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规格和用量降下来了,大模型价格也便宜了,这对于产业界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对于尖端GPU厂商来说,则带有一些不确定性。
OpenAI 正在通过开发第一代内部人工智能硅片来满足其芯片供应,以推进减少对 Nvidia 依赖的计划。ChatGPT 制造商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完成其首款内部芯片的设计,并计划将其送至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进行制造,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而这个将第一个设计送入芯片工厂的过程称为“流片”。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尽管DeepSeek的成本大大低于传统大厂,但其能够取得如此突破的背后,依然离不开GPU这一关键硬件的强力支持。随着AI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训练和推理市场的不断扩展,算力仍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GPU的作用依然无法被忽视。
在过去半个月的时间里,GPU领域遭遇了两大主要挑战。首先,美国政府出台了新的禁令措施,对GPU的发展构成了直接限制。其次,ASIC等定制芯片的迅速崛起,给GPU市场带来了显著的冲击与竞争压力。
据Tomshardware引述TF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分析师Ming-Chi Kuo的报道,因为市场对 Nvidia 尖端Blackwell双芯片设计的需求正在超过 Nvidia 的低端单芯片设计所以这家市值万亿美元的 GPU 制造巨头已经更新了其Blackwell 架构路线图,优先考虑采用 CoWoS-L 封装的双芯片设计。
随着芯片算力的持续提升,AI Agent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逐渐成为常态。通过手机底层系统级AI,AI Agent将在人机交互和意图识别方面取得显著进步,能够更加精准地理解用户需求,主动完成任务,并成为用户高度定制化的私人助理。这一趋势将成为品牌维护用户群体的核心护城河。
202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ChatGPT的爆火,在加速计算和生成式AI的带动下,算力需求陡增。直到如今,生成式AI依然处于科技界的“顶流”位置,全球高科技公司纷纷涌入AI领域开展“军备竞赛”。
随着 Nvidia 开始推出备受期待的 Blackwell 服务器 GPU,有关即将更新的产品线的信息开始浮出水面。GB300 将于 2025 年底推出,与上一代产品相比,它在内存、连接性、冷却和其他方面都有大量升级。
12月19日消息,有报道称,苹果正在和腾讯、字节跳动商谈,将两家公司的 AI 模型混元(元宝)、豆包大模型整合到在中国销售的 iPhone 设备中,但谈判仍处于早期阶段。在此之前,苹果 AI 与百度合作消息不胫而走,但如今却说明两家企业合作存在一定阻碍。
在GPU广受欢迎的当下,英伟达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但AMD也不甘人后,正在努力成为这个市场的另一个重要角色。除此以外,微软、Meta、谷歌、AWS等巨头,也都在打造自主的AI芯片,希望在这个市场凭借自研的加速器,去英伟达GPU之间找到另一个平衡点。
使用生成式 AI 的服务正式启动将推高行情,这将对市场增长作出贡献。不过与此同时,用于汽车和智能手机等的半导体的销售将增长乏力。
长期以来,英伟达作为芯片供应商,站在云计算市场的幕后。然而,现在它的影响力正逐步渗透到整个产业链,甚至有可能成为重塑云计算格局的最大变量。随着GPU云服务的兴起,英伟达不仅能卖芯片,还可能成为最大的云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