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伯岩: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莅临2019中国互联网+产业创新合作发展论坛。
本次论坛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信息化观察网、中国信息协会传媒中心、国润互联信息技术研究院共同承办,我是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中国信息协会的傅伯岩,很荣幸受邀担任本次论坛的主持。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生机盎然,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与各领域、各行业迅速融合,推动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应用的扎根落地,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加速器。互联网+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与传统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赋能各行各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支点,新引擎,推动了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新业态新应用助力新经济,我们期待在这样一个主题之下,与政产学研各界代表,一起通过深入探讨提高企业在互联网+与行业融合中的市场竞争力,自主创新力,提升企业家的思维和经营水平,帮助企业积极应对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抓住互联网+的新机遇。
出席我们今天上午论坛的领导和主要嘉宾有:中国信息协会会长何翠芹;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的李颖巡视员;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陆峰;用友网络采购云商务运营总监张景凯;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增瑞;网筑集团联合创始人钱晟磊;浙江微动天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毛磊;卓训教育集团董事长伊玉龙。
本次论坛有来自政府、科研院所及社会组织、平台机构、行业重点企业等媒体代表朋友们,能够看出大家对本次大会的关注与积极的参与,我谨代表组委会对大家的莅临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先我们有请主办方的领导中国信息协会会长何翠芹为大会致开幕辞,大家欢迎。
何翠芹:在全国人民喜迎建国70周年大庆的前夕,我们在此隆重地召开本次会议,可以说意义非凡。 我们正在用实际行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誓言,让我们共同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非常欢迎大家来到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信息化观察网和中国信息协会传媒中心、国润互联信息技术研究院共同承办的2019中国互联网+产业创新合作发展论坛。本次论坛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权威专家和有影响力的学者,以及活跃在“互联网+”创新一线的知名企业代表,就我国“互联网+”的新业态、新应用助力新经济,展开务实、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信息协会向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向给予本次会议大力支持的各方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的贺信中指出,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智能产业快捷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治理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高度重视智能产业发展,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创智能时代,共享智能成果。
我们今天论坛的主题,“互联网+”正是习总书记共创智能时代、共享智能成果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我们知道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互联网+”之后,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八次提及互联网,六次提到“互联网+”,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互联网与产业端的融合正逐渐走向深层次,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互联网赋能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选择,从今年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态势看,我国“互联网+”正逐渐潜移默化地融入我国各行各业,上到政府管理,下到社会民主,正成为实践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以来互联网+监督,互联网+督察等一批新概念不断涌现。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交通物流,也成为行业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工具。
未来,随着5G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加快发展,互联网+将与无数个具体应用行业结合,诸如卫生健康、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社区家庭、农业电商、工业互联网、生产服务业、政府职能、信用体系、公共安全、宏观决策等具体领域的应用前景将不断拓宽,商业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尽管互联网+产业的前景很广阔,但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研究:
一,互联网+时代的新产业革命不只是单一的技术革命或新产业诞生,更多的时候表现为新业态与新模式的创新,如何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真正地走进各行业、各领域,加强互联网+与优势资源的创新融合,催生互联网经济新业态,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成为当前我们需要攻克的难题。
二,对于企业而言,互联网不是时装,企业拥抱国家提倡的互联网+战略并非赶时髦,企业需要坚持创新,加快前瞻布局,厚积薄发才能结出互联网经济的丰硕成果。
中国信息协会一直关注信息安全行业的发展和相关技术应用,致力于服务信息安全界的广大用户,多年来学会在主管单位的指导下,在我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管理体制等方面向政府和有关领导机构多次提出申请建议,促进了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安全行业资源的分享和利用。
三,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时代的到来,更快、更智能的互联网将带来更大变局。作为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两翼,互联网+与智能+之间的相互融合发展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将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为广阔的技术支撑。
中国信息协会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我们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参与、分享的理念,从政策规划、产业导入、智力协作、标准制定等方面建言献策,为推动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支撑。
今天,各位与会来宾都是走在商业革新浪潮前面的人,希望大家能在中国互联网+产业创新合作发展论坛这个平台上,秉持融合创新的理念,加强多学科、多领域交流,在融合碰撞中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火花。
最后,祝2019中国互联网+产业创新合作发展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傅伯岩:非常感谢何会长的精彩致辞,中国信息协会作为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以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为主要任务的一级社会团体,成立30年来在我们国家的信息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刚才何会长讲话中提出了互联网+大课题下的三个问题非常到位,非常深刻,希望能够引起我们与会嘉宾的共同思考,再次感谢何会长的精彩致辞。
下面我们有请用友网络采购云商务运营总监张景凯带来题为企业采购组织数字化演变及供应商协同分享的主题演讲,大家欢迎。
张景凯:首先,感谢中国信息协会对我们用友的支持。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主题主要是以企业采购,以及采购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同,以这个为主。之前和现在我们接触的很多企业,我们都在跟企业说我们是用友的,或者做用友的业务,或者是怎么样,企业的第一反应是做财务,我不需要财务,或者说我们的财务数字化已经搞的很好了,用友之前已经做的很到位了。
今天我想就这个企业采购话题,给用友打开一个新的业务领域。我们在标题上可以看到,用友主要是基于云服务为企业的营销、制造、采购、金融、财务、人力、协同共同地,我们一直在抓的还是企业整体的管理方向,而不是说单独的财务方向。
我们说一下企业的采购,之前和很多采购企业进行沟通的时候,我们大概把企业采购分成了三个阶段,我简单说一下,通过我们和企业沟通的时候,1.0的阶段我们可以理解成,把企业的采购流程化工作,或者说是事务性的工作搬到线上来,就是企业内部的ERP做一个对接,做一个数据的呈现和记录。2.0时代,我们要打通企业的ERP,把采购数据和内部管理数据做一个协同。3.0的时代,我们做协同的时候发现ERP只呈现合同的数据或者是物料的数据和价格数据,这些数据肯定是不够帮助企业采购进行数字化转型,所以说我们采购步入3.0时代,3.0时代也就是说像天眼查,我们和天眼查有相关的合作,像天眼查企业信息变更的数据,以及物料市场的行情数据,我们都会把一些外部数据综合之前企业采购的记录,一些合同数据,基础数据来整个儿贯穿企业采购的业务。
在这儿我大概分享两种,因为标题上我们写的是三种,我主要分享两种,第一种是企业的内部采购服务,第二种是企业采购代理模式,也就是说共享服务,其实一说到共享服务,虽然说一般大型的企业,包括海外的企业,内部部门都会有一个采购共享中心,但是在国内的企业还是相对比较少,我们可以理解成一个招投标服务类的公司,或者是招投标的服务形式。
第一,企业内部采购,其实主要就是两个流程,第一个就是财务流程,第二个就是采购流程。我在这边重点说供应商管理,因为供应商管理包括我们很传统的业务,像供应商的寻源也包括供应商的招募,像三单一体化,合同、订单、发票归属到财务流程,所以我想重点说供应商管理,因为我们要做的是采购和供应商的链接,更多是在签订合同以后对供应商的数据,比如说供应商获机的数据,包括库存异动的数据,会在这里面进行一个大概的记录。
集中采购,我们之前和一个企业在沟通的时候,举一个例子,像这种服务类的采购,之前我们接触了一个客户,接触了一个公司,他所有的分公司,比如说像法律这一块是由各地分公司,由各地不同的供应商,我们整个建立四库,价格库、供应商库、专家库以及流程库,比如说我们要把整个集团所有的流程单独地由总公司去把控,分公司或者是子公司只是负责验收,或者说是对物料的评价,把这些基础的信息上传给总部,也就是现在的财管分离。
这是我刚才提到的服务型的采购,不像物料一样会有一个很清楚的监管,对于价格,对于物料的评价会有一个很清晰的采购,但服务型的采购,现在基本很多企业都在转型财管分离的模式,由总公司进行统一的控制。
供应商的协同,为什么一直强调采购?如果作为中小型企业,或者是作为我们的生产制造型的企业,我们最关注的还是货物销售问题,我们一直在强调采购,一直在强调采购流程,其实通过之前给企业做的一些相应的采购类的服务,我们发现了企业的采购对于供应商的需求到底在哪里。我们作为用友的一种互联网模式,我们在很早之前更多了解的只是供应商想把货卖给采购,我谈完合同的同时,我交货的能力要好,库存能力要好,其他的并不是很清楚。
针对于每一个行业,或者针对于每一个行业的性质不同,我们在做中间接洽,或者是中间协同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很细致地去考虑。所以重点说一下我们从企业的寻源一直到物料一直到中间的供应商环节到最后的管理,我们做出了采购和供应商,从开始到最终订单落地不分离的状态,我们在线上一直会有一个高效的协同。
既然有协同,既然有供应商,企业采购肯定对供应商有管理。刚才提到我们接触一些天眼查的数据,因为我们和天眼查在为采购企业做一个供应商管理的最基础体现。我们有一套完整对供应商的绩效打分,也就是说外部数据加我们内部数据以及加采购商自己的评价和互相的推荐,这四个方向让我们对供应商有一个全方位的绩效打分。
第二,采购代理模式,我们大概分成了三个部分,一是企业的战略型采购,二是战术性采购,三是招标采购代理以及共享服务中心。这是招投标的大概流程以及大概的内容,不管是内部采购还是招标投形式的采购,我们在每种采购形式都要与供应商进行一个很好的接洽,其实在招投标这一块,现在我们能做到的,首先我们获得了国家的三星招标投的认证,还有一个就是招投标上真正实现了电子合同,电子开标,所有招投标的流程全部线上化以及线上开标的流程。
我们配合企业内部的招投标,以及招投标公司的流程,我们完全配合线上化进行处理。这是我刚才提到的在合同签订以后,整个供应链具体的事儿要怎么做,因为我分成了三个部分,一个是商流,一个是供应链,一个是物流,因为作为供应链来说物流是最不可或缺的,从整个订单到采购的基本事务完成,完成以后到供应商这个环节,从采购到生产到销售到服务,我们每一步都会和采购进行高效的打通。
第三,整个企业数字化,基于以数据为基础,用技术手段把采购全部实现,简单来说就是实现无纸化。我们和客户沟通,或者说和我们的采购企业进行交流的时候,我们可以大概看一下,我们一共是六点,我们本身是本着为企业降本的宗旨,这是整个大概的成果。
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对支出可视性的分析,然后再帮助企业做一些采购的战略,我们通过基础数的采购战略,我们对供应商进行划分以及对供应商进行一个推荐,推荐完成以后到后期的合同管理以及订单发票的全流程自动化,包括最后期对供应商的整体绩效评分以及对供应商后期的管理都做出了相应的,在线上都会做出相应的管理政策。
第四,刚刚我说了供应商是如何和企业达到一个高效的协同呢?我们主要是通过这五个方向出发,首先供应商管理方案,第一步就是通过一些外部的数据对供应商的情况进行一个初步的审核,第二步会通过供应商自己去提交一些资料,我们通过这些资料,再通过一些外部的数据进行对比,对比完成以后会给这个企业采购进行一个推荐。
第二步是寻源方案,我们会通过供应商以往的交易数据,或者是整个状态,也是对他做出一个基本的评价。通过采购对物料的要求,或者说对寻源这一块,我们在价格上以及物料需求上进行匹配。
第三步就是采购协同方案,也就是说我们在匹配的时候,或者说推荐的时候分了不同形式,通过比较,通过招标,就是推荐的过程中把供应商整体的信息呈现给采购方。
第四步就是电子招标方案,无论是企业内部的招标,或者说第三方的招标,我们有一个流程化的招标方案。
第五步就是电子超市方案,是我们为采购方打造的一个专属的采购物料的超市,也是给供应商打造一个直接对接的平台。
这是我们现在所做的内容,包括我们会接一些外部电商,我们会外部电商接到企业的采购系统中,采购系统再和企业的ERP进行数据的实时打通,包括我们会定向推荐一些单独的供应商,以及合格合规的供应商。
这是供应商管理的流程,也就是说供应商初步的推荐,或者说初步来使用采购系统。首先我们会给采购方建立一个供应商档案,所有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和上传信息都会到供应商档案,也就是说在我们的采购系统中生成租户和企业ERP进行打通,这是初步方案提交,后期还有一个资质准入,准入申请的流程。后期就是一个变更,在变更也会有一个流程,最后期企业和供应商有一个绩效打分或者是评价,这也就是第一步,供应商怎么与采购方,也就是说我们自己本身的供应商,或者说外部供应商怎么去跟采购方建立联系。
这是我们企业寻询比价的流程,当企业有需求第一步申请准入,当企业有准入的时候我们针对于报价,针对于供应商的报价以及企业无论是寻源还是招投标,我们针对价格,针对物料有一个详细的流程,首先从ERP里发出我们的请购单,企业协同到现在所做的中间台这一块,我们再通过中间台发布给供应商,和供应商实时地报价。
这是招标投的具体流程,还是相对于比较简单,也就是把一些繁琐的招投标的工作,包括评分,包括提交标书,我们全部做到线上化,爱了线上化,我们还会做三方的统一,三方的数据协同。
这是电子超市的流程,因为电子超市是我们为企业单独打造的,基本上都是私有部署的,会在超市中直接对办公用品这种料,或者是劳保用品,相对于快销的产品,我们会在他自己的超市里让他进行下单,包括价格以及库存的情况,以及物流的情况都会在超市,或者都会在每一个产品的SKU里进行详细的体现。
准备的比较仓促,时间也比较紧,我就大概地说一下。我们先是为企业的采购做出一个详细化,从系统上来讲,从流程上以及采购的基础事务上,我们通过原始的ERP会把需求以及对物料的要求,对供应商的要求全部同步到单独的采购系统中,这个采购系统会和企业ERP进行实时的对接,不管我们有了一个采购的系统,我们这个采购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与供应商对接,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说供应商通过线上找有没有采购,有没有需求,或者哪家企业有对物料的企业,现在信息相对于比较发达,但是我们找不到,或者我们获取不到一些内部数据,其实针对一个销售来讲,或者针对于供应商来讲,在开辟一个客户,或者说产品卖给一个采购,其实成本大概能达到30%左右,我们不光为企业的采购进行降本增效,我们也是考虑为供应商在销售前期以及产品初期,我们在解决降低30%,我们给到供应商的也是详细的,当然是采购方允许,当然是企业允许的,会给到一些详细的采购方的工作行为数据,我们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匹配,可以说很精准地计算出,或者很精准地获知我们的供求关系,或者我们的供需关系,我们不再用传统的线下的跑业务,或者说去寻找产品,我们整个解决的还是这一部分,也就是说把传统的供求关系用数据的形式进行线上的打通,同时我们再提供一个相对于比较好用的工具。
我的分享结束了,谢谢大家。
傅伯岩:感谢张总监的精彩报告,在我们的印象中用友集团是一个老牌的财务软件公司,他们成立至今已经31年,从刚才张总的报告中我读出四个字就是与时俱进,用友也是随着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发展,传统企业的提升,他们逐渐把他们的视角融入企业各个环节,采购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企业都是一个绕不过去非常重要的环节,刚才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值得大家关注。
各位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李颖司长在百忙之中赶到我们会场,下面大家以热烈掌声欢迎李司长作报告。
李颖:尊敬的何会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业界的同仁,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2019中国互联网+产业创新合作发展论坛,在此我谨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业司对大家的光临和长期以来对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这些年的两化融合,两化深度融合以及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衷心的感谢。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变革中最活跃的力量,发达的制造业是大国地位和基本标志和根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这一轮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工业互联网作为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代表,或者说是升级版,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颠覆传统的制造模式、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产业形态,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加速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日益成为各国重塑竞争优势的共同选择。所以我说工业互联网应该和我们这次大会的主题,互联网+和产业的创新发展应该说是完全统一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对发展工业互联网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强调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李克强总理连续两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部署,提出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在这儿简单地跟大家重温一下这两年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进程,应该说以工业互联网的名义发展工业互联网,这两年大家可能才开始感受到,但是发达国家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包括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的溯源应该说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
我们国家从真正实际意义上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历程,应该说也有十多年的历史,只不过当时我们更多是以两化融合的模式,或者这样一个主线来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这里面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
大家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是2008年成立,在这之前我们经贸委,主管工业的部门应该说撤销之后大概有十年一直说相当于断档期,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业的回归,实际上是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整个人类社会从工业化向信息化发展,整个产业数字化转型大战略方向的重要判断或者是决策,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这十来年的发展和实践的历程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国务院把战略决策非常重要或者是非常及时。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说工业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也可以说是两化融合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历史阶段的新的呈现形态。从发展的进程来看,从真正数字化转型,或者说整个儿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发展,应该说和国外发达国家基本上是同时起步的,只不过我们开始是以两化融合的主线,实际上大家做的事情是殊途同归的,这是从我们国家对于整个两化融合,两化深度融合再到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进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主要核心任务的担当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应该说在这些年,在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发展过程中,到今天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网络强国战略中六大重点工程之一,也是我们制造强国发展的一条主线,可以说工业互联网代表了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发展的整体核心任务,或者说是战略方向,或者说重要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一个核心的引擎,所以我们说工业互联网有多么重要都不过分,是代表了未来的工业,未来的制造业,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
