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勇:做人工智能领域的引领者

人民日报
邱 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正引发链式反应般的科学突破,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将加速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并塑造新型产业体系,对人类生活方式甚至社会结构产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正引发链式反应般的科学突破,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将加速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并塑造新型产业体系,对人类生活方式甚至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一直以来,大学在原始创新和重要思想产出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际上,人工智能的思想源自大学,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数学系助理教授约翰·麦卡锡等人发起了“达特茅斯会议”,首次使用了“人工智能”概念。在人工智能研究热潮中,国内外已形成“千帆竞发”的局面,但总体上人工智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对于智能的本质和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不够全面,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很多基础性、共性的问题尚未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果没有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支撑,应用层面上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都将是“无源之水”。因而,大学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承担起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创新的重任。

人工智能的特点决定了其研究不能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最大的“出奇”。人工智能研究离不开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但同时也和产业应用密不可分。产业界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真实问题、生动的应用场景和有力的大数据支持,大学要与企业紧密合作,探索建立双赢机制。

开放合作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必要前提。人工智能是一门奥妙无穷的学问,迄今为止人类在这个领域所取得的进步仅仅揭示了其全部奥妙的“冰山一角”。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赖于荟萃全人类的智慧,有赖于世界范围内学术界的通力合作。“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任何一所大学、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创新,人工智能的创新尤其如此。

人工智能超越了传统科学技术的范畴,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介入。发展人工智能需要有人类情怀和人文关怀,要特别关注社会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焦虑,积极面对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法律规范、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挑战。我们应该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持乐观态度,对人类掌握自身发明创造的能力和智慧充满信心,对发展出最终造福人类的人工智能技术充满信心。

当前,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已经发布,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已到了一个关键时期。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清华大学有信心、有决心发挥重要的作用。清华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单位之一。根据美国计算机学科排名的最新统计数据,过去十年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已居全球第二。清华大学将致力于做人工智能领域的引领者。

日前,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就是要紧紧抓住人工智能这一信息技术发展的龙头,积极推进大跨度的学科交叉融合,积极推进大范围的技术与产业、学校与企业融合,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上进行源头性和颠覆性创新,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中国贡献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争取在当代科技的最新前沿做到身位领先,助力中国将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牢牢抓在手中。

(作者为清华大学校长)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