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泥潭”的工业互联网,该如何自拔?

今日头条
工业互联网创新研究
2018年上半年,工业互联网还一片热闹的景象,相比之下,下半年则处处寂静,偶尔跳出来的一些新闻,大多是高管辞职、股价大跌的负面信息。一个重要的信号,工业互联网已经“陷入泥潭”,难以自拔,借助政策...

2018年上半年,工业互联网还一片热闹的景象,相比之下,下半年则处处寂静,偶尔跳出来的一些新闻,大多是高管辞职、股价大跌的负面信息。一个重要的信号,工业互联网已经“陷入泥潭”,难以自拔,借助政策之风占坑、圈钱(资本、股市和政策补贴),在商业模式变现上却表现乏力。

在工业互联网发展初期,被赋予了重构工业体系的重任,我们假设工业数据充分激活后,将有利于解决工业转型中的各种难题。现在看来,问题恰恰出在工业数据如何连接上,新的模式和新兴的业态并未预期出现。

前几天,我和好友朱铎先(《机.智从数字化车间走向智能制造》作者,兰光创新董事长)聊到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话题,朱总讲到智能制造今年表现还不错,工业互联网还是太概念化。这其实说明一个道理,虽然政策主导的是工业互联网,但对制造业用户而言,他们非常讨论不确定性,对于能立竿见影的见到效果的智能制造,接受程度远高于工业互联网。

仔细观察,我们可以从现行的工业互联网案例中总结一些特征:他们集中在工程机械、风力发电、能源这些特殊领域;他们具备通用性的特征,容易提炼出模型,容易在同行业内复制;他们往往存在维护作业困难,在日常管理或售后模式和成本上难以管控。经过多年的摸索和不计成本的投入中,的确在这些领域见到了一些可观的效果,许多平台认为这自然可以往更广的工业领域拓展。

但工业领域远远比那些通用的领域要复杂的多,需要克服的障碍包括:

1.客户数据的重要性,生产、工艺和质量数据关系到企业命脉,上云担心数据安全,私有部署成本必定堆高,剩下的必定许多是龙头企业,结果必然会面临两种,要么成单周期特别长,要么这些企业自己建平台好了,既然都是摸索,还不如自己来做好了;

2.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工业数据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拿预测性诊断来说,首先会面临传感器成本问题,要做到准确分析振动故障数据,花在一台设备上的硬件成本往往要超过10万的投入,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行业工程师参与模型研究和问题解决,成本自然堆高,要让用户来花这笔钱,实在是太难,因为结果太不确定,用户投资的意愿性自然降低。

3.用户追求经济性和服务商追求高利润的矛盾,用户的主诉求是降本增效,在经济大环境下,让用户掏钱,堪比登天还难,甚至说免费都难。而对于服务商而言,要既要免费,还得帮助用户降本增效,要在短时间内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至少投资人是没有这份耐心的,政府也不太可能无休止的补贴。

工业APP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模式创新是关键

相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推进的尴尬,工业APP具备通用性强,部署灵活,成本低廉的明显优势。不一样的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强调机器与机器的链接和交互,工业APP则立足于业务场景,强调人和机器的链接,更具有落地性。

但这依然只是技术上具备可行性,受制于工业用户运营水平和能力的限制,以及使用者的利益诉求,作为管理工具的工业APP交给被管理者使用,逻辑上这并不成立,作业效率提高了,问题暴露了,作业者的薪资待遇并不会改变,这会让他们主动去拥抱变革。所以,即便是工业APP,也只能迎合主动改变的这部分工业企业的诉求。

而真正改变工业生态的,一定是模式,比如工程机械租赁模式,能源托管模式,因为运营主体发生变化,租赁方和托管方对于提升效率、降低从成本有紧迫的诉求,道理其实很简单,专业的管理+规模化的复制能力,使得这些需求放大。对于用户而言,他们并没有为此支付额外的费用,相反获得了更低成本和更可靠的服务。

而作为工业企业主体的制造部分,因其复杂性、个性化和客户重要性,租赁或者托管的方式并不可行,单纯的交易行为,必然会陷入低价中标、决策流程太长的被动局面,如何实现需求规模化复制能力,是工业互联网突围的关键环节。