部里对工业互联网非常重视,有三个司局共同地牵头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我们部里对于工业互联网从功能的层面现在有三个层次,网络是基础,这一块是由信管局来牵头,平台是核心,这是由我们司来牵头,就是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安全是保障,由网安局牵头。我们司承担着核心任务的司局,为什么要由我们信软司来承担这个任务呢?应该说信软司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司局,也是一个专业性的综合司局,是部里唯一从供给和需求,从发展和安全的全方位来推动行业发展的管理司局,也是从工信部成立之后到目前,特别是中央网信办组建以后,我们这个司是由原来部里的软件服务业司、信息化司和网络安全协调司共同组建了,所以承担了发展供给与需求,安全与发展的协同推进的任务,所以说在今天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大战略方向上,我们司就承担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发展的综合任务。
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从整个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发展的战略要求,在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的两年,我们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推动政策的落地,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我们牵头推动国务院在2017年的11月份出台了国发50号文,就是《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里明确了整个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战略地位、任务,这个基础之上推动国务院从去年开始,在整个工业互联网的重大工程方面推动了工业互联网的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工程,从去年开始是每年30亿,带动地方的投入应该说是上百亿以上,去年和今年都已经落地了,明年的现在也启动了,所以我想我们在座的这些行业和企业界的朋友,我们很多企业应该都参与了重大的工程实施。刚才我们用友的小张总也讲了用友最有代表性的软件企业参与到牵头工业互联网发展探索非常有代表性,也是卓有成效的企业。
现在针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真正牵头的主导的,应该说我们所有产业的主要骨干企业都参与进来了,我们经过两年的筛选,应该说在上百年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里筛选出了TOP10,就是跨领域、跨平台的工业互联网的平台探索、实践,目前TOP10,既有华为、富士康的IT企业,也有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也有像我们制造业的,比如说工程机械,特别是像徐工、三一,也有从我们软件开始起家,由上游往下去深化的用友为代表的软件企业,所以我们现在通过创新工程探索发动或者说能够组织我们国内最有代表性的IT企业,互联网企业,原来我们制造业的企业还有我们的软件企业,还有一些是服务类的,比如说东方国信,还有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海尔,这次我们评出TOP10,应该说就是代表了整个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先行者,用友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之一,通过重大工程,联合攻关,从政府来推动或者是支持这些大的有代表性的头部企业来牵头构建整个工业互联网的平台,推动产业转型和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去推动产业生态的重构,推动大量的中小企业去转型,通过创新创业带动整个产业生态的发展,这是第二个层面。
关于标准,从工业和信息化部更多是在中观环节,所以我们要接地气,通过标准牵引让我们的技术,让我们的知识产权真正能够落地,实际标准的作用非常关键。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化融合的管理标准体系,通过这个来带动两化融合的发展,现在也就是工业互联网。去年我们两化融合的标准体系已经专门成立了国家的标准PC573,和信息技术标委会的TC同样级别的国家标准,代表着整个工业互联网和两化融合发展的标准的国家组织。
我们在国际上是全球第一个发布了国际的两化融合的标准,全球首个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应该说通过这三个方面共同地来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通过抓标准,抓政策,抓规划,抓重大工程,我们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这两年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试点示范项目的打造,帮助工业企业新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了16.3%,我们两化融合有一个上万家企业的平台,平台企业里我们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创新探索工程,打造工业互联网的服务平台,这个样板企业里我们参与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试点示范的企业成效还是非常显著,研发周期平均缩短16%,单位产品总共用工人数平均减少7.9%,平均交货周期缩短6.1%。
我们更多地是通过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要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系统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一个是有一些基础的始能级的,比如说工业PaaS和云端衔接的解决方案,很重要的就是针对特定应用场景的专业化,针对流程的特定场景的专门解决方案,还有一些新技术应用的,比如说平台+5G,全场景的运营优化,智能巡检等模式,平台+高清视频,实现高精度图象与视频的数据分析利用,催生智能产品的监测,设备远程运维等模式,平台+VR、AR实现快速分析利用,催生智能辅助装配协助等模式,这两天我刚在福建调研,像福建的鞋业和服装业以及相应的制造业,怎么样在这个场景里通过工业互联网来进行优化,进行提质增效,节能降耗还有现代物流这一块,和东盟信息港协同。
多层次全方位应用体系初步地形成,我们跨领域,跨行业的始能平台,加某一个应用平台,再加上企业应用的平台,再就是平台的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比如说在福建这个地方,有些地方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并不是非常先进,但是通过工业电子商务,通过培训小微企业上平台,应该说对整个小企业的发展也还是有非常现实的价值,大中小企业差异化服务路径逐渐清晰,项目制付费等多种模式共存的局面基本形成,加快形成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目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还是取得一个阶段性的探索成果,下一步我们一是要持续加强这个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包括网络的基础和安全的保障体系,二是不断推动整个制造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和工业设备的上云。三是加快平台上打造工业的APP应用的生态,四是提升企业的数据管理的能力。
大家知道新的工业体系,或者是未来产业体系之所以工业互联网是一个中枢,平台是一个核心,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我们未来整个产业的体系,其生态其实是三位一体,所谓三位,一个是平台是核心,一个是平台上的应用,再一个就是终端。我们知道计算机的发展最开始是大机,后来是PC机,再就是移动互联网,未来可能是大量嵌入式工业或者是产业的设备。这三位再加上一个数据,数据作为一个新的生产要素是构建未来新的产业体系的核心要素。
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就是数据共享的基础架构,或者基于数据这种新的生产要素我们把制造业变成一个先进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共享机制,所以说三位一体构建了未来的产业的生态体系。当前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物联网+产业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此次论坛的举办为国内顶尖的专家学者,领军企业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希望大家加强合作,合力打造工业互联网的生态体系,共同做好两化融合的文章,最后预祝这个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傅伯岩:非常感谢李颖司长的重要报告,李司长是专家型的领导,也非常地关注和支持中国信息协会很多活动。刚才李司长在报告中给我们梳理了我们国家从两化融合到工业互联网发展演进的过程,也介绍了工信部在这方面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今后我们在工业互联网建设当中的一些主要方向和目标,我觉得这个报告信息量非常大,内容非常重要,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加以深刻地领会和落实,再一次感谢李司长的精彩报告。
下面有请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周增瑞来题为智能制造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题分享,大家欢迎。
周增瑞: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块分享一下我们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一些观点。
刚才李司长在报告中比较多地涉及到制造业在两化融合,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方面的国家政策和导向。我们作为在制造业中服务三十多年的公司,一直致力于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在制造业中的推广。
我今天的报告主题叫制造智能赋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分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路径。第二个是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管是从两化融合开始还是从信息化开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企业不可能一刀切地完成数字化的过程,如何规划这样的内容,稳敏双态的IT架构是能够帮助企业创造客户的数字价值的有效途径。第三个介绍一下我们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规划和服务的内容。
根据IDC的统计,我们认为数字化的转型是制造业未来的趋势,而且能够为制造业带来更大的价值,到2021年据局统计全球的数字化经济占GDP的比重将超过50%,而中国将超过55%。2030年这个比例将超过77%,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从云模式到组织流程机制和系统的全面适配改造的过程,数字化的转型是组织如何帮助客户创造价值的根本性变革,数字化转型不是企业本身数字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如何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帮助客户更好地创造一些价值。数字化转型代表企业如何利用数字基础从根本上改变绩效,以这个角度彻底地思考。
作为制造业来讲,如何通过数字化的转型带来更多的价值,我认为有几个部分,一个是从我们制造业的数字化营销这一段如何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提升这部分价值,创造更多的利润。二是从数字化的制造,这一段不管现在的智能制造也好还是数字工厂也好,我想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与内容。三是数字化的供应链如何打通企业内的供应链和企业间的协同,从而提高效果。四是数字化综合管理,这是国内进行比较久的一个工作,从最早的CIM工程到后来的ERP,包括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等等,实际上大家更多强调在企业内部的数字化管理,大家投入的精力比较多。数字化质量的部分,如何帮助企业去改善整个质量控制水平,跟踪整个全流程的质量管控,通过数字化的转型能够在不断的阶段创造企业更多的利润。
如果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我们可着力的方向和主题大概是什么?基本的方向应该放在降本增效和提质减存的方面,包括两年前国内开始启动工业4.0,大家做的比较多的是在讨论到底什么是工业4.0,我记得当时工信部,我不记不清楚是哪个部门,说智能制造和工业4.0不管以什么样的名义去定义,但最终要做到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提高质量,如何降低能耗等等一些非常明确的数字和指标,那些指标我们现在回想起来,实际上是降本增效,提质减存的过程。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四个方面的主题是需要制造业可以着手,一方面应该是透明供应链,如何建立基于能力的采购,供应链数字卵生完成物流自动化。第二是数字工厂,无论是战略资产管理、弹性精益管理、高质量和敏捷补给。第三个是连接客户与渠道,通过消费者商业规划、高级渠道管理以及全渠道的促进交易,这几部分完成。第四个应该是创新加速,针对这四个主题,实际上在制造业当中,不同的业态,不同的企业类型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我们大体把制造业的业态分成三个部分,比如说对于零组件加工的行业,这个业态中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敏捷的柔性制造以及提质减存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主题,因为零组件的行业基本是为装配制造业做一些配套工作,供应链中出于这个角色的时候,如何能够敏捷柔性地去应对上游厂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你是给别人做配套,所以你自己的质量如何去保证你在供应体系中占有比较强势的地位,以及如何通过库存的控制提高获益能力,这应该是侧重点。
品牌制造业,大部分是面对终端市场,大家比较关注的可能是大规模定制,以前大家都在想一百年前做大规模生产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口号就是人民的需求千差万别,但我只做黑色自行车。对于一个大规模的产业制造,因为供给在整个供应链当中占了多大的比例,市场有足够多的需求,所以你要什么无所谓,我做什么才重要,现在大规模生产不存在这样的商业模式,而个性化的需求成为整个供应链中比较强势或者是必须被满足的需求,因此品牌制造业中如何满足大部分客户的定制需求成为目前数字化转型,甚至是未来智能制造很核心的需求。
刚才提到海尔,海尔在五年前做到冰箱个性化定制24小时交货的服务,包括现在老板电器中的油烟机,现在飞毛腿的一块电池甚至可以根据你个人的喜好,如何把自己的创意加进去,传统的大规模生产不需要突出个性化,到现在每一件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应该是数字化转型中很重要的趋势。其次就是透明供应链,我有个性化的需求,我对个性化的东西很感兴趣,所以从我产生需求开始就希望实时地跟踪我的需求是否被满足,从设计到订单到计划到车间的生产过程到最终的交付,由于现在中国比较发达的物流,你做完发给我,我全程希望能够透明。对于工业来讲这事不重要,但对于消费者来讲这个事情很重要,所以大规模定制和透明供应链管理是品牌制造业中数字化转型非常重要的方向。
装备制造业,非标项目的制造能力以及服务化的转型会变得很重要,由于服务化的转型过程中,制造业服务化实际上是最近几年在制造业中非常流行的一个趋势,如何实现制造业的服务业转型,装备制造业本身是为生产其他的工业工艺艺,如何为你的客户提供持续有效的支持,这是装配制造业必须要面临的问题。细化到运维的管理,远程的维护,这一段应该是在装备制造业中数字转型的侧重点。不管是哪种业态,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就是如何让信息在企业内,在企业间,在客户供应商之间更快速,更高效地循环。
鼎捷提出支持数字化转型的一线三环互联实现路径,一线是通企业之能,如何帮助企业实现在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中,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实现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优化成为我们核心的目标,当企业自己内部的供应链高效起来,我们第二部分是通过工业互联网的手段联产品之柱,看上下游之间如何更高效地运转,一方面通过前项,后项的供应链的延展,另一方面通过企业数字化手段实现服务化的目标,我们叫做联产业之中,工业互联网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当同一条供应链打通之后,第三个阶段叫聚天下之智,当一条供应链的企业间通过工业互联网打通之后,我们希望建立产业互联网,我们希望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共享,我们在两年前做过一个尝试,我们做数控机床很大的一个企业,国内大部分数控机床是他提供的,他了解每台机床现在的状况,如果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个组织,当他有一个需求的时候,比如说有一个订单,已经完成了设计的图纸,传统怎么办,要建一个厂房买设备,未来的场景中这个是不需要的,什么意思?只要你有客户,只要你有订单,只要你有设计,甚至材料都不需要,因为这个场景下一个中心企业的所有客户和供应商都是在这个平台上,每一个成员又有很多客户和供应商,这个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包括设备,包括材料,所以当你有一张订单进来的时候会自动匹配什么地方有富裕的产能可以做你这个加工,做这个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哪间企业库存中有呆滞或者是富裕的材料,通过选择给你匹配起来,所以会把你的订单分配到有产能富裕的设备和有材料呆滞或材料富裕的供应商,同时会匹配最好的价格。
这需要解决的是什么?是信用的问题,所以这个模式下,刚才我们讲的制造业服务化和个性化定制的这些问题都不再成问题,因为不再是一个集中式的大规模生产,所以我们希望把原先实体性的经济可以通过产业互联网的形式,把所有的客户、供应商、材料、设备、产能等等整合起来,最终实现提升。未来在我们的一线三环互联中希望实现聚天下之智,所以鼎捷积极参与两化融合等重要产业阶段,迈向数据驱动的产业互网时代。
对于一个制造业来讲,我们所谓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制造不是一个全新的事情,按照数字化企业的模式,从我的运营模式到企业自身筹建搭建都采用数字化的手段是不现实的,一定是一个传统的制造业如何一步步地实现这样的转化,转化中我们认为没有必要所有的事情从头开始,而是要深入地考虑自身的需求,企业当中有些是稳态的过程,比如说拿了订单之后做运算,要做排查等等,这些实际上过往的30年都没有变化,从订单到毛需求到实际需求实际上没有什么变化,我们把这些东西叫做稳态需求,这个稳态需求需要的是什么?是你稳定、安全、高效,企业当中很多的业务处理实际上这是最基本的,稳定、安全、高效,实际上对快速相应,对新的技术不感兴趣,这也就是为什么ICP的产品永远都不是最炫的,操作最简单,用最简单技术的,为什么?安全是最高效的。针对这样的我们IT规划应该是稳态地逐步推动。
还有另外一种类型是敏态的类型,比如说高度客户定制的,不是一个研发出来测试好长期使用,数据积累,验证去稳定,然后持续运行,不是的,是一个迭代的过程,你要快速地反映,可能边做边过,不断地迭代,当你迭代好之后,也许这个需求就变掉了,企业当中也有这种。前段时间我去过一个中国高铁的配套行业,他们讲以前我们讲中国高铁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企业之一,现在已经把之一去掉了,叫全世界最先进的企业,既然高铁是最先进的,配套就要是最先进的,于是有一个以前不太关注的比如说模具,模具是非常核心很难的事情,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我根据检测的结果看模具出了什么问题然后调整模具,以前是靠有经验的人,因为中国高铁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时候他们第一要实现随时检,而且不但是通过人,而是通过光学,通过AI的一些东西,每一件出来,因为是有一个造型,然后去看他是否在质量范围内,如果不是,他通过大量数据的采集和建模,他会自动生成模具内的调整,所以这种响应是非常迅速的,基本没有办法等到你这个东西出来,发到客户,出现质量问题退回来然后去总结,然后去看,然后找模具,这是不现实的,要求迅速反映灵活的需求实际上必须通过一种IT手段帮他解决。
我们认为供应互联网能够赋能这样的数字化转型,通过这样的转型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的制造,数字化制造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的制造,然后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制造过程。制造业的加工过程中,我们大体上把数字工厂全流程的方案规划成大体是这个样子,基本包含了智能的派购,智能的物流,智能的车间,智能的网络这样几个大部分,细节我就不再详细去讲了。
基于敏态我们也发展出一些工业DP的,包括智能换模,智战情等等。我们说了半天说要企业做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利润,数字化转型中又希望通过稳敏双态的手段支撑数字化转型,企业为什么要做转型,不管做什么样的改变,制造业帮助自己,或者帮助客户创造数字价值,从而实现自己的数字价值是很重要的目标,再怎么转目的还是要提升自己的数字价值,以前是我有新技术用新技术,有新产品用新产品,我们给制造业将近服务30年,我们逐渐体会到对一个制造业来讲,很难通过一个工具或一个技术应用彻底地改变制造业的某一个问题,或者帮助他做到完全不同。如何解决制造业的问题,不同于个人,可能需要各个方面去考虑。本身解决这件问题是否具有相关的知识和行业经验,也就是说我们在解决制造业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一个目标,或者你到底要干什么,我们把这个叫做YI,要确定一个问题或者是一个目标,你面对这个问题和目标的时候要跟企业讨论,你要解决的主要瓶颈是什么,为什么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说品质追溯有问题,以前时间太久了,现在我想实时地完成这件事情,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瓶颈要提高的核心能力是什么,针对这个核心能力确定一系列的议题,针对这个议题的解决,首先你要具备行业知识,行业经验以及对这个事情的理解,第二要有相关的机制,企业中有什么机制确保这件事情完成。第三是流程,如何通过流程把知识和机制固化下来,然后是载具,然后回到刚才的问题,你的目标是什么,靠哪些指标去兼顾。
制造业是不断重复运营的组织,所以面对指标是持续在动的,能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要实时地监控,剩下一个就是整个的体系能否实时地为运营者提供情报,正常不管他,只要解决的问题没有达到或者出现波动,应该实时地警报和监控,所以我们从六个方面去解决制造业中的一些问题。
问题的解决一定是先有目标再有指标,然后过程中监控,因此需要把整个指标数规划出来,我的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部分的解决实现,我这个部分该如何去解决,所以这是我们在解决制造业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所以制造业问题的解决不是具体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马上有一个方法,这是很难的,一定是一个有很多相关的部分,比如说我解决存货的问题,存货一定不是存货本身的问题,可能是和你的生产计划,和车间,和现场等等的问题相关,因此要你把一步步拆分下来。当你想解决一个问题,达到一个目标的时候必须要有数字化可衡量的指标,无法衡量你就无法管理,无法管理就无法改善,无法改善就不可能解决现有的问题,所以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数字化指标数的决定和逐步地改善是必须要被关注的。
这个过程中,不管是AT的技术,IT的技术还是OT的技术,不管是各种各样的技术都应该纳入到刚才整个体系中。
接下来我花一点时间讲一下我们在整个数字化转型中的整体规划和我们做的价值服务的内容,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我们从2018年开始在跟踪各地的信产局,我们和当地企业的管理诊断的工作,我们大体形成一个模型叫从访谈到评估到分析到蓝图到实施的过程。
