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人工智能的发展,教师会失业吗?教育会被替代吗?

吴国平数学教育
人工智能,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或许是非常遥远的事物,其他它已经慢慢进入我们的生活,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最简单的就是智能手机的出现。

人工智能,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或许是非常遥远的事物,其他它已经慢慢进入我们的生活,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最简单的就是智能手机的出现。

十年前的手机放到今天,简直就是老人机,除了打电话和发信息,很多功能已经无法满足大家的生活需求,这就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便利。如手机支付功能,让很多人脱离了钱包的束缚,解放了双手,轻松出门。

因此,很多人都经常幻想着一件事,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帮我减少学习的麻烦,甚至可以不用去学校学习就可以掌握好知识内容,那是多么一件幸福事情。

如果科技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真的能帮助大家“不用学习”就可以轻松掌握知识内容,真的是一件幸福事情吗?

我们试想一下,整个社会的科技、文明等发展到一定程度,突然有一天告诉你,不需要再读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等,只要把脑袋在机器上一放,知识就可以某种方式转移到你的大脑当中,在这么短暂时间内,你就学完了十几年的知识内容,是不是很高兴?那么结果可能很可能会让你失望。

如果到时科技真的能实现这样的知识复制转移,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恐慌混乱,首当其冲就是整个教育体系面临瓦解,学校失去最主要的功能面临关闭,所有教育工作者即将失业,甚至需不需要教育体系的存在都会成为一个探讨的话题。

其次,所有行业的从业人员都面临幼龄化的竞争,过去读完博士一般人快到三十岁,未来利用这种知识复制转移,几岁小孩就可以和三十岁的成年拥有同样的知识水平,所有人都是博士。

最后,人类会逐渐失去对知识的敬畏和尊重,沦为机器。如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数学知识内容的产生或被发现,都是很多数学家不断探索发现的结果。知识点只是一个结论,但人类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思维才是最宝贵,如吃苦耐劳、探索创新、坚持不懈、逻辑思维、方法技巧等等,这些才是人类进步的源动力。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读书的作用不仅仅是记住知识定理,更重要是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开阔心胸,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俗,提升素养等等。

​几千年前孔子提出因材施教,说的就是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能力所长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现代教育提出这样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教学目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掌握知识只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并不是我们教育的全部,说白了“教育≠知识结论”,它应该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个人知道很多知识,但并不代表这个人就能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恰恰是一个人能取得多大成就的最重要能力之一。同时,我们要获得不同的能力,并不是靠简单的知识复制转移就能实现。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