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ITU)确立了6G框架,明确6G是支持“沉浸式通信(超高速率)、大规模通信(超大连接)、超高可靠/超低时延、天地一体、通感一体、通智一体”的下一代移动信息通信技术。那么,6G将如何实现“数字孪生、万物智联”愿景呢?
中国电信研究院持续开展 6G 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攻关,依托中国电信云网融合大科创装置(以下简称“大科创装置”),自主研发并建设了 6G 分布式网络试验平台,开展 6G 网络关键特性的测试验证,为 6G 候选架构和技术选择提供基础依据。
6G有望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更高的能源效率,以及将更多设备连接到互联网的能力,有望彻底改变我们与周围世界的沟通和连接方式。然而,6G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实现之前,还有许多技术和监管挑战需要克服。
6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全球科技的制高点之一,对未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2024年,全球6G标准化工作进入实质阶段,6G网络产业化正式开启。其中,6G安全作为6G焦点技术之一,在全球备受关注。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今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出台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 等新领域新赛道。同时,支持企业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聚焦典型行业的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梯度培育一批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的智能工厂。
在5G时代,中国移动已经担任了无线场景与需求、网络架构标准的报告人,并首次牵头系统架构的设计。进入6G时代,中国公司的领导地位进一步提前,显示出中国在全球通信技术发展中的影响力。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对于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6G)的期待日益高涨。6G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不仅继承了5G的优势,更在通信速度、连接能力、时延等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业界普遍认为,6G的通信能力将是5G的十倍以上,将实现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转变。
6G网络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预计将在2030年代开始商用,它将对现有的通信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7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领导出席会议介绍有关情况。
每一代通信技术,需要全球产业先达成共识,再以标准的形式将这种共识确定下来。然而,在6G标准制定前夕,出现了地缘政治、宏观经济、技术本身的限制等内外因素的干扰,让达成共识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而漫长。
我国通信领域传来捷报:以通信与智能融合为标志的6G关键技术迎来新突破,4G、5G通信链路有望具备6G的传输能力。
我国率先搭建了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外场试验网,实现了6G主要场景下通信性能的全面提升。中国通信学会10日在京举办的“信息论:经典与现代”学术研讨会上,一项新成果的发布吸引了业界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