详细内容我不介绍了,大家感兴趣可以扫一下这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是我们对企业数字化和自动化状况的评估蓝图,里面有很多很多的问卷和题目,这个问卷和题目大体可以帮助企业从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工厂智能化等等部分来整体评估企业的智能化的衡量,衡量过程中我们会提供几个参考,一个是企业本身现在的得分状况,一个是行业内和你类似的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一个是你这个行业中指标型企业的水平,通过雷达图的状况可以清楚定位到自己相对比较弱的部分,从而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相关的改善。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我们希望推动一个分阶段实施的路径,从主轴上来讲我们希望通过数字车间到数字运营的过程,这个过程基本也是和刚才讲的一线三环互联的路径是吻合的,我们认为未来智能制造一定是两个部分,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分成五个阶段,一个是信息化和自动化的补课,这一段还没有基本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系统,先补上,接下来四个部分分别是数字连通阶段,数字驱动阶段,数字互联阶段,以及数字掘金阶段。
前段时间我们内部开会的时候,大家脑风暴的时候提出一个想法,如何让制造业的数字帮助制造业实现盈利的目标,制造业传统上都会讲是靠产品,但是想一想制造业会有无数的数据,如何让这些数据帮助企业,实际上是我们在最后数字掘金阶段的内容,今天不详细讲这一块内容了。
我们这些年帮助企业进行了一些数字化转型的工作,这个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再讲数字化转型整体效果,而是明确这个数字化的转型为我们某一间企业在某一个具体点,会有数字化指标,这些指标到底有什么样的改善,我想这个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的,我们根据这些指标的改善去看数字化转型的效益。
以上是我介绍的一些大体内容,因为时间比较紧张,所以都没有很深入地阐述,感谢大家,如果有比较感兴趣的同志我们回头再交流,谢谢。
傅伯岩:非常感谢周总的精彩报告,制造业是我们国家的脊梁,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周总报告中阐明了一个观点很重要,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于降本增效,提质减存,这是很实在的一个任务和目标。 下面我们有请网筑集团的联合创始人钱晟磊带来题为赋能小微企业,推动产业升级的主题演讲,大家欢迎。
钱晟磊:各位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赋能小微企业,推动产业升级。我们公司花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把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在供应链这个产业如何来做互联网化的转型的业务体系,所以我今天主要想谈谈从供应链的视角看待产业,谈一谈我们对产业的理解,如果要切入这个产业我们要如何通过细分的切入点去达到我们的企业发展的方式和方法。
我放了三个关键词,这三个关键词就是我们对整个供应链行业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提高产业效率的思考,第一个关键词是连接,供应链大家都非常熟悉,从我们的中端、渠道端、生产商家再到供应商,刚才那位分享主要是针对制造环节里的切分,我们的视角更多是以产业纵向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产业纵向的角度会涉及到很多的从业人员,很多的环节,同时在这个产业纵向里的参与角色往往都是不一样的,有大企业,有小微企业,特别是在渠道的环节存在着大量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往往会遇到一个特质就是他们整体的信息化水平相对比较低,所以在整个产业链条里,大家会发现有大量的信息孤岛的存在。
信息孤岛的存在会造成什么样的问题?最简单的问题,会导致整个交易流转的效率低下,会产生大量的库存,会在整个供应链中出现。实际上是对社会资源巨大的浪费,我们考虑整个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通过技术的手段解决的是一个连接的问题,就要去打破这些产业的孤岛。
连接的过程中,大家自然而然发现连接完成以后,纵向的产业链条里大量的数据就可以开始流转起来,不同的参与角色有不同的数据维度,不同的数据有不同的应用,这两个的基础后,所有的应用产品我们认为应该围绕效率去打造,因为所有技术进步和推进达到的目的就是提升整个产业的效率,让社会资源得到更大效果的利用。
围绕着我们对整个技术改造产业的认知,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实际上我们这十年的时间做了很多的探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下在这十年的探索路上,从我们企业本身的角度如何思考这个问题。围绕着我们是谁。
我们是一家综合的供应链服务公司,我们一直立志于用技术改造,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在2010年下半年,当初还没有所谓产业互联网的风口,我们更多地理解是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去改变一些所谓B2B行业的效率,我们当初的思考一直是用技术改变行业,帮助里面的从业者,去赋能他们,让他们得到更多的价值,从而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以这样的初心一直走,所以我们打造自己的产业链条里,我们给自己设定四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场景,实际上和我们讲的产业的词有很多共性,因为我们是通过场景的打造实现链接。
第二个词是数据,第三个词在供应链里面有很多交易环节,要在交易环节里变得更加顺畅,首先还要解决交易对手之间的信任问题,信任问题需要解决他们的信用问题。第四个关键词,我们认为也是最关键的,像我们公司一直在致力于打造和巨大投入的就是技术,我们是一个坚定的技术改进派,希望通过技术去真正变革,让整个供应链条变得更加顺畅。
这是我们整个发展历程,实际上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筹备,从2011年开始建立,从最早的通过只针对于建材这个行业去打造供应链体系,逐步地单一行业视角转变到供应链结构视角去看待供应链,从建材行业逐步向其他行业的发展路径。
过程中我们得到了绿城集团和红杉资本1.2个亿美金的投资,今年我们整体的营收将突破100亿的规模。围绕几个关键词,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核心的商业模式,理解起来也非常简单,我们去创造一个供应链的交易场景,并且把我们自己作为供应链交易的环节,让所有的供应链数据在我们的技术平台上进行大量的流转,技术平台流转过程中,参与过程中有大量小微企业,我们根据小微企业的核心痛点去赋能他们,去服务他们。
小微企业在整个互联网改造或者产业升级的诉求非常简单,任何高大上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无效的,他们只关心几点,第一是能不能帮他们解决营收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能不能帮他们降低成本的问题,中间隐含着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他们的业务流转的过程中能不能帮他们去解决资金的问题,实际上国家从今年开始大量推出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但实际上真正的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实际上最后服务小微企业都是一些企业,企业的使命首先要盈利和降低风险,所以没有数据系统能够实现对小微企业的扶持之前,其实很多政策都是非常难以落地。
根据小微企业本身的核心诉求,我们通过我们的数据给他们提供了信用评级的相应服务,代替他们提供了供应商金融的服务,再给他们提供物流的服务,真正让他们的诉求和目标产生一定的连接,从而推动产业升级。
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三大服务体系,目前在我们平台上活跃的小微企业已经有几万家,并且通过我们的服务能够实实在在提升他们的营收和降低他们成本的数据也非常明显。我们第一个服务是信用评估服务,有数据建立信用的模型去解决他们交易之间的信任的问题,实际上能够大量保证上下游企业的经营安全风险问题。第二个经营服务是SaaS服务,通过我们的SaaS服务让这些小微企业并不需要做太多投入去解决他们的信息流转的问题,并且和上下游能够彻底地打通,这是提升效率的问题。其他两个服务推进了以后,最后一个服务是真正核心的服务,能够直接解决痛点的服务就是解决他们的综合供应链的问题,综合供应链里是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解决资金的问题,因为小微企业融资难,现金流往往在企业经营当中最困难,或者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一个是解决物流的问题,解决物流的问题是因为小微企业本身的集合度比较低,我们通过物流的视角解决,帮助他们业务发展。
刚才讲到四个关键词就是解决信息归集,数据就是信用积累,最后把信用作为一个资产,通过信用的逻辑去解决供应链当中,交易中的信任问题,从而降低成本,信任问题不但在于交易对手之间,还在于我们的链条当中的参与者和其他第三方机构和物流机构的信任问题,解决和金融机构的信任问题。
这实际上是我们最直接给小微企业辅助的几个产品,现在像我们的核心企业的客户,包括很多世界500强的制造型的企业,包括中国比较有名的美的,日本的东芝,欧洲的通力电器都是我们合作的客户,我们通过他们服务上下两头的小微企业,通过我们打造场景式的方式解决现金流的问题,解决物流的问题。
在信用沉淀的逻辑里,实际上数据的沉淀是非常关键的,同时要对数据如何进行合理的建模,因为我们特有的商业模式,我们和这些核心企业建立起联系以后,他们上下游的历史交易数据,包括我们把所有的都做成结构化实时的交易数据,而且能够保证100%真实交易数据的数据,再通过第三方的数据做整合,我们形成了关于小微企业个人维度,企业维度,品牌维度和交易维度的几百个字段,同时建立起信用模型给他们集中相应的服务。
这是技术支撑体系,技术打造里,可能刚才周总讲到服务一些中大型的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一些小微企业的理解是不太一样的,因为小微企业的逻辑是如何更加简单直接,最好让他们少动脑筋,并且用现成工具的方式帮助到他,所以在这样的环节下我们会应用一些更加简单直接的方法,用最直接的界面和最简单的方式帮助他们操作。
这是我们打造的整个供应链管理的系统,都能够在他们的手机端上应用一些我们日常本身就在使用的小程序等等一些小工具去实现他们整个业务流转。因为建立数据和信用体系以后,我们现在在跟不同的行业协会和机会发出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企业信用榜单,企业信用作为真正有匠心的企业,作为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是一个最基础的,我们首先发布了一个金盾榜,在暖通行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也有不少其他的金融机构通过我们信用的榜单,针对这些细分行业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
这是我们获得的一些相应的荣誉,我们作为一家企业在这个环节里不断地创新,实际上我们最欣慰的是获得了一些客户的认同,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上市公司,世界500强的供应链条,我们通过不断介入他们的业务服务体系能真正推动他们的业务,并且帮助他们上下游企业健康发展,实际上是我们最欣慰的,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真正看到每年到12月份年底的时候,就能够获得很多客户给我们的褒奖,可能是我们创业无论是多么辛苦状态下非常欣慰的一件事情。
大家都说产业互联网的风口来了,风口不单单是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也是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必经之路。同时我想说在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这条道路上,本身也是一个非常艰辛,难度也是非常大的一条道路,在我们自己的创业过程中,我们给自己的团队多了一个共识,实际上在产业创新里,首先一定要尊重传统产业,因为产业本身是值得尊重的,虽然在新的技术面前,新的互联网变革面前始终要围绕着本质推动,我们服务产品变革的企业过程中,我们就多了一份耐心,多了一份坚定,也多了一份信心去服务,我们不讲究像以前所有的2C互联网,我们就想让自己慢慢地成为一家慢公司,但是在每一个环节里都能够去精耕细作,所以这就导致我们企业要对自己的使命,就是我们的标题,我们要赋能这些小微企业去推动产业升级更加坚定无比地坚持下去,谢谢大家。
傅伯岩:非常感谢钱总的报告,网筑集团服务的是小微企业,这是一件相对于服务对象,如果是大中型企业的话,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作,需要我们的企业,特别是企业领导具有相当的情怀。小微企业按照国家2019年的标准是企业资产总额在五千万元以下,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每年的应纳税的总得额在三百万元以下,从这几个指标可以看出来国家大部分企业都是小微企业。从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几十年历程来看,走在前面的一定是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在我们国家的税收贡献,人员的就业,甚至是社会安定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中,如何能让他们不掉队,跟上整个国家的要求和时代前进的步伐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希望网筑集团在这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下面我们有请浙江微动天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毛磊带来题为数字经济造就产业重生的主题分享,大家欢迎。
毛磊: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浙江微动天下的毛磊,刚刚各位嘉宾分享到产业互联网正在和传统产业和各行各业进行深度的融合,产业互联网到底是如何赋能企业的,讲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热点,什么热点呢?因为我是一个资深的篮球爱好者,9月份有一个比较大的热点是中国举行的世锦赛,男篮世锦赛,其实整个结果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对男篮来说结果是比较悲伤的结果,我们分到最好的小组,但是我们在最好的小组里并没有出线。
我看整个比赛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问题,是什么呢?我觉得在一个最关键的比赛里,中国队对波兰,这个时候中国队一直领先,在关键节点的时候,第四节中国被反超了,为什么呢?是由于中国一个非常关键的发球里,是谁发的球?我们大家都知道是谁,发球过程中出现很严重的失误把球被抢断导致被逆转了。
我看比赛的时候看到一个很让我个人惊讶的点,我看到那名球员,也就是周琦体力非常差,我看他就是上气不接下气,主教练或者教练团难道不知道他的体力已经濒临节制了嘛,此时针对教练员也好,针对相关的从业人员也好,怎么知道这个球员的身体素质已经下降到一个比较严重的环节,体力怎么跟不上比赛呢?所以当时我觉得有没有一种方法,或者有没有一种技术手段,有没有一种产业的更新的信息技术帮助教练员,帮助教练团队,甚至说帮助行业里的从业人员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可能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创新,但我相信对整个产业绝对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带着这个问题我看了很多资料,我看了英超和NBA,NBA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球员,最先进的赛事,有各种各样先进的技术,我发现有一个流程,首先每个NBA赛事里每个球馆装置了大量的摄像头采集精准数据,同时这个数据基本上是实时跟踪分析,大家对NBA比较喜欢的朋友,可以看到上一分钟刚刚发生的事情立马在手机上,立马在媒体上,立马在推特或者在脸书或者是新浪微博或者是其他平台立马就能看到整个数据在历史排多少名,比如说某某某又打破一个历史记录,或者又在自己的历史记录上创新了,我当时就想这些数据如果人工统计需要多长时间,带着这个问题我看NBA采用了几种技术,基本上可以做到什么情况呢?近期一段时间身体情况,只要训练的时候能实时采集,当前整个生理情况,比如说体力是不是已经快到了极限了,状态是不是已经能保持高强度下的竞争了,他们都会知道。
大家可以看到最后一张图,最后一张图对于我们用户来说并不会太关注球员的身体状况,也不会太关注这个球员在这场比赛里的进攻数据,防守数据,甚至是整个情绪上的数据,但可能教练会知道,知道你的注意力怎么样,会关注你的体力是否能跟上高强度的比赛,如果李楠教练员知道周琦的注意力跟不上换上一个相关的替补球员去发球,事实上我们在一个很小的环节里出现一个小问题导致了整个比赛没达到预期。
这是我梳理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其实是整个2018年赛季,针对整个NBA,比如说排行前20位,整个跑动距离的球员,跑动距离到底代表他们进攻好还是防守好,最终提供给球员运营者或者是教练员,根据相关球员的数据能很快知道我的阵容当前该怎么样弥补,当前阵容的缺陷是什么,应该找到什么样的合适球员,这些合适的球员哪些数据和球队匹配上,通过一个全方位的数据大家知道整个产业怎么进行提升。
我总结了一下,产业互联网下的NBA可以从几个点出发,已经从传统的体育赛事变成一个大的娱乐性的体育,或者是体育性的IP,基于数据首先是帮助球员进行高效率的跑动,同时获取球员的身体数据,提升球员的注意力。举个例子,我们知道一些很优秀的球员,比如说对A能打出很好的比赛,我们还知道每次姚明对爵士,有个球员叫布泽尔,他每次打布泽尔数据都很差,其实有很多数据可以分析出来,我觉得总结起来教练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到详细球员的数据,依据数据安排最好的战术。球队运营者可以基于数据,基于技术做哪些事情?获取球队的媒体曝光数据,知道球队当前的大概商业价值是多少,传播价值是多少,球队收视率是多少,不单单是在产生媒体的收视数据,在各种新媒体的收视数据,知道球队该接什么样的广告,广告的价格是多少,每个球员对球队的商业价值是多少,我们之前一直在探讨科比到底给湖人带来正面战绩还是负面战绩,我们知道科比给湖人带来很多商业价值,但科比并没有提升湖人的战绩,数据其实是针对我们一个传统产业能提升哪一些,我觉得总结下来第一就是提升球队整个运营,提升商业上的应用,我们的品牌价值。
我们花了小十分钟分享的一个传统互联网,或者分享了一个传统体育产业和行业里做的比较好的NBA之间的产业主要是什么,中间主要运用了哪些技术,最终获得什么结果,总结起来就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NBA和我们相对来说落后体育赛事的区别,再一个是打通信息流,实现各产业供需的智能协同。 关于整个产业互联网下的五要素,真正的产业互联网需要哪些要素才可以和产业互联网融合的比较好,第一点是深度的市场融合,任何一个产业,任何一个技术其实一定是要面对市场的,一定要解决非常痛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我们说到现在大火的行业是电动汽车,其实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解决的可能是油耗高的问题,解决的是污染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非常严重,但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知道每个产业的技术一定要服务深度的社会痛点。第二是产品即服务全面升级,我们都知道之前买了一款产品,举个例子买了一款电视,其实和企业的用户没有关系,我把电视卖给你,你拿到电视了,但是你之后用的怎么样,之后看不看,到底是放在家里当展示品还是在看,觉得里面的节目喜欢不喜欢,其实我们绝大部分不知道,我们知道现在的智能电视卖给你的是什么,卖给你的只是一个载体,卖给你的并不是通过电视挣钱,是通过内容挣钱,我非常关注你喜欢看什么内容,非常关注你用的怎么样,我想大家这几年都已经非常适应智能手机了,智能手机大家都知道其实会根据你使用的内容推送相应的数据,非常在意你用什么,比如说很多人用华为手机,华为手机会不断告诉你今天用了多少时间,白天用的还是晚上用的,今天已经超过8小时了,是不是休息一下,更多通过软性的服务,通过对数据的搜集创造良好的体验,所有的产品要和产业融合,要和产业互联网融合。
我们怎么评估一个行业,评估产业互联网,下一点是怎么样驱动运营,很多人一直在想什么叫智能运营,什么叫数据驱动智能运营,我自己每天用的一款手机,这款手机有个很厉害的点,我每天8点左右上班,7点55会准时在左边推荐一条信息说现在是不是要用滴滴打车,是不是要点确认,每天7点55准时给我提醒这个数据,如果大家用滴滴的过程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用户体验,我非常欣慰,有的时候7点55我不打车对我来讲就要迟到了,他每天准时提醒我,我们用华为手机的很多同学,用苹果手机的朋友都是根据真实的情况提醒当前的时间,当前的地点,当前的使用场景告诉你应该怎么样使用哪些产品,不会让你主动思考,他会帮助你思考,就是数据驱动的智能运营。
其次是建立产业化组织,这一块我们看到有些行业里非常优秀的企业,举个例子来说小米,或者说蔚来,小鹏汽车,本质上他们企业的逻辑和传统企业就不一样,首先怎么评价雷军,雷军本质上是个企业家,他在媒体上又有几千万粉丝,又是一个用户,每天分享的都是这个手机用的怎么样,昨天还是前天小米发了一个手机基本上刷屏了,其实所有员工甚至很多用户本质上是这款手机的生产者或者是产品经理同时又是客服不断的分享,所以怎么评估需要看组织,是否是一个网络化组织,是否是一个扁平化的组织,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甚至每个人都是一个渠道,这才是产业化组织具备的。
其次就是系统开放共享,很多人说产业互联网要开放,要共享,最终要融合,到底什么是开放、共享、融合,我举个例子,国内BAT,现在可能阿里和腾讯更领先一些,我觉得阿里和腾讯就是不断开放共享,怎么说呢?大家都知道腾讯的本质,微信开放平台就是不断把自己的数据开放给大家使用,开放数据的同时获取了更多数据,大家很难腾讯是什么公司,我觉得是基于大数据的连接用户的投资公司,大家看到有各种各样的数据,我开放数据给你,知道数据情况怎么样,最终知道行业,你不用告诉我你做的多好,因为我比你更知道。大家说腾讯和阿里是个投资公司吗?我觉得是国内最大的投资公司之一了,所以我觉得本质上的系统开放共享是把我的数据,把我的用户,甚至把我的生产能力,把我的供应链开放给上下游,最终再从上下游的收益里获得回报,整个产业互联网,我们看一个产业互联网到底是不是成功的公司,是不是先进的公司可以从这几点评判,这是我的浅见。
基于讲的数据和能力到底能产生什么,我觉得本质上能不能一句话说明,其实也是我摘抄的一句话,我觉得产业互联网首先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其实是以数据为基础的综合应用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下一代信息技术来促进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带来了信息产业的发展,本质上帮你获取数据,基于我的数据,结合你的产业融合,把原来的数字世界融合,最终帮助你打造自己的高效的运营,然后你快速地连接你的用户,最终如果能做到小米,或者做到华为,做到腾讯阿里这种级别是很难的,但是每个步骤都可以依据企业所处的阶段去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未来的整个产业其实没有所谓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甚至没有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未来所有的公司本质上就是一个数据公司,如果不知道数据是什么,不知道用户在哪儿,最后容易成为一个代工厂,只有不停找到上游生产单子再生产,但是你要问我生产什么,我是不知道的,所以说在这一块本质上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觉得产业互联网评估一下公司,整个行业里除了少量的公司已经发展到比较好的状态,绝大多数公司还在第一阶段,怎么判断呢?就看连接的阶段,第一个是不是行业和互联网连接了,连接的情况是什么样的,产生了哪些数据,哪些数据是真实数据,哪些数据是有用的数据,很多企业还在第一阶段,并没有完全连接数字化,也是今年峰会的主题。
第二个是怎么样使用数字工具,到底哪些数字工具是对的,哪些数字工具是错的,怎么去辅导智能运营,怎么提升效率,怎么做智能营销。第三个才是在商业阶段,如果没有数据,不知道怎么积累应用相关的数据就做商业化完全是经验主义,所以只有数据积累的应用去针对业务体系进行融合,你才能够做好商业洞察,才能提升运营水平,否则产业互联网只不过是给了你一个工具,但事实上和你的整个产业,整个行业是脱节了,和内部没有关联。第四个才是生态共建,说到小米再说一点,大家还会觉得是一个手机公司,事实上大家觉得小米是个手机公司吗?小米自己定义是IOT公司,小米有很多用户,他会把加湿器卖给你,会把电风扇卖给你,小米有一家小米商店,里面卖各种各样的东西,基本上客厅里,厨房里的,卧室里想用的东西全在小米买到,甚至小米还出袜子,小米为什么出袜子,袜子和小米的逻辑有什么区别,本质其实是一个开放数据的公司,本质是一个投资公司,本质其实是上游到下游的整体针对用户个性化需求定制的公司,所以大家理解小米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手机公司,是一个真正的产业互联网里的典型公司。
我们刚刚解剖了一下整个产业互联网是什么样子,包含什么要素,最终怎么提升产业的各个环节,怎么帮助企业。下面介绍一下我们在产业互联网里做的一些研究和方向,我们一直在想针对中国的企业,甚至说针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怎么帮助他解决信息化的问题,怎么帮助他获客,增加收入,这也是我们创业以来,2012年到现在七八年的时间。
