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不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它已经无孔不入的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在工业、农业、医疗、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城市安保、车联网以及智能交通的各种应用,真正实现了人们对未来生活品质提升的美好愿景。
物联网(IoT)在今年年初的2018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依旧成为主角之一,中国企业也在不断加码物联网。比如中国移动与爱立信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寻物联网时代的机遇,双方将联合建设工业物联网合作中心以解决在制造行业、工业等垂直行业上的物联网连接以及物联网生态解决方案。联想集团在大会上发布全新的Lenovo Connect IoT服务,这是围绕其“三波战略”打造的全球智能物联云平台服务,通过汇聚全球优质的连接及服务资源,致力于做透物联网的行业化和场景化。
从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凯文·艾什顿(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2016年开始成为众人口中的新风口,该年也被称为物联网元年。2年过去了,在市场上依旧被高喊为新风口的物联网,如今发展的怎么样了?面对迅速发展的物联网,制造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物联网的机遇与挑战
物联网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公开数据显示,全球每天约有550万新设备加入物联网。根据美国IHS咨询公司预测,全球物联网设备的安装基数将从2015年的154亿台增长到2020年的307亿台。到202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754亿台,未来10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21%。
大多数咨询公司的报告都判断,物联网已由萌芽期进入到快速的成长期。沃达丰的调研显示,2017年物联网的应用率已达到29%,而且物联网应用者正在大力扩展物联网规模,增加物联网投入。根据工信部数据,预计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的整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
作为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商面对物联网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但受到的挑战自然也不小。不管是从国际还是国内环境来讲,整个中国制造业都必须改变,原来的人口红利和成本优势都逐渐消失,传统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营收增长不断放缓,早已到了重新修整的时候,需要借助技术革新去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世界经理人》通过采访和研究咨询公司的调研报告总结出制造商应该作出3点转变:
1.硬件产品的价值将不断向服务和软件迁移。埃森哲的一份关于物联网的调研报告认为,未来的制造业不只是制造硬件,软件和服务在制造业中会逐渐占据主导作用,制造业要放弃“硬件式思维”,从服务和软件的角度来发展制造业。
比如现在大多数出差时都使用的航旅纵横,乘客通过航旅纵横APP可以实时掌握航班延误、执行所乘坐航班飞行任务的飞机实时状态等航班的各方面信息,以及获得在线选座、值机办理等服务,航旅纵横既是产品又是服务,而它所提供的服务都是通过后台软件来实现的。这对于企业实际上就是一种管理,同时这种管理又为企业自身增强了增值服务。
2.强化大数据应用能力,提高数字化水平。Teradata天睿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辛儿伦此前接受《世界经理人》采访时表示,数字化投入包括数字技能、数字设备以及用于生产的数字化中间品和服务。其中,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独特机遇。
辛儿伦认为,企业数字化就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改变企业的运营以及创造价值的方式。通过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产品、服务与流程当中,实现转变业务成果,并提高竞争能力的目的。比如随着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企业将内外部数据作为资产进行管理,从数据中发现洞察和价值,并将这些洞察用于决策以指导业务行动,并最终帮助获得业务的提升。
3.提升智能化运营能力。将产品功能移至云端,通过技术协同产生相乘效应,通过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组合,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方向就是智能制造,毋庸置疑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提升智能化运营能力。
制造商如何转型升级
接下来,物联网的发展还会不断加速,并将深刻影响未来的制造业。作为制造商必须去迎合市场变化,否则会让自己最终走向一条背道而驰的道路,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打造数据驱动的业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现在物联网迅猛发展,数据的重要性被不断强调,作为制造企业,如何做一些变革?首先是做好大数据管理,以《世界经理人》此前采访过的全球四大轴承巨头之一铁姆肯为例,以前销售对外拓展时是不是能够跟客户变化接轨,实际上没有一个很好的系统在进行管理,铁姆肯引入CRM系统,将所有客户的数据都放到一个平台上,涵盖客户的能力、体验和需求等所有涉及客户管理的方方面面。
大数据管理就可以使得企业在这些方面慢慢跟客户接轨,以及在增强内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优化业务模式,在数据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企业的服务能力,通过大数据管理能够提升客户体验,客户需求能够进入系统,企业能够很短的时间内,及时对客户需求作出响应,同时让客户掌握企业的解决进程,这就是一个基于数据管理的物联网应用。
制造企业可以借鉴上述经验,构建数据管理。这将对未来的员工队伍造成重大影响,员工可以去处理更高价值的任务,并应用数据管理开展业务模式或运营模式创新。但必须注意,辛儿伦在接受《世界经理人》采访时曾提到,企业数据要发挥价值还是要依靠数据分析,这样才能释放数据中蕴含的业务价值,而不是只是收集各种数据。例如,依靠分析技术实施营销活动,营销人员能够从动态视图快速获取分析洞察,不依靠数据科学家或IT人员帮助也能够轻松根据洞察实时采取行动。
2.转变思维模式,从产品提供商向解决方案服务转变。施耐德电气基于物联网的新一代EcoStruxure平台,为工业领域的用户提供规模化的解决方案,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推动从互联互通的产品到区域控制,再到应用、分析与服务各个层面的全面创新。
GE(通用电气)的Predix平台原本是其自身进行工业物联网转型的尝试,承载GE资产效能管理的内部平台;2015年,GE开始对外开放Predix,并逐步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面向全球服务的综合性工业物联网云平台,将各种工业资产设备和供应商相互连接并接入云端,同时提供资产性能管理(APM)和运营优化服务。
国内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则通过INDICS平台打造了新的服务模式,INDICS是以工业大数据为驱动,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开放平台,可以实现产品、机器、数据、人的全面互联互通和综合集成。该平台能够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过程实现,支持企业智慧化运行,支持企业与用户从产品定制到售后服务的全程互动。
物联网创业公司升哲科技联合创始人陈逸非在此前接受《世界经理人》采访表示,物联网新技术解决问题固然是好,但一开始客户听不懂,客户不知道这个东西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做客户的时候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你问客户的需求是什么,客户不会告诉你,他会问你你有什么,他希望你将你们可以实现的场景告诉他,我看我用的到的我来勾选我来挑。升哲科技基于自身对行业的理解和积累,挑准了一些市场需求,并形成一些集成解决方案去打动用户,并切入到物联网市场当中。陈逸非说:“物联网技术很多都是面向B端,但客户并不关注你提供什么技术解决他的问题,面对客户最重要的就是四个字:解决问题。”
制造企业应该借助物联网技术扩展企业的差异化服务能力,更深入地了解客户需求,进而对所有客户分层,针对不同层级的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增值服务,进一步拉近企业与客户的距离,并转向提供集成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3.打造企业内部的智能化控制与运营平台,提高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一家正在转型的制造企业曾在接受《世界经理人》采访是提到过工厂设备的巡检工作,巡检工每天的日常工作就需要检查设备,做好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物联网技术可以替代以往的人工巡检,通过传感器就能远距离将数据传输回来,在运营中心就可以掌握所有设备目前的运转状况。
而在过去,工厂设备的运营管理通常都是按计划进行定期维护的方式,现在通过物联网技术则可以逐步做到预测性维护,对所有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监控,随时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智能运营,并对其开展预测性分析,在问题发生以前确定问题,提前制定预防性的维护计划,对工厂实现智能化的管理以保证工厂的平衡运营,并大大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
此外,通过建立智能化的运营平台优化供应链。通过工业物联网,制造企业可以获取供应链的实时信息,将工厂连接到供应商,掌握供应链的各个方面,将供应链管理形成一个可视化的闭环,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原标题:物联网与制造业的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