工业维修合伙人制,让机器与人产生共赢

两年前,我注意到一种现象,身边的一些设备经理开始陆续创业当老板。凭借对工厂现状的熟悉,和长期与工业服务商、装备制造企业的资源合作,他们很容易在熟知的行业获得订单。亦或者说,这些设备经理的表现更像是经济人,他们或许是工业互联网真正的推动者。

事实上,工业企业的设备经理都是是工业互联网具体业务对接人,同时工业企业维修部门的职责本身也是通过确保制造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制造效率和制造质量,这和工业互联网追求的目标一致,是工业变革与转型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假设,如果我们和设备经理做生意,解决他们的业务痛点,阻扰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障碍不就迎刃而解了吗?答案,就是要让设备经理做老板,也就是马云所讲的,B2B的本质是商人对商人,基于这样的假设,2018年10月20日,在“2018年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上,首次提出了“工业维修承包合伙人制”概念,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并于湖北三环集团达成了深度的合作意向。

“工业维修承包合伙人制”是由工厂设备经理为项目经理,承包原工厂的维修业务(含备件和人工费用),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负责整合、共享专业维修力量,提供工业品支持,这有利于:

1.帮助工业企业降低维护成本、提高制造系统的制造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工业品库存,减少工业转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2.提高维修工程师待遇,主要利润分配给维修项目组,提高维修作业主观能动性;

3.量化工业解决方案需求,提高工业装备制造商、工业品和工业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

“工业维修承包合伙人制”,由于抓住工业业务的总口子,将实现需求侧与供给侧同步驱动,不仅有利于驱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化落地,更能有效解决高技能专业人才短缺的突出瓶颈,是工业转型的最佳解决方案。

B2B产业互联网才是工业互联网的加速器

相对于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寂静,B2B产业互联网相关的融资消息不断,特别是在MRO领域的表现,包括如西域,工品汇、震坤行,工控猫、海智在线等新兴电商,也包括京东工业品、阿里巴巴这样的传统电商的强势渗入。

MRO品类十分复杂,既包含维修、维护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也包含了工业企业运行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除了直接向工业企业提供产品原材料和半成品以外的,都在MRO范畴之内。而现行的MRO工业品表现:

1.要么是包含全品类的传统MRO供应链,即接手工厂采购和仓储部门,通过渠道优化来实现效率提升和盈利,这种很难做大,通常适合外资企业;

2.要么仅对接运行相关的部分业务,以及维修维护相关标准件和通用件服务,这部分通常是通过品牌背书,工厂相信其正品的渠道能力,但由于缺乏维修和维护的深度服务能力,很难全面覆盖全品类的服务。

归根结底,现行的B2B工业品服务,是在和传统渠道抢生意,通常聚焦到大企业服务为主体,而要延申到更广的中小制造业,代价非常大,效果也十分有限,毕竟这已经触及到了传统供应链的核心利益。

为此,我们给出了工业维修承包合伙人制条件下,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共同促进的全新模式。包括:

1.以工业维修APP+工业维修承包合伙人制为基础,工业维修APP辅助工业维修业务开展,比如:利用移动化工单提升维修效率;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强化维修知识的重用,辅助提升维修技能;利用数据分析决策,改善维修业务,提高其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与MRO服务资源无缝对接,实现需求量化和需求信息的快速传递,等:

2.工业互联网技术帮助工业维修承包业务优化,工业互联网的主要应用是提高预测性维修诊断的准确性,这包括连续性的在线监测和周期性的离线监测,这些应用技术的普及将有利于帮助工业维修承包合伙人团队开展预测性维修,同时搭配AR技术应用,实现远程专家协作机制,以更好的帮助工业企业快速和高效的解决疑难杂症。

3.工业互联网数据驱动下的产业链变革,借助于工业维修承包合伙人制,和线上线下的MRO供应链模式为基础,以工业维修APP行为数据,工业互联网物理数据和工业品交易数据的驱动下:一方面在工业企业需求侧,实施融资抵押、工业保险和交易授信,解决工业转型融资难和交易诚信问题;另一方面在工业服务供给侧,发布装备质量、工业服务能力、工业发展水平相应的报告,以促进对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的持续优化,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