我们慢慢想明白一件事情,如果只提供某一个环节很难帮助到企业,你只提供数据很难帮助企业,只提供一个小程序很难帮助企业,甚至只提供一个广告很难帮助企业,首先要帮助他建立他想要的数据,首先要服务于他的生命周期,不只是说解决一个问题,你要明白他现在所处的生命周期到底是什么,是从0到1的生命周期,还是从1家门店到5家门店的生命周期,我们帮助这些企业打造一个生命体,简单来说就是帮你建立数据库,你的数据库可能是一个微信群,也可能是一个公众号,甚至原来全部都是线下的用户不是线上的,怎么把这些用户触达,怎么针对他们进行营销,本质上就是要去响应这一块,我们提供的就是全流程的服务,针对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我们整个服务的链条是这样的,绝大部分的用户本质上也是你的用户又不是你的用户,绝大多数的触电在两微一抖,但是你怎么去触及到他们,怎么覆盖到他们,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服务怎么样让他们知道是最关键的,这里面又有一个环节,绝大部分企业或者绝大多数小微企业是没有运营能力的,他们也不知道怎么生产内容,大家知道美团,有很多线下销售,他们在帮助门店上团购,怎么帮助他们上团购,帮助他们怎么打包套餐,帮助他们怎么起标题,帮助他们怎么开一个店,大家说这有什么难的,其实很麻烦,内容生产其实很难,为什么?因为他们门店的服务水平比较低,可能绝大多数都是初中,基本上你让他们学习都很难的,他们可能经理也只不过上了一个高中,你让他们了解是很难的,所以我们想的一个办法就是通过一些智能化的方式,通过数据化的方式怎么解决,我现在知道你也开了一个承包商门店,我也开了一个承包商门店,大家的原料都差不多,我直接把数据拿过来,哪些数据可以一键复制过来,解决你80%生产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现在小说行业里有一点是这个样子,绝大部分小说不是人写给你看的,是机器写给你看的,80%的小说都是机器语义识别写给你看的,我们知道现在阿尔法狗已经知道怎么下象棋了,甚至是智能驾驶,小说行业也是一样,我们这个行业怎么解决内容生产的问题,我的内容怎么生产,生产之后怎么放到媒体,怎么把简单的内容发布到平台上,我就解决了连接的问题,解决了连接问题之后怎么样给他们打通销售,不管是做广告也好,做广告怎么能找到用户呢?做营销应该做什么样的营销,其实你不要让他想,而是做到批量化,批量化之后怎么办,我现在可能是一个火锅店,我就想知道中国哪些火锅店做的比较好,最终把他的方案拿过来稍微改改就行了,别人3公里配送,我5公里就可以配送。最后就是怎么把客户做成自己的,其实现在各个平台或者是业务都在讲一个业务,你要成立自己的会员,否则没有沉淀客户的能力。
这是我们做的一些案例,不是他们没有数据,我发现他们都有CIM数据,都有ERP的数据,但是数据是断层的,没有办法支撑前台。第二是缺乏有效的数据,可能大家都在用微信,你现在还在用手机号的数据,数据的滞后特别严重。第三是数据和应用决策的割裂,数据和应用脱节比较厉害,大家都有数据,但是都是死数据。解决方案首先是2B是数字化赋能运营,是通过内容生产,通过智能连接,通过智能分发去解决运营的问题。第二个就是2C这一块,帮你建立全渠道的覆盖,最终是三个点帮助他们,一个是业务转型,第二是去中心化的业务模式,第三是帮他们建立自有的数据库开放给上下游,只有基于自己的数据库才不是产业数据,而是自我的数据,这一点非常重要,大产业数据和你没有关系,和你的企业没有关系,你只有建立公司内的数据才是重要的。这是我们做的一些方法和方式,一般上我们这套系统,针对大企业来说能提升30%的效率,这是和比较大的企业合作的案例。
整个产业互联网本质上是做了两件事情,第一是通过数字化的工具更准确地了解消费者,更准确地了解行业,第二个是了解之后重塑运营,之前的运营是通过经验运营,之前的运营是从上往下的经营,而现在更多地运营是从点到面的运营,每个人是一个运营者,每个人有自己的运营策略。第二是产品设计,我们之前和万达的客户聊过,万达有很多品牌,有一个品牌叫万达宝贝王,他们是服务孩子的儿童娱乐,一线城市的用户体验怎么样,因为他们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二线的用户体验是什么样,核心区的应该怎么样,非核心区的又该怎么样,每个产品体验设计是不一样的,所以没有办法一刀切。本质上是解决连接、体验,基于数据打通的前提下怎么把用户把客户连接起来,怎么把内部和外部连接起来,怎么把供应链的各种关系连接起来,最终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消费体验。
傅伯岩:感谢毛总的精彩演讲,企业商业模式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他们公司在帮助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接下来有请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陆峰带来题为以互联网+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机理和路径的报告,大家欢迎。
陆峰: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ICT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有这么一次机会来参加互联网+产业论坛,这是我第二次参加互联网+产业创新的论坛。我想从机理、模式、路径的方向和大家交流和探讨一下,其实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互联网+行动战略以来,这四年来可以说是互联网+深入到了各行各业,刚开始各行各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打的是要以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的提法,个人认为是错的,传统行业不管是过去还是今天还是未来都是不能丢掉的,融合更多是给传统行业赋能,让传统行业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商业模式,这才是我们互联网+的价值所在。
推动互联网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首先对互联网要有深刻的认识,互联网是十九大报告里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没提两化融合,只提了这三种技术是有原因的,是通用性技术,未来各行各业都需要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有这三种技术支撑。我们把互联网和互联网络和互联平台混在一起讲,其实是不同的,网络更多是强化连接,降低数据的流通成本,弥补信息的不对称,促进公平竞争,今天互联网比过去的是一个强连接关系,比如说互联网改变了电子商务卖家和买家之间的关系,今天卖家和买家是强连接关系。互联网也改变了出租车和乘客的关系,第二个是降低数据流通成本,这一点就不用展开,其实网络上流通的数据和线下通过表格处理的成本是大大降低。
我们要看一下互联网平台,今天的互联网平台在我们各行各业推动互联网与产业创新过程中都在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产业互联网平台如何赋能,首先是提升数据驾驭能力,以前企业没有信息,没有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过程中,我们的数据处理是相当繁琐的,我们通过人工计账,通过表格,可以说成本非常高,个人在很多场合下都讲过,数字经济时代考验一个政府,考验一家企业能否有竞争力主要靠三点,第一个就是数据的流通能力,第二个就是数据的驾驭能力,从数据中能不能看出什么东西,不同的企业站在不同的层次看可能会带来不同的前景。
第二个是促进生态资源汇聚,另外是创造了统一市场和促进产业协同创新。首先看一下以“互联网+”推动产业创新的机理,第一点就是以网络设备重构产业发展的连接关系,前几位演讲嘉宾也讲了,互联网带给我们最大的特色是什么?互联网被安装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改变了连接关系,物联网改建起了网络化、在线化的经济社会关系,改变了经济社会的连接关系,构建起了几乎实时的强连接关系,弥补了信息不对称,强联系关系对生产关系、客户关系、供应链关系都带来深刻变革,为产业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造了可能,这句话是我总结的,今天任何一个在互联网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深刻地分析,互联网应用对于我们与客户之间的连接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当然带来的是一个实时的连接,实时的连接对我们生产关系,客户关系,供应链关系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这是需要我们在推进过程中深入思考的。
以网络平台来重组产业的组织模式,今天涌现出一批独角兽企业,这些企业的出来可能让传统企业大跌眼镜,但这只是传统行业在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产业链分化的结果,他们至少是传统行业在以信息化、互联网世界融合过程中产业链的分化,为什么这么说?大家都知道如果这家公司在欧洲打了一场官司,欧洲判定你仍然是出租车公司,为什么?他在欧洲称自己是数字赋能的公司,他认为自己是信息科技公司,不认为是出租车公司,能避免欧洲各国交通行业的监管,但服务又渗透到交通领域,所以最后判定他是出租车公司,今天互联网平台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说电子商务平台,比如说滴滴出行,比如说人人快递,很多独角兽公司其实是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过程中的分化,是网络中介平台,是信息中介平台,为什么这些平台具有很强的能力,因为网络具有外部性,网络平台规模越大效应越大,第二个就是规模收益增加,随着网络平台用户的增加,收益是不断地增加。第三个就是零边际成本,增加一个用户成本几乎是可以忽略的。第四个就是锁定效应,有些平台是以质量锁定,质量锁定会带来当其他公司的产品质量超过你的时候,你的锁定能力就没了,比如说我们的淘宝,比如说我们的京东,这些平台都是以质量锁定,但有些平台的锁定能力更强,比如说微信,微信是以关系锁定的,没法迁移,锁定效应是个人无法改变的,所以正是因为网络平台有这四个效应,所以对我们产业发展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以网络数据来优化产业发展资源配置,上面一句话是习总书记在2016年4·19讲话中提,说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今天是以信息流来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和物资流,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信息流引领技术流,比如说利用数字化的仿真平台,更主要的是为了降低技术在实体试错中的成本,仿真软件可以降低试错成本。以信息引领物资流,今天可以更加精准地管理供应链,从而降低物资试错的成本。像财务也是一样,今天我们可以利用财务信息系统可以从企业宏观层面更加统筹高效地配置资金,从而降低了决策信息不准带来的错配。能力资源管理系统也是一样,为了提高人员和岗位的精细化匹配能力,降低人员和岗位的错配成本。
以网络空间打破产业发展时空约束,今天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并驾齐驱,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空间,这就是网络空间,这个网络空间中我们可以干一些其他在物理空间中由于经济运行成本不能干的事情,我们在物理空间中干很多事情,作为企业来讲首先要讲效益,要讲成本,今天网络空间由于不受资源和环境的因素,当然会受政策的因素,我们可以干一些传统物理空间中不能干的事情,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讲的在线监测,在线监测因为是在网络空间中,我们几乎以零边际成本来干这件事情,但要是把这个事情放在物理空间中,我们派人去搞在线监测,搞售后运维成本相当高。
以网络技术来提升产业发展的智能化水平,今天我们的产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基于数字化,数字化的推进是产业互联网是离不开数字化推进,我们发现我们在推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传统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比较低,比如我们在讲工业互联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企业的装备不是数字装备,如果不是数字装备数据从哪里来,怎么网络连接。今天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由于智能化产品加速各行各业都在智能化,为我们产业的互联网+产业提供了可能,最快是服务行业,大家都能深刻地理解到服务领域数字化走的比较快,因为模式比较简单,都是依赖于个体的智能化,个体的智能化比工业的智能化简单的多,个体一部智能手机能解决好多信息化问题,但是工业领域的数字化远远不是那么简单。
以平台算法来定义产业的发展服务模式,今天网络平台盛行的今天每个人都生活在平台和算法的控制中,这种算法决定了我们的服务模式,比如说滴滴就是就近的匹配司机和乘客,美团是就近的匹配商家、车手和买家,蚂蚁借呗是利用了信用信息决定个人的贷款额度。朋友圈的广告也是一样,利用历史信息判断个人的偏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平台算法的定义之中,未来物联网+产业转型过程中每个企业都要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算法,算法决定了服务模式,算法决定了商业模式,以上六点是互联网+产业创新的机理。
第二,互联网+产业创新的模式: 一,互联网改变了产业发展环境,互联网让竞争更加充分,资源更加充裕的环境中,这一点大家都能深刻认识到。信息更加透明,互联网补充了信息的不对称,政策信息、供求关系、价格信息、物流信息、物资信息都相当透明,信息不透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如果想通过垄断信息,通过信息不对称盈利的商业模式是不可能。二是竞争更加充分,互联网让所有企业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全行业竞争、全球化竞争、开放式竞争、产业链竞争、生态圈竞争。三是资源更加充裕,互联网让所有企业具有调配国内外资源的能力,为所有企业创造了一个平等发展空间。
二,互联网推动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这一点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企业家也是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互联网在各个产业改变组织模式、运行模式、服务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但是我可以跟大家讲,不能把整个行业的本质丢掉了,任何一个行业转型过程中不能把本质丢掉了,交通行业,出租车行业更多是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乘坐服务,这种情况下组织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都需要有精准化的设计,今天我们讲的组织模式创新里有网络化协作,有平台化协作,有自组织,有自适应,很多都是基于我们以前没有互联网平台的时候,没有网络的时候干不成,今天因为有了网络平台,因为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能力,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网络化组织。二是运行模式,我们讲在快销品行业里有低成本的快速学习,低成本的高频互动,这些东西要是没有网络平台都是不可能的,今天因为有了网络平台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数据流通的零成本大大提高了数据的驾驭能力。创新服务模式里有移动服务,在线服务,远程服务,这些都是基于网络空间衍生出来的服务,如果没有网络空间,我相信这些服务在线下空间中投入和产生是不对称的,所以是没法做的。
三,互联网丰富了产业创新途径,80年代,90年代本世纪初大家都讲一个企业牛在哪里,有很好的技术,有很好的产品,但今天不一样了,特别是过去十年以来,我们发现一家企业的成功不能仅仅靠技术,也不能仅仅靠产品,但肯定也得靠技术和产品,但我们今天发展应用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齐头并进。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2007年大家都知道是乔布斯回归苹果之后又开始生产手机的年份,推出了iphone4,大家知道吗?国际上好多大公司把手机板块卖了,乔布斯之所以能够当时大家认为是夕阳行业里创造了将近十多年的繁荣,今天智能手机是繁荣了十多年,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不光是技术的创新,不光是产品的创新,更多是服务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说服务模式,今天把互联网模式加载到手机里,以前手机里有互联网吗?没有。商业模式,集成了APP开发者,集成了互联网服务者,这就是很好的商业模式,他开辟了手机行业全新时代。
四,互联网让企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今天所有的企业都要注重口碑,更加注重品牌信誉,更加注重用户黏性,更加注重生态打造,更加注重环境友好,更加注重竞争合作。腾讯马化腾曾经说过命运50%掌握在自己手中,50%掌握在生态朋友圈手中,今天所有的企业一定要让大家共享共建,一定要让大家共赢。这里面讲的口碑、信誉特别重要,以前讲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天下是不可能的,但是今天是很快的,如果一个企业出了很大的事故,满天下都会知道。
第三,讲一下路径: 一,培育促进产业创新的新文化,一个企业能不能发展和企业的文化很重要,如果企业从员工到中层到高层都是一种不求上进的精神,产业投资者就别进去了,今天我们一定要有新的精神,我们首先要培育不安逸现状求变的精神,什么事情最可怕?好多企业还在打着百年老字号,你能不能发现这些差别对80后,90后,00后都已经不知道了,尽管产品经过了历史的检验,由于满足不了新的需求,如果我们还是一成不变的生产以前的商品,肯定早晚有一天会走到历史的劲头,比如说胶卷这个事情就被数码相机取代。
一定要培育引领市场需求变化的创新精神,一个企业要做强做大甚至引领行业一定要培育引擎市场需求变化的创新精神,一定要跑赢市场。今天很多大型企业推出的手机并不是说看了别人生产了,而是在两三年前就设计了未来消费者的需求,我们一定要想象三年之后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五年之后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
一定要培育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精神,互联网+时代要更加强化,互联网构建起来的买家和卖家之间更加紧密的关系,用户是上帝的理念在今天没有被弱化,而是进一步被强化,今天我们用户的评论对商家来讲受不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始终要培育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用户精神。
一定要培育为技术产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们可能让消费者买你第一个产品很容易,但是让消费者继续买你的产品就需要在产品工艺上下足功夫,要有回头客必须要有工匠精神,如果没有工匠精神可以坑一个客户,但是绝对坑不了第二次。今天不仅坑不了第二次,甚至会影响其他人,所以我们始终要保持工匠精神。
一定要培育复杂事情简单做的极简精神,今天的人很繁忙,如果做一个产品,做一个软件需要让人花很多时间学习,我相信你这个产品推广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今天我们发现好多产品在推销过程中还出使用说明书,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微信,我们的微博有没有给大家出使用说明书呢?今天你推出的产品一定要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不要让用户学习几天还不会,那这个产品几乎没有希望。
二,完善产业创新数字基础设施,每一次数字基础设施的迭代升级都为我们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比如说3G时代,4G时代是移动互联网大规模爆发,后来出了物联网的逻辑,我相信未来只要基础设施的换代都会带来产业的跌变,基础设施不仅要注重通用性的,更多要注重行业特色性的,比如说PaaS层面,SaaS层面的东西,这才是绝对一个行业竞争力的东西,比如说专业的软件服务体系,比如说算法、模型,这些东西才是考量一个企业,考量一个行业的竞争力。
三,加快发展产业创新平台,个人认为产业创新平台无非就是两种模式,一种是交易平台,另外一种是创新平台,当然有些大型的综合平台是把两种叠加在一起,比如说交易平台有产品交易、服务交易、技术交易、知识交易、数据交易、金融交易。我们讲的猪八戒平台既是一个交易平台也是一个创新平台,讲的是技术的交易,但是更多是技术的创新。今天这种模式下,我们在定位我们的商业模式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有雄心壮志,特别是这么一个企业想做行业的领头羊,一定要注意你在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过程中定位在哪个环节,是哪个角色,是交易平台还是创新平台。
四,完善产业创新平台的治理机制,首先你要有健全的业务规则,有网络平台就必须有相应的业务规则。第二个是收益分配机制,这个收益分配机制不光光是企业内部,更多是和外部生态者之间的生态分布机制。我特别赞同马云讲的,阿里巴巴自己的人和用户分成三个等级,把谁谁谁放在最前面,收益分配机制就决定了各环节的创新能力。优胜劣汰机制,刚才有嘉宾也讲了一个平台能不能走的长远一定要有优胜劣汰机制,让优者更优。另外是数据内控机制,今天大数据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如果不加强自己,如果没有健全的内控机制,就像今天,大数据,包括中央网信办,包括公安部最近几年在打击数据非法交易过程中已经抓了大量的企业,其实这些企业就是拿着数据有点无法无天,一个企业要走的长远,特别对于数据的保护要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不光是欧盟出了GDPR,咱们的数据安全法都在形成过程中。
以上是我和大家汇报的“互联网+”推动产业创新的机理、模式、路径,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傅伯岩:感谢陆所长,陆所长是来自于赛迪,这是我们国家著名的智库。刚才陆所长讲的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在互联网+创新的具体路径,从创建文化,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创新平台,包括完善治理机制这样几个角度来阐述,非常系统,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很好地体会。
上午专家演讲的过程到此结束,下面还有一个小小的专题论坛,时间关系我们争取在半小时内结束。下面有请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的电子信息研究所的副所长陆峰,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增瑞,网筑集团联合创始人钱晟磊,卓训教育集团董事长伊玉龙和浙江微动天下信息技术故反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毛磊,欢迎。
首先欢迎各位嘉宾,今天上午基本上用了半天时间,大家对于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话题做了比较深入的发言和探讨,现在台上几位嘉宾就是伊董事长没作发言,其他的都讲了,这个会让我来主持,我有个感觉,互联网+产业创新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话题,可以说涉及到了各行各业,今天上午我们几位嘉宾都是从各自的维度,或者是从自己的研究领域,或者从自己企业主要的经营业务角度谈了大家的看法。
下面把话题集中一下,有这样一个题目,互联网+已经是多业态,多形式,对于推动源于党中央的高瞻远瞩和战略谋划,放眼未来技术手段的持续进步,互联网+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的题目就是如何在互联网+的下半场推动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的扎根落地,我注意到有一个时间概念就是互联网+的下半场,我好像也是头一次听说,好像是美团的CEO王兴2016年提出来的,我不太知道他提这个概念的依据是什么,上半场,下半场一般是体育赛事,或者是一些戏剧有这样的分法,我理解互联网+这件事情应该是一个贯穿于相当长一个历史阶段的事情或者是工作,只要互联网存在,可能互联网+就会存在下去,发展下去。从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区分来看又可以理解成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一件事情,不断有新状况和新情况出现,我们引用这样一个时间概念,新的发展条件下,我们如何让新产业、新业态和新产品落地扎根,这是今天要讨论的重点,时间关系每位专家最好能够用3分钟把这个问题简要地谈一下你们的理解,首先请陆所长谈一谈。
陆峰:刚才傅会长提的互联网+下半场概念我个人非常赞同,互联网+从国务院政策出来至少推了四年多了,这四年多推进过程中,我们各行各业对互联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刚开始“互联网+”政策出来的时候大家觉得互联网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大家觉得互联网要把所有的东西干掉了,其实不对,我们发现很多商业模式是不可行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讲分享经济的时候通过互联网来分享我们的食物,为什么没有成功,其中初衷很好,通过冰箱来分享食物,能够救济一部分人,但是你知道这个问题在哪里吗?
