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
自2015年“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以来,互联网+医疗健康就一直是产业资本布局的重点领域和资本市场关注的核心方向。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获重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医疗健康可以大大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与效率。通过互联网手段的引入,医疗全流程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协作的模式,在不改变医疗严肃性的前提下提升效率与患者体验,如挂号、候诊、各类缴费、取报告、诊后医患互动等不影响诊断准确性、不涉及治疗的环节都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来完成,而问诊、检验、诊断、治疗等核心诊疗环节依然采取线下的方式来保证质量与安全。
第二,互联网+医疗健康可以提升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增强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中国的医疗资源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分布不均衡现象,如三级医院数量较少,比重仅有11%,但却承担着大量的诊疗服务压力,诊疗人数占比超过一半,病床使用率更高达99%。
通过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撑的分级治疗平台和远程医疗系统,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之间形成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的合作关系,实现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从而有助打破医疗资源的地域性分布限制、促进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合理分工协作,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政策日渐明朗,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医疗服务是涉及亿万群众的重要民生领域,自2015年以来,“互联网+医疗”的政策日渐明朗,对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与规范作用。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从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完善支撑体系以及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三个方面,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具体内容、开展模式、支撑体系以及监管等层面,进行了详尽的定义、论述与指导。意见的核心内容是要求与鼓励医疗机构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展医疗服务、创新药品供应方式、打通支付结算,目的是提升优质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与便利性。
此次发布的意见与此前政策相比,明确了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B2C模式医疗服务的合法性、确定了互联网医院的组成形式和业务范围、确认了互联网医疗服务可纳入医保支付、肯定了线上电子处方分享以及药品物流配送的合法性,从而使得互联网医疗可以覆盖诊疗全流程并形成了闭环。
对于医院而言,这次意见的出台也明确了医院作为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主体的定位,且明确了具体的服务内容模式,有望打消其顾虑,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的态度将由此前的观望为主转向积极拥抱,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春天正在到来。
需求持续释放,互联网巨头布局、资本涌入
通过过去数年的发展与实践,互联网+医疗健康已经在线挂号、移动支付等领域实现了较好的渗透,而分级诊疗平台的建设也在各地逐步落地,行业需求正快速释放。
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清晰、需求明确,互联网巨头开始加速与A股领先的医疗信息化公司形成资本、业务层面合作,希望将HIT公司的医院客户资源、对医疗业务的理解以及院端系统连接的能力,与自身庞大的C端流量、支付渠道、药品服务等资源与能力进行结合,形成互补式合作,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完整服务模式。
此外,资本也同样看好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2018年上半年,医疗信息化共有38起融资,与医药并列第三位,仅次于医疗器械、生物技术,融资金额达到3.81亿美元。
以上数据分析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智慧医疗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