现今的增长势头也是十分难得。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已有电商类企业出现在裁员名单中,同为零售企业,为何又冰火两重天的境遇,这要看内部环境。

我们认为主要看以下两大要素:

1. 提前布局,进行赛道转换,其中又以阿里云为典型代表。

在国内互联网企业中,阿里最先将云计算置于优先发展序列,2018年Q4,阿里云收入达到66亿人民币(百度云当今仅有11亿收入),占总营收的5.6%,同比增速为84%,且亏损率进一步收缩,为4%,云计算在短期内对冲了零售业务外部环境复杂化的风险问题,而在长期则可成为未来阿里主要现金牛业务(亚马逊自营电商在亏损边缘,但AWS却是最大亮点)。

在阿里公布的招聘计划中,阿里云占据相当大比例,这也直接证明:云计算高速发展的势头不会变,阿里要继续支持云计算的方针不会变。

2. 核心零售业务的良好基本面

马云在2016年提出新零售理念,认为未来零售不应该以渠道划分,而是线上线下的全面融合。

彼时2016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6%,占社零总额比重已达到12.6%,与两年后的2018年在速度上保持一致。

在两年多时间内,阿里在运营上进行以下创新:1.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从网店到品牌商线下门店,再到自我孵化的盒马为代表的新产品;2.运营细节中以手淘为阵地,开始实行内容化运营,直播、短视频作为流量源开始放大,不仅稳定了移动端用户的增长势头,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传统卖流量的商业模式,转而更为丰富的营收业务,尤其在以不增加商家负担前提下,转换运营模式,在商业负担、企业增长两大矛盾要素之间找到平衡点。

2018年阿里在传统P4P广告中并未增加商家负担,但核心业务仍然取得较为快速增长(2018年Q4为40%),牺牲部分货币化率,但企业收入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从此方面来看,阿里在运营方面的努力正在努力摆脱周期性压力。

以上要素在阿里得到很好体现,但在同类企业中,以上矛盾体并不容易打破,主要表现在:其一,业务模式相对单一,未有零售之外的营收潜力业务出现,而零售又往往要在低利润率的自营和卖流量的开放平台找到平衡点,对于运营技巧的把握难度极大;其二,中小规模电商企业在获客成本方面难度增加,移动端的去中心化分配,本质上提高了行业门槛,要在烧钱与持续发展之间寻找平衡,也着实不易。

移动互联网增速开始放缓(摘自QUEST MOBILE数据)

以上是在零售领域中,阿里与同类企业在运营和前景的主要区别,但与此同时,亦有声音认为互联网企业在市场中要逐渐分层,如转变市场,将农村市场作为主流市场,换得发展机会。

无论是当今的内容创业还是电商创业,下沉市场都是一种趋势。

商业操作系统对标渠道下沉 谁更可能扛过周期性

关于渠道下沉利好消息已有许多,我们以商务部数据为例,2018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

从增速上跑过了大盘,但从总量上我们认为尚有较商榷空间,如农村网络零售额占网络零售总额为19.5%,农产品上行占线上零售总量的3.3%。

乡村与城镇零售容量对比(摘自国家统计局)

总增速略快于大盘,但总规模尚小,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总容量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在较短时间,垂直细分领域企业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上升通道,但市场空间局限很难快速支撑较高市值。

此外,阿里为代表的一线零售巨头也在进行渠道的下沉,从早期的村淘,再到手淘、本地生活服务的协同进军,此部分市场竞争将会愈发激烈,通过渠道差异化获取市场的空间将被压缩。

阿里虽然在核心零售业务的渠道方面也进行了诸多尝试,但在2019年初,发布的"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可视为接下来阿里中长期的运营指导思想。

在"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中,我们看到以下趋势:

形成零售为前端,云计算、钉钉为后台的矩阵式发展,将阿里云和钉钉列为操作系统核心成员,这一方面意味着对企业的附能将会由销售走量,延伸至市场调研、生产制造以及内部管理,而另一方面,摆脱阿里营收对GMV的过分依赖,由零售企业向互联网服务公司全面迈进,基因开始变化。

也即,用整体性协调发展,获得新的增长点。

由于此前在垂直创新业务的较早布局,使得阿里较早进入向产业互联网要增量的发展阶段,这是早布局的红利所在。

在现阶段,有企业将渠道下沉视为发展战略,但却忽视了此后成本上涨,以及盈利的周期性问题,市场费用激增,现金流压力加大,这都不利因素。

相比于阿里,渠道下沉只是操作手段,且2014年之后便一直在坚持,商业操作系统更似指导思想,微观和宏观区别。

根据以上趋势性分析,短期内互联网行业还将继续面临严峻的下行压力,裁员可能会成为常态之一,与之伴随的是,业务收缩,创新业务削减,甚至是退出市场。

当然也会有企业过早布局,具有极强的增长后劲,周期性之后,将会全面释放潜力。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