今天所有的食品生产企业,食品销售企业都是拿证的,为什么拿证,保证产品安全,但是把冰箱放到街道上,谁都可以拿,谁都可以取,那安全就没法保证,所以不可取。我再举一个例子,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人提出在小区里放共享洗衣机,这个事情最后也没推成,个人认为很简单,其实创业者真的没有深刻地认识这个行业的本质,洗衣机行业里你拿衣服过去洗,学校里可能会好一点,毕竟大家都是年轻人,大家共同洗衣,有人维护。但你放到小区里,你发现有一个很不卫生的人拿很脏的衣服洗的时候,你下次再也不会用了。我们发现互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过程中,不光要学会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更多是要对传统行业的本质进行深刻的认识,传统行业发展过程中,发展这么多年来,能够存在下来有一定的道理,哪些发展方面会有哪些限制,这些限制必须在互联网+推进过程中也必须地深刻的认识。
下半场我个人认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创新过程中,一定要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传统行业的本质,但是在新的时代下,我们更多地是要看一下,我们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能为传统行业做什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今天讲工业互联网,比如说我们经常用传感器,传感器包括机器人,这种情况下机器人可以降低工厂里用工成本,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对供应链进行精准的预测,通过仿真模拟平台可以降低试错成本,今天我们一定要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应用的真谛是什么,其实我在PPT里讲了互联网改变连接关系,对你的商业模式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第二个就是数据,信息流会优化资源配置,重导价值流向,大数据对于企业的价值会带来什么,第三个就是平台,组织模式,我刚才讲了今天滴滴平台,我个人认为仍然是出租车公司,为什么是出租车公司,只是和信息技术融合中产链分化的过程,产业链分化过程中平台组织模式具有什么样的优势,能给企业赋什么样的能值得我们思考,这就是我讲的今天在互联网下半场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能赋能,但是具体在哪些场景能够覆盖,这些场景是之前在物理场景中所不能的。
周增瑞:我是给制造业服务的,我还是从制造业的角度谈一下互联网+对这个行业的影响,我想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互联网+,我认为能够使得制造业的孵化转型成为一种可能,或者加速转型的过程。制造业是制造产品的,服务客户的,制造业用什么服务于客户,以前总是通过载体服务,比如说你是做床垫的,你要卖床垫,卖床垫要干什么?客户为什么要买床垫?不是因为需要床垫,是因为需要睡觉,床垫是服务的载体,这是最基本的需求,当满足这个需求之后我的客户还有什么样的附加需求,比如说需要实时掌控睡眠质量,如果是一个上年纪的人有心脏或者呼吸方面的问题应该实时报警提供额外的支持,我想会产生出一个市场,如果你在市场以“互联网+”的手段实现服务增值,你可能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模式,新的业态,新的增长点。
从制造业和供应商的角度讲,互联网+使得孵化转型成为一种可能,或者加快这种转型,包括远程运维,包括预防性的保养等等,这在制造业当中目前已经是很现实了。从客户的角度讲,不管是2B的客户还是2C的客户,往往我们想我要买一个商品,我要买一个东西花一笔钱,我是不是得买一个东西,比如说我买一个电钻,我为什么买这个电钻,我要打孔,但没办法,就得先买电钻再打孔。
我们买电子手环,为什么买电子手环?实际上是要监控心脏,是健康投资。对于消费者而言,你用就应该花钱,不用就不要花钱,你用的是哪些数据,用的是哪些服务,我作为手环的拥有者,实际上要看这些数据的状况,一个是实时监控,另外一个是历史数据的分析,实际上花钱是为这个东西,而互联网的加入和支持,实际上使得消费者为消费而投资成为可能,而消费着投资的核心是什么?实际上是投资效益的最大化,你不管以前用还是不用,你买了手环就是一笔成本,如果用应用来讲,用就会付费,不用就不会付费,也许这个产品是不需要付费的。对于制造者来讲,这样的收费可能会挣的更多,因为基本上没有变动成本,因此我讲互联网+的下半场可能会使制造业孵化转型更快捷,更迅速,更可能,会使得客户为应用服务,而不是为产品服务,为应用付费,而不为产品付费提供可能,谢谢。
钱晟磊: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讨论这个问题,想从如何落地生根的角度讲,大家说概念的时候都能说很多,但是真正落地,针对什么样的企业落地,在哪个阶段落地,并且达到什么样的成果,往往企业落地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接触的企业虽然都是小微企业为主,但是接触的数量比较多,我站在企业的角度反而在思考,首先要把自己搞明白,我们先不要说互联网+的意义,就像以前最早信息化的应用,ERP时代做信息化应用的时候,有一部分企业是被信息化项目搞死的,因为做互联网应用,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经营管理也是要跟上的,并不能简单靠一个工具去解决问题,企业本身自己的成长要跟这个技术的成长必须要同步,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规模,实际上要用到的技术是不一样的,如果在企业的发展和自身的规模在应用到不同的技术,如果是不匹配的,反而会增加企业本身自己运营的效率和成本,本来是想用一些技术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结果把病医的更重了,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出现。
我反而建议应用新技术也好,新的产品也好,特别是我们相对而言偏传统的企业,我认为要多做一些观察,反而要偏谨慎一些,把这些事真正整明白以后,不要被任何风向所引导,而是通过企业出发,通过观察互联网的新技术和自己做充分的结合以后再做,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落地就是要花钱,花了钱了以后能赚回来才是成立的,如果光花钱不挣钱,就像我们看到的一些所谓的互联网企业的先驱,最后的结果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对我们这些本身就处于稳定经营的企业,企业相对而言做了大量存量市场的企业来看,我觉得如何用新技术落地和生根是值得每一位思考的问题。
伊玉龙:非常感谢,我感觉到陆所长讲的非常棒,非常顶尖,首先要学会找一个老师。我是做互联网教育的,作为企业来讲,今天的主题非常好。互联网+的下半场产品如何落地,我觉得这是一个企业家必须具备的,有很多人飘在空中,互联网在中国逐步走向一个传统行业,已经从原来的互联网走向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终端有很多。
我观察了一点,中国比较有名的企业,互联网做的比较大的企业目前都是在烧钱,终极的企业都是在赚钱,剩下的就是即将倒闭的,我们就得反思先驱和先烈,有些东西做的比较早必须得有专业的东西,如果光靠别人做你一定是劣势。所以不是做的最超前的一定是未来,可能是最优秀的人,不一定是未来最成功的人,我们企业就比较平凡,我们就是注重落地。
我们原来就是做一个线下培训机构,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我们意识到传统的教育逐步会在互联网实现,我创建这家公司最担心的是我的孩子如果到社会上遇到九个道德不好的孩子被迫害怎么办,跟着别的孩子变得不优秀的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做教育,我出于这种想法,我觉得最快的方法就是互联网,还不像阿里还有物流,教育做到网上就像看电影一样,这样的话我们全民教育,公平教育就很容易实现,因为这样的理想我们做了这样一个企业。
今天我们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你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孩子一个手机,手机是一个高科技的产品,我认为只能疏不能堵,孩子都不玩手机可不可以,也不可以,我们就和中科院共同研发了一个放沉迷手机,可以锁定孩子玩游戏的时间,也可以定时孩子开关机。 “互联网+”的下半场,上半场可以讲理论,下半场可以用数据分析然后真正产生效益,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平台真正把企业做大做强,有些东西走的太超前往往会成为先烈,我只是这么一个感受,我做互联网教育做了七年,希望我的分享和在座关爱互联网和企业家们提供参考。
毛磊:傅会长提的两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互联网下半场,第二个是怎么落地,我在团购行业是最早的团购公司,我自己创立团购公司做了几年,我分析了一下王兴说的话,服务于用户的消费需求可能是互联网下半场,互联网下半场是什么呢?举个例子大家就比较清楚,比如说链家,链家服务的是什么,是租赁,是中介,我们看链家是个2C公司吗?还是2B公司,其实说不清楚,链家既2C又2B,链家有自己的系统,有很多中介公司在使用,自己也有租赁服务,现在链家推出了自如,自如可能租给广大的年轻人,又变成了一个2C的公司。
互联网下半场更多其实是包含了2B,包含了2C,更多是综合性的互联网公司,而不是像之前就是QQ聊天是消费互联网,游戏是消费互联网,电商是消费互联网,我觉得互联网下半场是一个融合,中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要不然是传统企业,要不然就是互联网的消费型企业,像BAT和小米,国外绝大公司消费级公司是很少的,绝对部分是2B公司和和产业融合的公司,我觉得中国未来是往这一块来走,这是互联网的下半场。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企业到底该怎么样落地,怎么和互联网下半场结合。刚才网筑的钱总已经说的很系统,我补充一个点,互联网下半场还是看整个企业的阶段,我举一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做了一件事情,他给养猪企业提供信息化系统,他做了很多年,今年告诉我挣了很多钱,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猪肉涨价了,我说你之前做什么?他说之前大家并不知道,养猪都是个体户养,很少有大公司或者是产业,绝大多数是这个人养几十头,那个人养一百头,他们不知道怎么用。直到2018年猪瘟,很多人问他一个问题,怎么知道哪些猪有问题,哪些猪没有问题,到底是把所有的猪杀掉还是只留下一半,很多人就过来找他,并且去年淘汰了很多中小型养猪的个体户或者是作坊,现在越来越大养猪公司慢慢结合起来,他们觉得这个事情很重要。猪到底生活的健不健康,猪这段时间到底有没有快速的成长,之前可能是180天出来,现在150天出来,哪头猪现在是生病了要隔离,整套系统慢慢就能推得动,再加上今年大量的农业性公司股价大涨,大家越来越重视。
这个事情刚才讲到怎么落地呢?很多时候并不是说你想怎么落地,而是产业是什么阶段,做了三年,五年就是靠资本来养,今年告诉我挣钱了。这个行业其实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不像消费互联网一样,比如说摩拜火了或者是OFO火了增长快,但泡沫一破跌的也很快。第二个就是服务的企业有规律,某些中小型企业不太适合,某些中大型企业还没认识到,可能超大型企业会自己研发,其实网易也在养猪,你说他是互联网公司,他在养猪干什么,他可能用新手段养猪,所以核心的一点是和市场融合,同时抓到市场真正的痛点。我们刚刚讲到的还有一点是国家在大范围地推信息化养猪,国家也给补贴,其实是很多层面,但一定要考虑到哪个阶段做哪个事情的事情,你一定要知道我是什么样,我需要什么,最终投入带来什么产出,我觉得才可以深度地把这件事往前推,我的发言就是这些。
傅伯岩:谢谢,刚才五位嘉宾在互联网+的下半场如何让产业创新落地这个话题做了非常精彩的分享,我觉得创新应该说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互联网条件下我们的企业创新创造了空前好的条件和发展空间。从中国信息协会,今年是我们成立的30周年,我们参与了这30年中国信息化的进程,有一个感受就是这几十年过来,回过头去看,一个是理论创新,或者叫概念创新非常丰富,不但地出现新的概念,从这几年我们看各种新的技术出现,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现在区块链,新的概念层出不穷。这是一个现象,再有一个现象就是不断地有企业涌现出来,挣扎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慢慢消失了,包括很多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也是这样。
我们信息协会也在不断总结,我们总结出来的几个观点也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可以说和大家刚才表述的很多程度上都是不谋而合。我们认为在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要想把这个事情做好做实,首先一个原则就是要需求导向,不管你服务对象是谁,服务对象到底有什么需求,痛点在哪儿,要牢牢地抓住需求,解决这种需求,你的项目才能落地,或者你的事业才能成功。
第二,循序渐进,刚才有些专家也在讲,一定要看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你所要做的工作现在处于哪个阶段,能接受的技术先进程度是什么样的,一定贪大,贪快。
第三,追求效益,我们要做产业推动,产业实际上就是企业的集群,一定是要追求物质利益,追求经济效益,所以你要做的这项工作,如果不能给他带来效益,不能有收益,不能帮助企业优化运营,最后能够达到更多的盈利的目的,这件事情也很难做成,所以我们总结出来一个是需求导向,一个是循序渐进,一个是追求效益,三条原则提出来和大家共享。
我们今天上午的活动就到此结束,论坛上半场结束。
傅伯岩: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回到2019中国互联网+产业创新合作发展论坛。我是中国信息协会的傅伯岩,非常荣幸来担当下午论坛的主持人。
今天上午我们大家欢聚一堂,中国信息协会的领导、工信部信软司的领导还有很多专家都做了很好的发言,今天下午我们同样有来自我们国家信息化以及互联网领域的权威专家和有影响力的学者和企业代表,聚焦于“互联网+”所产生新的业态,“互联网+”的产业基础技术的全新应用场景,探索未来发展产业与企业如何把握“互联网+”的机遇,如何技术应用的场景推动产业的创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让我们共同期待。
我接下来介绍一下今天下午到会的主要嘉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大家欢迎。北京隆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吴树贵;车主邦能链产言合伙人周琼硕;腾讯云智慧零售方案总监孙大全;
让我们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到会的全体嘉宾表示欢迎,下面首先有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广乾老师带来题为数字中台促进“互联网+”产业创新的主题分享,大家欢迎。
李广乾:尊敬的傅会长,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第二届中国互联网+产业创新合作发展论坛,我下面要讲的题目是数据中台促进“互联网+”产业创新。
这个题目里数据中台是核心,数据中台和我们当前的互联网+的发展紧密相关,也是适应当前互联网+产生的新的技术架构,特别是对于我们当前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来说,数据中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最近半年以来,我一直在研究数据中台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很热,大家都在讨论我也基于我个人的研究做一个深入的探讨,也在这里把我的研究心得,对于数据中台理论的建构向大家做个汇报。 我下面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介绍一下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第二个介绍一下当前国内关于中台问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存在的研究上的问题。第三个介绍一下科学界定数据中台应该坚持哪些基本原则。最后一个部分来谈一谈我对数据中台理论架构的认识,我从小数据谈数据中台问题。
第一,数据中台和游戏企业有关系,这个游戏企业的名字叫supercell,是芬兰的游戏巨头,但是这个游戏巨头的时间不长,2010年才成立,就是这样一家小公司就拥有当前移动游戏领域的几个重大的产品,特别是爆款的游戏像《部落冲突》、《卡通农场》、《海岛奇兵》,而且这个公司不大,人很小,所以就创造了一个奇迹,大家都在问这个小企业怎么能发布这么多厉害的游戏呢?我们的马老板也感到很奇怪,所以2015年12月专门到supercell公司去调研,去探究supercell为什么能做到这么高效的经营绩效,那么点人,但是开发出这么多的大款产品,当然supercell2015年,2016年被腾讯控股了。 马云看了这个公司的运营情况以后对这个公司做了一个总结,他认为这个公司的管理架构和其他的公司不一样,这家公司采取的一种叫中台的战略,这是马云概括的,叫中台战略,并且要求阿里按照大中台,小前台的原则重新建构阿里的组织架构,于是中台这个说法得到业内很快的响应。 马云去考察的事儿现在有没有一个正式的说法,大家只是在传,不管怎么样,这两年来中台这个说法在业内流传的特别广泛,而且很多人都在撰写关于中台方面的文章,一些公司也在开发数据中台的产品,这个问题就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腾讯也是接受数据中台的说法,认为自己也应该基于中台的思路建构自己的组织架构。国内除了百度没有谈到,其他的几家大企业都在用中台的思路去做自己的产品,特别是一些互联网企业,还专门开发了自己的中台产品,所以我想中台是整个互联网架构层面,至少是这个领域最核心的概念,也是这两年来学界热烈讨论的问题。
