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量子计算技术不断突破,IBM发布Flamingo设备、微软探索Majorana量子比特,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携手推动车载量子应用商业化。政府与行业正推动量子工业化,但认知误区和安全隐患仍待破解。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然而,AI产业也因其庞大的电力需求被打上了“高耗能”的标签。
日本对于光刻和光刻相关的各种设备和材料长期以来都占据重要市场地位,某些领域甚至可以说是支配地位,例如我们常说的光刻胶。除此之外,日本的光罩基板,特别是先进光刻所使用的光罩基板,在全球市场也几乎处于领先地位,与ASML的先进光刻机相仿,一骑绝尘。
从参数竞赛转向场景渗透,从技术崇拜转向生态闭环,从单点突破转向全链条重构,BATZ的“AI军备赛”背后,不仅是资本的角力,更是一场技术路径与生态话语权的全面争夺。
数据中心已经在努力应对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而人工智能的增长和需求只会加剧这一问题。此外,到 2030 年,欧洲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预计将从 62 太瓦时 (TWh) 飙升至 150 太瓦时以上,这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的进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2025年全国数据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2025年数字社会建设工作,国家数据局印发《2025年数字社会发展工作要点》以及《2025年数字社会领域标志性任务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