第二,我看见大家这么热闹我就花了很长时间关注这个问题,我也搜集了一两百篇相关的文章以及一些报道,我仔细地研究的一下,发现现在对于数据中台的说法是不清楚的,很乱,比如说产业互联网这个概念也很乱,搞不清楚,是和消费互联网相对应的,但其实和消费互联网概念是一个概念,说不清楚。中台这个问题也存在这样的状况,所以这个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要是完全按照我们科学研究来说根本没办法研究下去。 我总结的一些中台的说法,这些说法存在问题,有的根本不是做研究的人对这个做出定义,很随意,在逻辑和核心属性的表达方面都存在问题。 2,缺乏明确的架构模型,现在这张图是阿里巴巴共享业务事业部的架构图,这个架构图也被阿里的人看作是解读阿里中台战略最常用的一个图,讨论阿里中台战略的时候都要用到,但这个图也不是太清楚,比如说在共享事务部里有八大模块,这八大模块本身在逻辑上讲有点不是太合适,颗粒度不一样,似乎有违大家对中台的基本理念。 一些企业开发的中台产品相互之间有冲突,大家对中台包括哪些边界在哪里也不一致,我这边列了oppo公司发布的对于数据中台,公司内部对于数据中台的架构,还有一个是袋鼠云数据中台战略,是一家脱胎于阿里云技术架构的一个技术公司,专门给阿里云提供技术服务的企业,这家企业也算是阿里系的一个部分,他们对于中台的认识和oppo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对业务、技术、方法是有差别的。 3,无法区别中台和平台、前台、后台、大数据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尽管很多文章都专门讲这个问题,但我看还是讲不清楚,讲不清楚到底和平台、前台、后台什么关系,但是都说中台是为了前台服务的,和后台有什么关系呢?按照道理说如果我们搞信息架构的,大家都知道把架构办好了,把后台整明白了就没有中台的事儿,所以我们现在众多地讨论中台的文章里,我们从严谨的角度来看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里面谈到中台的定义和大数据的关联不够,数据中台就应该以数据的认识,数据的处理,数据的架构作为基本的原则,但是我们现在很多中台的产品比较乱,对于数据的属性把握不够清晰,这是我对于当前关于数据中台问题研究的一个基本概括。
第三,我们应该怎么样认识数据中台?我列了几个原则,三个原则: 一,应该遵循数据管理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数据中台作为单独出现的一个新认识架构,或者说是新的技术产品和方法,我们就应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认识体系,这个体系怎么来?我想是要遵循这些年来在数据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我把数据分为四个阶段: 1,数据库从业务系统建设中分离出来,结果就是出现了独立的信息资源中心,数据中心或容灾备份中心。 2,信息资源分化出基础信息与业务信息,出现了独立的基础信息管理中心。 3,元数据与数据库中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一的分离,元数据成为数据库与业务应用之间的又一交换平台。 4,作为特定的元数据的具像化,主数据从元数据中独立出来,主数据库成为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交换的独立基础数据库。 我们要讨论数据中台,应该是在这样一个历史的轨迹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建构。
我们都知道随着信息化业务的应用越来越复杂,人们对于问题的认识考虑的要素也越来越多,如何科学合理地对这些复杂的现象,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地区分,我们一般都喜欢用信息架构去表述,去理清各方面的关系。第一张图是企业信息化三大架构,第二张图是每个联邦政府组织架构,这张图也是我们经常讨论信息架构的时候用到的美国政府在用信息架构的技术方法去思考美国联邦政府电子政务的总体架构的图形,这是我们讨论架构理论对我们数据管理科学的基本概括。
二,数据中台是中台思维的核心。刚才在介绍美国FEA关于联邦政府组织信息架构里分五个层面,一个是绩效参考模型,第二个是业务参考模型,第三个是服务构件参考模型,第四个是数据参考模型,第五个是技术参考模型。我抽出了绩效参考模型、业务参考模型和数据参考模型,最后一个是技术参考模型,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相应的要求,这两者相对来说好区分,我们平常就是三个问题,一个是业务参考模型、绩效参考模型和技术参考模型,对我们构建数据中台有密切的关系。
业务参考模型和服务构件参考模型其实在逻辑上具有很紧密的关系,大家如果能看到,服务构件参考模型是指每个政府机构内部都存在,都需要的共性的业务模块,从整个架构来说把每个部门都抽出来共同统一地开发和管理,方便整个电子政务架构的设计,服务构件参考模型就是业务中台的部分,数据参考模型是作为前面无论是业务参考模型还是服务构件参考模型数字化具体实现。
现在所有的业务都要落实到数字化层面,数字化层面表现为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处理,也就是数据参考模型要完成的工作。但是在数据参考模型里并没有说数据中台是什么,数据参考模型是指对于整个电子政务架构数据的基本认识。数据中台我们没有办法从数据参考模型里分出来,没有办法像前面从业务参考模型里分离出服务构件参考模型,也就是业务中台的内容。
三,合理地借鉴现有创新,刚才也谈到了在电子政务领域,其实已经有了中台的思维以及中台的做法,刚才谈到的FEA关于服务构件参考模型,其实在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2002年的国家信息化领导班子关于加快建设电子政务的指导意见,2002年的17号文件专门谈到对共性的电子政务的建设思路,从现在来看也是一种数据中台的思维,
我们当前互联网企业大力倡导,热烈讨论的中台的思维,其实在20年前已经在电子政务领域大量地出现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这里面我是这么想的,政府更容易注重整体的架构,因为政府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存在,所以就容易发展出中台的思维,我国的工业企业无法发展信息化的架构,因为我们的工业信息化相对落后,根本讨论还没到建构中台的层次。我们的互联网企业,像BAT企业也是最近这些年做大做强了,变得复杂了,于是我们开始去反思我们应该做的更好,可以做的更好,怎么做的更好呢?我们的架构需要进行优化,我们的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改革,这样才产生了中台的思路,我想这是我们谈中台的时候必须认识到的一个基本的发展背景。现在都谈论中台,就纯技术,没有认识到为什么这几年来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这么热衷地讨论中台问题,和我们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一个基本的关系。
谈到FEA服务构件参考模型的时候,我们也谈到了FEA从业务参考模型里汲取出了服务构件参考模型,我把服务构件参考模型作为业务中台的内容,我们在数据参考模型里能不能也像前面构建出一样数据构件参考模型呢?我觉得这是我们思考数据中台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关键就在于如何认识大数据的管理属性,也就是如何认识小数据,我把小数据看作是对于大数据管理属性的数据,小数据非常符合人们对于中台思维的模块化、组块化、通用性等几个核心特征,所以关键就是怎么样围绕这几个特征构建我们对于小数据的认识。
我去年专门写了一篇关于小数据大价值的文章,我针对小数据做了一个深入的研究,我那篇报告和吴院士做了一个交流,吴院士对我的报告表示了赞赏。当前我们对小数据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认识,但是我们认识小数据的时候应该明确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我们采集架构处理海量数据同样都是具有某种目的的理性行为,我们说大数据不是说盲目的,肯定是为我们的业务所需要的,在这个业务里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有意无意的数据。第二个就是要体现出某种价值,数据必须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信息,我这边的这张图,DIKW的模型就是表达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递进关系。第三个就是一条完整的信息应该包括一个完整的主体、客体和行为,所以我们在讨论小数据的时候,应该明确这几个基本的要求。
我们对小数据的属性做个界定,我这边说了五点,小数据应该与数据容量无关,应该包含特定的含义,应该是结构化的数据,当然也可以在结构化里引用非结构化的,小数据应该是对于大数据的数据之间的宏观描述,小数据和大数据也是形影相随的。小数据就是描述并管理大数据的数据属性的数据,我对于小数据做了一个区分,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关于特定类型的大数据的数据属性的数据,第二是描述大数据终所包含的主体、客体的基本特征的管理数据,第三是描述大数据中星微过程特征的数据。第二种又包括两种,一种是对于大数据终所包含的主体、客体一般属性的规定,第二个就是满足某类主客体属性的所有对象的表述。
我们把分类形而上做进一步的抽象和提升,我们发现其实也是某一种元数据和主数据,我们讲这些小数据都是可以用现有的技术和框架去解决的,所以小数据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东西,我们可以描述,表述的确定性的东西。
我引用DAMA国际出版的一本关于数据管理指示体系指南,有对元数据和主数据的认识,从元数据来看,元数据包括了很多我们对于数据的基本属性的认识,我们说什么是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这里有两张表,包括了16个领域,比如说业务分析、业务架构、业务定义、业务规则、数据治理、数据整合、数据质量、文档内容管理等,包括我们当前的信息架构建构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主数据就不具体多说了,我对于主数据做了一个界定,什么叫主数据?是指满足跨部门跨部门业务协同需要的,反映核心业务实体状态属性的企业组织机构基础信息,现在我这个主数据的定义成了业内的共同接受的概念。
我对其他数据做了一个界定,主数据、交易数据、业务数据,这里面分成主数据和交易数据,交易数据就是每一次产生业务的时候是不一样的那些数据我分为交易数据,时间关系就不具体多说了。认识了小数据的属性之后,从刚才的介绍来看小数据就非常符合当前我们讨论数据中台的时候,对于中台理念的认识,所谓的数据中台,基于FEA的模型往下走,对数据模型往下细分就是数据构件参考模型,就是数据中台,这么理解数据中台我觉得是非常具有逻辑的合理性。
我们在建构数据中台架构的时候,或者说企业在开发数据中台产品的时候,我们说怎么样建构数据中台与整个企业大数据系统之间的关系,这两张图应该是我们基本的出发点,当前很多关于数据中台的产品白皮书介绍的时候,他们对于数据中台其实就是把整个企业的信息架构重新地说一遍,内容和以前的其实没什么差别,我们对数据中台的核心属性根本就没有认识清楚,如果从小数据的思路去理解,基于FEA,美国联邦政府组织架构的架构模型去建构数据构件参考模型理解数据中台,我想对于科学合理地建构一种有效的数据解决方案,我觉得应该是最科学合理的,特别是数据中台现在看作是我们中国人对于信息架构的理论的创新,既然是创新,那就不能含糊,一定要有科学的内涵,要有一个科学的理念,不能是含含糊糊的,前后矛盾的,或者和以前的挂羊肉卖狗肉的状况。 我这边就试图为数据中台,我们中国人,特别是马云老板说数据中台是当前互联网+时代新的管理创新,特别是信息经济的创新,我们中国人应该怎么样在现有的数据科学的基础之上去建构一个我们中国人所提出来的,能够反映当前复杂大数据环境下,在“互联网+”环境下数据的解决方案,我就试图做这些工作。
这是法人库的一张图,刚才谈到数据中台问题的时候,我想用这张图来表述,从法人库的构建谈到小数据在数据中台中的基本作用。法人库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和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在数据采集、传输、处置、共享以及更新方面是一种怎么样的关系,我这张图试图把这一块做一个完整的表述,对于我们企业开发数据中台的时候很有价值。
最后对数据中台做一个总结,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掀起数据中台的战略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表明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已经走出了复制模仿的困境,开始独立思考自己的业务系统规划了,这为互联网+产业创新提供了最好的土壤,不仅为我国开发自己的信息架构和信息化解决方案设计自己的数据库产品提供了最好的条件,也将有力地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创新发展,这些年来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兴起,工业软件成为一个最大的问题,现在工业软件几乎100%被美国、法国几家国际上大型互联网企业所垄断,造成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对于工业生产的信息架构缺乏一个科学的认识,所以当前我们掀起数据中台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对于我们软件专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软件自主创新发展,所以对数据中台进行科学的构建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也是我花半年时间深入研究数据中台的基本初衷,我就介绍这些,请大家批评指正,希望大家会后和我交流。
傅伯岩:非常感谢李广乾老师的精彩报告,李广乾老师是我们国家知名的信息化专家,非常具有影响力,几十年深耕于我国信息化的各个领域,对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大数据、互联网、企业信息化各个方面都有他的专著和他独到的见解。数据中台这个概念按照李广乾老师的见解,这是我们国家的业内人士对于互联网概念的理论创新,非常有价值。这些年李老师在研究工作过程中创造了很多新的概念,参与了众多国家关于信息化的重要文件的起草,同时对很多概念也做了正本清源的工作,贡献很大,再一次感谢李广乾老师。
下面有请北京隆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吴树贵带来题为toB电子商务要赋能采供协同和供应链管理的主题演讲,欢迎。
吴树贵:谢谢主持人和各位,刚才听李老师讲中台的概念我也是蛮有启发,因为我们就是在做数据,数据的利用,所以刚才看他的PPT里有一个图形是金字塔,底层是数据,最上面是智慧,这个和我的理念是非常相同的,我认为人工智能是扎根于数据,没有数据就没有人工智能。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TO-B,所有的TO-B就是我们做电子商务的人都知道这是企业对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其实是2C方面非常快,全球首屈一指,这是大家公认的。2B方面我们也做的不错,但我认为难的还是在TO-B。
为什么要用互联网做2B,大家都有体会,快,方便。我个人去年在清华进修的时候写了一篇小论文就是电子招标,因为我是中招协,也是发改委招投标的专家,国家发改委的电子招标投专家,所以我觉得互联网对我们企业之间的协同,包括政府也一样,更主要是提供协同的平台,但这个平台需要我们开发才能出现,互联网是协同的利器,目前2B上做的比较差,但差不是我们笨,确实太难了。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创业的小青年团队,出来创业都是做2C的,很少做2B,因为太难了,2C我们个人就可以想象使用场景,因为我们就是消费者。但是你做到企业采购的时候,你是很难去想象,光凭想象,尤其是你没有经过企业里头采购是很难去想象的使用场景的功能应该怎么设置,我认为方向在这里,而且前景非常广阔,因为需求巨大,我们的“互联网+”提出来之后,产业的升级尤其是刚才李老师讲到工业软件的使用应该包括采购方面的软件,来支撑企业之间的协同作用。
难度不小就是说业务逻辑更复杂,我刚才讲很难想象,使用起来场景更加多元,更加复杂,但空间很大,因为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更高的,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也是值得很多投资人去冒这个风险的,因为经济回报肯定也会更大。
简单讲一下隆道,其实我有两个企业,一个是必联,必联网可能大家也有所知,主要是做法定招标的交易平台,如果大家知道进口设备的招投标的话,原来商务部,外贸经部的招标网就是我做的,经过改革和体制的调整以后,招标投标法,包括电子招投标管理办法里把政务交回到商务部去了,但是交易这一块还在我们这里,所以我们有一个必联网,主要是招投标,国际法定招投标的交易平台。
隆道平台主要推的是企业的采购,大家知道企业采购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投资性的采购,更多的是经营性的采购,发生的频次很高,所以对协同的需求很大,每天都在发生,尤其是现在供应链的出来之后,对协同的效率和时间要求更高,但是需要我们做开发以后才能用。现在在做的是一个采供协同平台,明确点出我们平台的价值点,价值点就在于协同,除了代理一些法定的招投标业务也尝试给一些经营性的采购提供服务,我们还有数据开放平台,下面稍微灰一点儿的都是我们在酝酿和研发中的产品。
我们做企业采购的采供协同,首先对企业的采购行为和企业的经营要有所了解,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首先引进的是什么概念?是市场的概念,市场的概念企业就把这件事做的很足了,什么呢?就是广告,所以我们企业原来是不做广告,后来广告就漫天盖地的来了,这个对企业的发展带来的要求是什么?是后面往前赶的,市场打开之后对生产提出新的要求,所以我们后一阶段,我是在浙江做基建设备装备局当局长的时候发现有很多技术改造是国家贴息的,实际上就是新设备,因为市场压力大了,产品要更新换代了,所以要升级改造。
现在到企业里去看设备非常先进,被欧美有些国家的设备都要好,但是我们还继续要挖潜的话剩下就最前面的事儿就是采购协同,从企业的生产来讲是三部曲,最前面的是寻源采购,然后是加工,然后是销售。现在我们所花的力气和所使的劲已经倒逼到寻源采购这一块,而且这是很正常的,而且是更应该做的一件事。当一个生产过程的成本和销售成本固定之后,你在采购上省下的每一分钱直接计入利润,所以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的采购,所以企业慢慢把采购变成一种战略来进行经营和运营,所以现在你可以发现很多企业里有首席采购官,我们很多集团企业的大老总都直接分管采购,已经不是原来的供销小科室的概念了。
随着采购被重视以后,对信息化的使用,对数据的使用要求就水涨船高,我们判定的一件事,我们今天有很多同行,我刚才坐下来发现很多都是做我们这一行的,大家各有各的长项,但是我愿意分享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采购变成一项帮助企业去砍价的利器,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偶尔有一些小工具上能够赢得一些价格空间,但不是长久之计,我做了十几年,我感受非常深。
我们做这件事最大的价值在哪里?就是要提高采购方和供应方以及其他服务方的协同作用,这是根本。所以一个采购协同牵扯到内部的协同,比如说需求的汇总,很多集团是实行集中采购,要从各个自公司,分公司,甚至有些大型企业从车间里,甚至是车间的工作小组开始去汇总采购需求,这里就是一个数据汇总,这里就是一些协同,虽然里面夹杂着一些审计流程,但是从实质上讲,从技术上去看,就是一个协同。当然有外部协同,这就和供应商,供应商还不少,尤其是企业在寻源方面,因为供应商有优有劣,你怎么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你的供应商资源是优秀的,是可持续的。为什么讲到平台是多边平台,国务院最近发了一个文件我也感觉比较欣慰,就是把平台经济提升出来作为鼓励发展的方向和行业,或者是技术手段,这就是我自己在做采供协同平台的时候觉得这就是多方平台,多边平台。
作为一个平台,这是经济学家们一起研究的,首先要解决的是蛋鸡相生的问题,就是谁先上这个平台才能有带动的效应,这是我们做平台的人需要解决的。
协同靠什么?其实协同首先是信息,然后才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和反馈,我认为我们要做的平台应该是知行合一的平台,所谓知就是信息,采购交易各方的信息,首先你的身份信息,我和对方交易不是个骗子,这是最基础的东西。首先你卖的东西是我要的,这也是信息,你报的价格是符合市场总体水平和走势的,这也是信息,所有这些信息在采购方和供应方都是要获得信息的对称,只有信息对称的前提下这个交易才是公平的,所以首先是信息的获取,然后是对信息进行处理。
我个人认为我们要实现一次交易的协同,首先是获得信息,然后给信息进行处理、反馈,在这样两者相加才能形成一个协同,协同作业。 这些是我们需要知道的,在采购里说采购方发出了信息,供应方要迅速地知道,然后做出反馈,是要我报价还是让我以投标的方式去报价,还是说参加直接的竞价,还是说是谈判,我要提出一个方案进行竞价,因为采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些行也就是要对这些信息做出处理,也要满足各种交易方式对信息的处理,所以对平台要求就很大,要对所有的交易方式都要了解,招标国家有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后面发展了一个电子招投标管理办法,当年我也是起草小组的成员,包括技术规范的小组成员,我们都要在平台上依法实现,所以两难的事儿,既要依法,还要满足企业的协同的具体需求。我们知行合一的在线平台要支持所有在线各方的协同作业,同时数据是一种资源,所以我们会在整个过程中留存数据,当然这个数据整合之后,还是要反馈给用户的,当然数据在我们新的概念里是新的生产要素。
整个协同过程中,总结起来是这么一个过程,以知促行,有了信息你提醒我要去干,报名参加这次招标还是直接报价,企业内部的协同也是这样,企业内部的工作岗位是分工的,采购员和计划人员也是不一样的,采购人员获得计划信息之后要实施采购也是需要信息出来的。
以知助行,以往数据的应用和原来采购信息,比如说原来的供应商对我是怎么样的,都需要原有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现在应该采取的决策。平台一定要保证数据的处理是便捷、快速,所以就是即知即行,获得这个信息了,我能够即刻在平台,甚至在移动端就能够进行处理,处理完了之后即行即知,回过来了,我处理完这个信息之后该到哪些人手上也是即刻要实现的,所以我总结我们的平台如果要知行合一,就必须是这样以知促行,以知助行,即知即行,即行即知,动作的主体可能会发生变化,总而言之就是信息要获得,对信息的处理也是即时进行,处理完也要及时送达各有关方,能促使交易更加高效。
现在的数据时代,协同比我们IT时代,我拥有某些信息要来的更快,比连接起来来的更顺畅,所以做2B更多是要想办法解决企业相互之间的作业方面的协同。讲几个具体的,比如说一个采购方式是招标法,我做招标做了几十年,什么事都说是招标,其实是比价,我们抛开定义之外讲正儿八经依法招标的东西,大概就是标的物的复杂程度和其他几个因素是有关系的,我们要利用电子化的手段来做我们想达成一个什么目的,我们要分析里头的关系。标的物越复杂,参与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比如说一个大型复杂设备必定要建一个评标小组甚至是评标委员会,如果涉及的各专业知识领域越多,专家也是越多,所以标的物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参与评标和参与采购决策的人数,角色也是更多,协同作业的难度就上来了,这个难度一上来,对采供双方来说都会带来一个成本的上升,就是交易成本要上来。我们做这件事要想办法在里头找到我们的价值点就是让协同作业的难度能够下来,让作业的效率能够上来,让交易的成本能够下来,这个是我们在做协同,或者做采供协同平台的价值所在。
采供,往大了说就是一个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以前我们非常孤立地把采供看成是一个买东西,但事实上这么多年来,企业发展过程中发现现在的竞争不是在一个企业和一个企业之间进行的,现在是在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进行的,因为生产已经专业化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了,很多产品不是一个企业做出来的,是协同做出来的,协同做出来的之间就存在一个供应链的关系,供应链是怎么形成的?刚才李广乾老师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我们知道他们有个大学者叫吴敬链先生,他很早就说现在的竞争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是怎么形成的?其实供应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东西,企业和企业之间形成供应链是通过交易来形成的,不是通过行政命令的,除非有些在哪些国有企业里可能还存在,但是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因为不符合价值观念,不符合市场规律。但是供应链只要形成作用,其实根本的目的是要提高效率,所以我们在采供协同上发力气,花大力气让效率提升就是因为供应链可以管的更好,所以供应链是动态的,追求的是稳定的供应源,要稳定的供应源,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地采购,所以需要很大的供应资源,这个是我们做平台服务于采供协同的平台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件事。
供应商怎么除劣纳优,把差的踢出去,把好的留住甚至要选进来,这是我们供应链平台的价值点,所以我们会有供应商匹配的功能,只要他输入一个采购原则,我们可以自动匹配出哪些潜在的供应商。对潜在供应商,你还没形成供应商进行预先的评估和提供一些潜在的信息,但是和你已经合作的供应商,你要进行阶段性的考评,你要考核他,给他评分打级,才能说这个供应商是要还是不要。
最重要的是数据,所有的交易数据都是留存的,包括交易物品,交易的物料和价格,对所有的企业都是留下很好的数据资源,对下一步的智能化的商务也是可以提供一些基础数据。为什么我一上来就讲智能是依赖于数据的,大家都看到阿尔法狗和围棋大师柯洁下棋,人类被阿尔法狗打败了,这样的讲法法是不懂大数据,我开玩笑讲这是历代的围棋大是在群殴柯洁,因为阿尔法狗装了千年来的围棋大师的棋谱,你怎么能打得了它,所以这个不是什么人工智能打败人,这个人工智能是人造出来的,但最最基础的东西是什么?数据,所以数据是最重要的。
供应商在整个协同过程中,采购协同过程中对采购方最重要的第一是要寻源,然后对供应商进行预评估,然后开始进行匹配,然后进行一定的考察期,这个不是我们说普通的2C产品,要么就买一下,要么就不买,明天就改道买别人的,这个是不行的,你可以注意到制造业采购的东西很多时候是采购双方共同决定的,这些经营性的商品对采供协同更加要求速度要快,我们有这种评估考评,这些工具都可以让采购商自己去进行评估,但是我们还有一个源头就是我们有大平台来发布采购信息,很多大型企业也是利用我们的平台,比如说海尔,他们自己有采购平台,但是他们还希望把他们的采购直接发到我们必联网上,因为我们的受众和他们的受众有交叉,我们的受众量会更大,比如说我们必联网一年的采购量是几百亿美金,去年大概四百多亿美金,是进口设备,我们下一步想做隆道商城,不要以为和2C的商城一样,我们个人买东西可以直接在商城下单,但一般采购商不会直接下单,但也要做,因为有的采购商和供应商有框架协议,这个时候在那里就可以直接下单,很多大型企业的集中采购总部买了以后放在商城,让下属企业直接下单,这都是我们做2C的时候想象不到的。
关于平台的搭建,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是我们的一些教训,以前我们很容易去想一个采购系统就是个软件系统,就开始用软件的思维去做,很多时候我们就发现这个做法最后是死路一条,为什么?我们做软件的人都知道先进行需求调查,我们必须要提醒自己的是所有的依据都是过去时的,但是你建完了系统面对的是将来时的,任何变化都很可能会造成尴尬,所以很可能被淘汰,或者说不淘汰但是用着用着会越来越不顺手,为什么?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上来了,你用的是老技术。对内你可以设定留存,对外就很难,人家不是这么玩的,你这个系统能不能和人家对接。
我的想法,或者说这些年来我琢磨出来的,必须要用应用思维,就是搭积木一样把系统搭出来,好处是我们用户也很方便,他需要什么样的应用模块就选用什么样的模块,这样这个平台就有很好的承载性。
为什么会做呢?用户也没提出要积木式的,你为什么搭一个积木式的?主要是我们对用户底层需求进行分析,比如说这句话就非常有启发,用户有时候没想到,但是你必须分析用户究竟要的什么,这句话据说是福特先生讲的,但是我看了传记里也没提,不管真说过,没说过这句话非常有哲理,真的是用户抱怨说马不够快让你帮他找马,那汽车就不会出现。
我就在想要的是一个可变的,或者是能够与时俱进的系统,我们怎么去做?所以我是从手机的应用里面找到一些思路,我们大家都在手机里装了应用,这个应用有个特点,手机是一个共性产品,但是当一个手机的共性产品到每一个人手上会变成一个个性化的产品,因为你装的应用和我装的应用是不一样的,某些功能是一样的,打电话是一样的,但是你上面看什么视频,你入哪个群和我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智能化手机的好处,我从这里面受到启发,我们应该采用应用的思路,把我们所有的功能想到,做成一个个应用,但是难处也是在这里,每一个应用的边界是非常难定的,所以我们这个应用是能够让用户按照自己的采购需求来选用,也可以自主升级,我们负责升级,所以也不需要额外支出,我们来帮他维护,然后在操作上尽量做到让用户无师自通,也是我们装到手机里APP的特点,你不需要去上什么培训班,所以软件应用能够做到这个份上那用户就开心,当然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一件事。
我们的系统也不排他,我们的用户不可能只使用一套信息化系统,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有ERP,ERP是管着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更多的是用在生产流程过程,但是采购怎么对接,我们是不能排他的,必须要对接,因为生产计划,采购计划有时候是取决于生产进度,所以你要跟ERP进行对接。
刚才讲到灵活性,可以自动地搭,一开始是这么一个结构,这样的图可能大家都看到过很多,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不是一个功能,是一个一个应用,有些企业说一开始买的是没有的,比如说在线竞价,他可以后加,如果还缺供应商管理,他也可以加,这样的做法方便我们的企业去升级采供协同平台。
刚才一再讲我们整个过程都是汇聚资源,包括数据资源,大数据当然是越来越重要,所以大数据技术也越来越发达,前面一个嘉宾也讲了中台,其实也是在数据架构和数据处理方面的技术手段。我们整个过程不断地汇聚资源,就是为了以后是怎么样服务我们的用户,所以整合资源,这些资源数据是来自我们的用户,所以我们也是要反馈给我们的用户。今天据说还有一些投资企业,如果一个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首先是持续不断地汇聚资源,而不是直接地消耗资源,这是值得你关注的。这些资源汇聚之后,怎么样来整合、加工,再返回给用户,甚至作为新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新的产品,是非常值得讨论和关注的问题。我们在这里一直在规划,我们一直也在做,我们会把所有的数据归纳、分析、整理出很多的数据产品,比如说价格走势,比如说供应链的匹配,我们输入一个采购商要买的产品,我们平台就可以提供有多少产品给你提供,给我们采购方更快地决策去寻找供应商资源,因为供应商资源是整个供应链里非常重要的一块,想达成一个可持续采购和可持续发展,供应商资源的更新迭代非常重要。
我们现在还企盼物联网,我们刚才讲的协同主要还是人和人之间,作业人对采购项目进行操作,工作人员的协同,但是今后我们很可能是可以做到对货物和人之间也进行协同,因为有物联网,加上5G,加上智能化,整个供应链智能化运营,以前的寻源、评估、匹配、生产、品控、库管都可以自动化,当然这是一条漫长的路。
我们怎么办?我们一直在公司内部讲大处着眼,大处就是发展的前景,小处着手,一定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脚踏实地,一张蓝图干到底,持续地推进我们的产品。
我简单回顾一下我们今天讲的,一个是我们的企业本身使命就是定位,就是用大数据、互联网来服务企业的采供协同和供应链管理,核心是供应链协同的效果,保证供应商资源的平稳发展,用大数据给采购商提供更多的供应商资源,让协同和寻源做的更快更方便,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些,谢谢大家。
傅伯岩:感谢吴总,招投标应该说在我们国家的采购历史上相对于过去一对一的私下协议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实行了招投标过程以后,应该说也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我最近这几年接触了一些企业,招投标这个环节往往让大家精疲力尽,苦不堪言,如何用大数据的技术让招投标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是很重要的任务,隆道网络科技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再次感谢吴总。
下面有请车主邦能链产研合伙人周琼硕带来题为用数字化定义能源新基础设施,大家欢迎。
周琼硕:大家好,非常感谢大会主办方让我有缘相聚在美丽的金秋北京。1960年人类世界有了互联网,2019年我们今天来看实际上市值前十的公司有七家是互联网公司,50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通用技术,陆续又出现了一些新技术,新能源,包括一些新经济。
历史告诉我们,实际技术的发展和变革是不可逆的,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就是用数字化定义能源新基础设施。
大家会问车主邦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们现在是在努力成为整个数字能源行业的引领者和践行者,今天前面有非常多的老师和嘉宾都分享了一些中台的能力,传统企业如何用新的技术去做一些转型和突破,实际我们车主邦,我接下来为大家汇报一下能源是一个怎样的行业,车主邦在这个行业里都做怎样的努力。
车主邦目前已连接了全国300多个城市,一万座加油站,31万根公共充电桩,连接了全国300多家主流商用车平台,包括嘀嗒、货拉拉等等,已然成为中国最大的车主连接平台。右边是整个车主邦业务覆盖,红色代表加油站,蓝色代表充电桩,外界权威机构说我们是黑马,智慧出行,或者是车货市场的创新者,最佳的服务商,实际上都是不同视角的车主邦,我们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自己的愿景和使命在不断的演进,中国最大的能源数字化开放平台,能源系统操作系统,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我们正努力用数字化定义能源的新基础设施,也正在协同更多的合作伙伴来一起探索数字能力更广阔的市场。
既然说到数字能源,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在切入的是一个怎样的赛道,中国实际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整个市场规模是三万亿,在欧美我们有两家对标公司,这两家公司经过30几年的发展,实际他们的发展路径是有所不同的,共同的特点是通过加油卡模式完成加油站和商用车的双向连接,他们通过30几年的发展,在欧美完成了将近30%的市场份额,年销售额达到一万亿,这几家公司的最新估值超过两千亿人民币。
中国的能源消费市场,我们会发现实际体量和欧美基本相当,2018年底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是将近2.4亿辆,大家预测2020年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保有量第一,预计未来十年整个汽车仍会以低速增长,预计会达到2028年5亿辆。再来看供给端,目前我国有12万加油站,在座更多是对私人家用车对两桶油比较敏感,他们的占比只不过46%,大部分加油站是中长委。
因为极度分散的加油站的中常委,即使排名第三的壳牌也不过是1500个站,车主邦已经算是能源行业的第三桶油了。我们再来看一下新能源市场,我国的新能源数量实际也是占全球第一,据说美国卖了36万辆,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在2028年会达到8000-8500万辆,整个市场会达到一千亿的充电规模,供给端我们发现有五百多家运营商,连接了41万个公共充电桩。整个中常委的充电桩是比加油站还要极度分散,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趋势图,排名第一的特来电只有12万多根,目前车主邦已连接了整个31万个公共充电桩,所以说已经连接了将近中国70%的公共充电桩,在这个维度上来说,车主邦也算是这个赛道绝对的第一。
我们综合来看加油站和充电桩市场是潜在反映了中国能源结构在优化调整,但实际五个亿和八千万相比,未来十年我们预测燃油车仍然会是市场的主流,但极度分散的加油站或者极度分散的充电桩以及另外一侧集中分散的商用车,势必需要有一个连接两端的能源第一电商,年销售在五千亿。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组数据是2018年底,我国的网民数量是8.29亿,最新的数据应该是超9个亿了,这组数据表明了我国在消费端的数字化水平是全球绝对的领先,也就意味着中国的消费者在互联网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回顾一下能源产业数字化刚刚开始,尤其是供给端数字化程度很低,车主邦主要服务三十万活跃商品车用户。如果消费端驱动供给端将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独特路径,车主邦也是这样的发展路径,同时成长于中国极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立足于能源市场,所以车主邦的发展会更快一些。
前面有很多老师介绍整个数据,介绍中台,我们看一下车主邦用数字技术重构开放的能源大生态,我们整个车主邦顶层设计采用了敏捷高效的大中台加小前台的战略,大中台包括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和AIO中台,前台的业务包括加油、充电以及未来的金融等等,这些架构设计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让业务更聚焦业务本身的快速扩展,最小成本创新。
我们也打造了全国最大的能源数字开放平台,把加油和充电服务开放给了将近90%的主流商用车,今年的车联网也是我们今年比较重要的一个布局之一,我们目前把加油和充电服务提供给了包括阿里的斑马之行,百度车联,腾讯车联,华为车载,上汽大通等等各大车联网平台以及车企,实现了API移动支付及数据对接,什么概念?意味着未来陆陆续续这些车联网以及车载所服务的各个新车中将是一出厂就带着我们的加油服务或者是充电服务,作为我们的广大车主可以很便捷地享受加油和充电服务。
我们协同了很多车货市场的合作伙伴提供千人千面丰富的市场服务,纵观生态,我们车主邦没有一个加油站,也没有一根充电桩,我们更多和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玩的是数据流,资金流,后面我会分享一个场景让大家对整个生态有进一步的了解。
首先,我们来说我们服务的第一类用户,大家现场有驾照的请举一个手,我们大家知道有驾照的用户年龄通常在18-70岁之间,如何服务好年龄跨度这么大的用户群呢?我们实际是根据不同的用户群提供了不同的产品,首先是我们这款车主邦APP,主要服务八千万的商用车,在座更多是私家车。商用车车主有一个典型的特点,他们加油是高频刚需,用了我们这款APP加油就是真金白银的省,移动支付,电子发票,不用带现金,不用带卡,不用下车,不用排队等开票,下加油后支付,几分钟搞定就可以走人。如果同时拥有电动车也没有关系,可以加油充电随心切换。
随着各大厂商对车联网的布局,未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实际出厂就带着加油服务,刚才已经说了,就开放给了BAT、华为以及上汽大通等等,所以我开玩笑说无论哪家在车联网上胜出底层都是我们车主邦提供的服务。我们可以畅想一下,随着AIOT,万物互联,未来的车不再是单纯的出行工具,将是一个移动的空间,车主邦会协同更多的合作伙伴,比如说现在在和华为等等一些合作伙伴深度定制着场景,去持续地升级产品,努力地服务整个车主的全生命周期,我们希望未来有车主的地方就有车主邦。
随着各大厂商对车联网的布局,未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实际出厂就带着加油服务,刚才已经说了,就开放给了BAT、华为以及上汽大通等等,所以我开玩笑说无论哪家在车联网上胜出底层都是我们车主邦提供的服务。我们可以畅想一下,随着AIOT,万物互联,未来的车不再是单纯的出行工具,将是一个移动的空间,车主邦会协同更多的合作伙伴,比如说现在在和华为等等一些合作伙伴深度定制着场景,去持续地升级产品,努力地服务整个车主的全生命周期,我们希望未来有车主的地方就有车主邦。
我们再来看一下针对于充电的用户,我们提供了一款快电APP,如果你是一个充电车的车主,用一个快电APP就够了,我们知道中国充电桩大小运营商的痛点各不相同,充电车主也有各种诉求,我们推出的APP只要下载了之后就可以海量站点尽在掌控,最主要的是我们连接了全国70%的公共充电桩,并且做了技术和人工的优选,意味着你在我们的APP上选择的每一个充电桩都是好用的。未来我们会为职业司机提供不仅仅局限于充电服务,还包括了吃饭、上厕所等等,未来的充电站实际上也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站,未来可能是立体全方位的服务空间。
我们后续也会打造更多的服务能力,去帮助类似物业公司快速具备整个充电桩的建设和运营能力。我们看一下离大家又遥远又非常亲密的用户群体就是百万的中小车队,我国目前有这样一类用户群体,实际上整个人财物的管理大部分还非常传统,包括我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了解到,大家对C端,或者对非常多的产业做科技赋能的时候,大家几乎没有提及到这类用户群体,他们人财物的管理大部分还停留在很传统,比如说手工计单账,我们为这类用户提供了团油这样的产品,可以帮助中国上百万的中小车队实现人财物的数字化管理,因为我们提供的团油APP相当于拥有了一张全国一万多个加油站的通用电子会员卡,我们大家都知道物流行业平均的利润只有8%,实际有些还要更低,能源成本占整个成本的40%或者是50%,使用团油如果降低5%的能源成本,就意味着整个物流行业的利润可以提高30%,我们目前的团油业务刚刚推出,上个月一起做了新产品发布会,我们推出之后在全国将近上百个城市去做推广,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职业司机加油平台,未来团油和协同更多产品,这款产品不仅正在服务和未来服务的中小车队,实际我们在和菜鸟合作以及一些大的物流公司做合作,提供集团级的车队的管理,去做赋能。
2018年我国对整个外商独资在连锁加油站的政策,中国成品油的市场竞争将更加充分,传统的加油站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车主邦为加油站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套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帮助上万座加油站降本提效,目前主要和壳牌等全球TOP20的品牌加油站以及包括众城连锁等众多民营连锁加油站合作。
未来的加油站可能不是现在的加油站,可能是无人零售店全新的智能空间。刚才说到大中台,分享两个大中台在我们公司的最佳实践,首先第一个是用户中心,用户中心对的好处是可以统一用户体系,可以跨不同的业务板块,比如说有加油业务,充电业务,车队的以及以及未来金融业务,可以协同共享积分体系,成长体系,包括激励体系,对于用户的好处是可以一次注册,全网权益共享。
再看一下结算中心,刚才和大家分享整个构建的大中台加小前台的能力,我们提到玩的是资金流和数据流,对我们这样体量的公司资金流和资金流的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我们目前可以从一个用户用我们的车主邦APP去加油站加两百块钱,这个加油站就可以在我们给他提供的后台中实时把两百块钱提走,举这样的场景是说我们目前已经实现了资金流是D+0,是什么概念?就是C到B到B到B之间可以达到D+0的账期,我们是首创,也是目前的唯一。
大中台在实践过程中更多的是0+1,1+N和N+1的演变路径,因为时间有限就不做展开了。我们看一下车主邦的发展历程,无论是今天上午还是今天下午,有非常多的公司可能是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包括我们在美国的对标公司年销量达到一万亿的体量,他们也经过了三十几年的发展,我们车主邦截至到目前只有三岁多,上个月刚刚完成了B轮4.5亿的融资,由国家中小企业基金领头,我们发展的三年多的历程中越来越意识到小小的我们每一次创新都是在波澜壮阔的能源变革时代,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一个支点,撬动能源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我们既感到荣幸也非常感恩这个时代。
最后一个环节是我们正在,或者是未来还有怎样的努力和畅想,首先我们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41年,实际我国在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能源、交通、电信这些基础设施的先行建设,并且跨区域快速地组建,连接了一张跨域区域的互联互通的全国大市场,这是改革开放非常重要的经验,我把这样的经验,或者这样的基础设施定义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基础设施。
还有一类基础设施是由BAT或者是华为这些科技大佬,以及非常多中小企业公司做的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的突破,比如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OT、5G,构建了一张无形的技术的基础设施,我们再回顾一下我们的命题,车主邦是在用怎样怎样的方法定义能源基础设施,我们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OT等等在能源行业的场景中定义了一套独有的能源新基础设施,目前大家都谈产业数字化,如果单一地模式和单一环节的创新是很难改变一个行业的本质,通过我们构建的这套新基础设施,可以帮助整个能源产业的上下游去完成数字化转型,也就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产业链全要素要完成,才能真正完成数字能源,如果实现数字能源,可以对整个行业,或者说对整个产业带来什么?如果数字能源实现,可以完成C2M的方式,意味着中国的燃油库存从90天可以缩短到5-7天,可提效14倍。
最后一个环节是我们正在,或者是未来还有怎样的努力和畅想,首先我们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41年,实际我国在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能源、交通、电信这些基础设施的先行建设,并且跨区域快速地组建,连接了一张跨域区域的互联互通的全国大市场,这是改革开放非常重要的经验,我把这样的经验,或者这样的基础设施定义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基础设施。
车主邦未来非常希望协同更多的合作伙伴,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可能未来会出海,把中国的数字能源深入地融入到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以及创新链中,未来的车主邦实际将立足于中国,服务于全世界。最后车主邦期待和更多合作伙伴一起帮助上万座加油站和充电桩企业降本提效增值,赋能上百万车队,几千万的职业司机享受科技带来的红利,帮助上千万以车为赖以生计的家庭可以生活的更好一点,致敬所有的追梦人最美,谢谢。
傅伯岩:感谢周总的报告,一个小女子做了一笔大生意,这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企业,没有一根充电桩,没有一个加油站,却把那么多的充电桩和加油站收归麾下,做了一个万亿级的生意,我觉得他们的经验非常宝贵,也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位深思学习。
孙大全:首先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于腾讯公司,在腾讯智慧零售战略合作部,这个名字比较拗口,其实腾讯智慧零售属于产业互联网里面的一个部分,因为产业互联网里分很多行业,比如说供应链、金融,可能还有教育,就零售来讲是在腾讯整个组织里目前比较特殊的一个团队,为什么特殊呢?是来自于两点,第一点,我们看到腾讯有很多用户,我们知道微信月活是12亿,恰巧所有的用户,现在所有零售企业里他们的客户,所以说这里有一个天然连接,微信上的用户未来有可能我们的客户,但路径是需要我们每个企业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以及不同的产品做连接。
我要讲的就是如何利用连接为零售企业创造连接的增长,首先还要说一下人货场这个概念,少说已经讲了五年了,我不赘述,大概讲一下,在过去十年零售是一个场为核心的,所有的产品、商品都会找一个比较优质的场说我要入场,我要进场。大家也说会说进了什么场买什么东西,会比较信赖这个场,比如说在华联购物,在沃尔玛购物,是比较信赖这个场。
过去五年大家更重视货或者是品牌,品牌商有直接连接消费者的诉求,因为我掌握了消费者就可以引导你去线上,线下,对于场的要求就降低了。最近两三年,完全是以人的核心为竞争,我看到很多企业最关键的有一个词,大家能知道以前每个企业都强调获客率,比如说获客率是多少,最近两年我去和企业访谈,他们逐渐会提到一个词就是流失率,现在红利已经逐渐殆尽,你就要守住自己的客户大盘,我有一亿客户,但是每天再想获得十万,五十万的客户难度非常高的事情,但你想每天流失十万,五十万是非常容易的,所以我们要保持这个池子,所以我讲的就是以人为中心。
以人为中心就回到了腾讯最擅长的事情,目前来讲所有互联网里腾讯对于人的掌握是最全面的,第一个就是腾讯已经构建的人的数字化,已经帮助所有的企业完成人的数字化第一个步骤。通过微信上面的实名把所有人具像。第二点,利用微信建立起连接,进一步应该怎么去触达到他,最早五年前大家还比较好理解,一对一就是用聊天,企业就是订阅号,公众号,现在内容更多,比如有小程序,还有模板消息,支付后也有消息,对于企业来讲运营微信这个生态,你的难度就会增高,或者说也依赖于每个企业运营的能力,有没有运用好微信上的触点去梳理与消费者售前、售后的触点。最后一个是内容能力,我刚才已经强调过创造连接,现在很多企业都是基于内容做营销,你需要有一个载体,可能是一个小程序,或者利用支付这个窗口。
帮大家简单梳理一下,微信大家不陌生,但是对于微信上所有的触点,或者腾讯上的触点大家还不是太熟悉,主要分四大类,第一类是线上触点,比如说公众号,模板消息,会员卡,服务通知,很多企业都知道,但没有很好地用起来,刚才我已经讲过比较考验一个企业的数字化运营的能力,下面是线下的触点,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开了一个店就有触点,可以理解为很多企业都讲的数字化门店,无人门店,涉及到一些技术性的改造或者智能硬件的改造,可能进门的时候有一些AI的视觉识别的设备,知道我是一个新老客。我去场内他知道我去了星巴克,去了某某服装品牌的店,去哪儿吃了饭,都需要智能化的改造,要配合企业IOT的改造。
右上角是社交触点,基于某些触点衍生的额外增值服务和运营能力,比如说社交分享金,带有社交性质的,还有礼品卡等等这些内容。最右下角是商业的触点,简单理解为就是广告,但现在广告的形式不是简单的传递给你个信息,做了一个很强的曝光,现在大家会发现特别是朋友圈特别有意思,有些是一个很有趣的创意,有些是很互动,现在大家看到话题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对于连接来讲,如果建立一个连接运营消费者有三点比较重要,第一个就是私域化,也可以是理解为私域流量的运营,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企业自主可控,可多次触达的免费流量,其实符合这一定义来讲,目前整个行业来看,只有微信生态比较适合运营这个事情,所以你可以看到所有的微商都是利用微信这个平台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通道和触点。左边是高效率,不仅仅指的是线上,比如说现在服务的汽车行业,比如说汽车行业希望你到店试驾或者线下去谈,车厂收到消息会给你说是不是真的有需求,如果真的有需求会传给4S店,这样的链路时间比较长,结点多,就会带动信息的流动和信息的泄露,我说的不是泄露,是丢失。
腾讯是一键直达,线上看到一些触点广告,我们会自动根据地理位置的分配,以汽车为举例来讲就是分配到最近4S店的导购与您进行直接的联系。右边是温度感,大家都已经有感觉,我们强调的温度感都是适度的内容的运销沟通,如果你有一些运营你要了解我们内部有些规则,也有些运营的手册。对于腾讯来讲,对于连接来讲,我们在今年主要强调两点,第一点是左边的客流数字化,可以理解为线下的数字化,包括帮万达在北京一个商场进行完全的数字化,一入场开始我们就可以跟踪这个客户是谁,一天逛了两个小时,逛了什么店,消费能力怎么样。右边是.com2.0,国内比较陌生,国外每个品牌商最早做电商的形态都是自营电商,就是官方,你访问基本上是电商形式,比如说NIKE的店,你去访问有一些内容的展现,下面有一些购买的展示,国外任何一个品牌都以这样为起点,之后有了亚马逊或者宜家。国外是反过来的,是有了平台型的电商,大家在平台型的电商上去做。
最近大家看到很多品牌有小程序电商,类似于国外的自营电商,所以我们现在定义为.com2.0,利用微信的流量自然而然流入到小程序电商。对于线下来讲,比如说线下的扫码行为,扫码购也好,产品上的饮料、酒水上的二维码,其实都和微信建立了连接,支付类的,人脸支付扫描购,或者商圈里A品牌可以为B品牌引流,右边是互动类的,就是刚才讲到的商场也好,或者说一些服装鞋帽店都有屏幕,他是促进你进店的,他会进行展示,或者场内有什么值得你买的东西。场内还有其他的一些屏,比如说电子货架,或者是电子延展屏,很多化妆品店会这样,你拿出这个产品会延展出哪个明星代言的,结账的时候POS旁边有一个屏,是二次营销的或者是其他的。
对于线上来讲,正是我们在今年会组织的一些方向,有三个方向,第一个就是营销裂变带客,第二个就是官方导购,最上面就是小程序官方旗舰店,大家对于公众号来讲对属于新办一个企业的标配,小程序现在也成为标配,不是说承担的责任,是说我建了小程序电商立刻为企业带来多少销量,是顺带着做品牌的背书,宣导,教育的事情,慢慢去看能不能把现在运营的公众号流量直接在小程序转化,因为平台型和电商来讲,你发现基本上所有的流量会被寡头来瓜分,那些大的品牌,对于中小型品牌是比较难的,因为营销费用很高。
对于小程序电商来讲没有佣金这样的概念,不会占20%-30%的毛利,每笔成单成本利润是比较高的。下面我直接讲一些案例,这是我们在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合作比较标杆的一些品牌,第一个案例就是沃尔玛的案例,沃尔玛应该是2018年就开始合作,现在合作的内容更多,最早就是帮他做场内扫描购,其实一个比较简单的事情,我们帮助沃尔玛做一些客户资产的沉淀,因为我们知道也许我不是会员,也许我只是买了一瓶水,就很难在POS排队结账的地方等待,这个时候有了这个扫描购,拿出微信就可以扫这瓶水结账转身离开。对于沃尔玛留住了这样的客流,第二个就是扫的行为会自然而然地沉淀客户的资产,如果说POS结账不是会员,不会留下任何东西,只留下了三块钱。对于小程序而言,做这样的事情就知道是哪一个消费者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所买了什么样的品类花了多少钱,这个数据非常有价值,可以二次营销,可以逐渐转化为会员。
第二个案例是万达广场,在北京丰台万科的店,如果大家住在附近也可以体验一下,对于消费者体验来讲能体验到一半,因为更多是对于万达本身经营管理来讲有更高的体会。我们不仅是帮助万达场开店的时候做场外的引流,因为我们能知道大概周围覆盖大概五十万的居住人口,至于哪些人口有线下的偏好,哪些人更喜欢游戏,哪些人喜欢追剧,我们会推荐有偏好的人来到店里,里面有游戏互动,有扫屏领券,还有行为跟踪,比如说哪些店是旺铺,哪些引流比较好,最右侧是互动方式,对场内的小程序,扫码停车都有所体现。
下个案例是线上的,主要讲的是拉夏贝尔和每日优鲜,特别是像每日优鲜主要以水果、生鲜为主,对公众号文章的撰写来讲有这么多水果,而且每个人都有不同水果的偏好,我每个月只发四篇列表文章会不会足够,显然是不足够的,如果这个人喜欢苹果,我肯定是推荐苹果的文章,如果这个人喜欢养生可能会推一些枸杞或者是红枣。对于腾讯来讲,帮助品牌在公众号进行一些内容运营的事情,主要从两方面出发,一个是AI写作,AI写作什么意思?比如说每日优鲜这一次,或者这周只能写四篇文章推送给五百万粉丝,对于腾讯AI写作,这一次可以写五十万文章,可以针对五百万人看到不同的内容,增加了企业内容创作的能力,第二点就是我有了五十篇文章,五百万人应该如何分组推送,因为腾讯有人的画像,就知道你大概偏爱什么样的水果,或者喜欢肉食类,我就能做机器学习的分组,帮助每日优鲜。
第四个案例是海澜之家,我们帮他打通线上线下会员做了统一产品库存的管理,你可以理解为我可以线上下单到门店去提货。
第五个案例是蒙牛,我挑选的案例都是在整个零售或者是消费品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蒙牛我们做的是什么事情呢?可能以前大家比较忽略,但是非常有趣的一个事情,对于消费品公司来讲,有个天然的无法获得的一个数据,或者是很难获得的,就是消费者数据,因为会从传统的层层渠道到卖场,因为卖场没有他的人,有可能是从一个夫妻老婆店买到了一个乳制品,也获得不了数据,无论是从产品的研究还是创新一个比较大的痛点,不知道消费者长什么样子。
我们通过蒙牛每一个产品上的二维码与腾讯进行了个性化的定制,码还是这个码,但是扫完有一个背后逻辑,其实扫码这个行为,如果大家不是一个支付码的情况大家会毫不犹豫掏出手机扫,90%的人会有这样的行为习惯,你通过微信扫个码的情况,我们就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场所,什么时候扫了蒙牛什么样的产品。随之而来大家会有疑问,为什么会扫这个码,这个码会顺带着一些激励,比如说再来一瓶,现在的方式是扫码有红包,可以领有游戏的皮肤,可以抽世界杯的门票。我们和蒙牛在第一期的活动中,举一个例子就是当时世界杯的时候,我们活动做了两三个月,我们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发现最后的扫码人是两亿次,去重之前大概是七千万人买了蒙牛的产品,扫了这个码参与活动,其实对于蒙牛来讲短短两到三个月,以前是零数据基础的情况下获得了七千万消费者的活跃ID,这个ID对于腾讯来讲可以描绘出一个人的画像,我就可以告诉蒙牛这个产品20岁的女孩子喝了还是25岁的居多,他们生活在哪里,这群人喜欢什么样的明星,他们消费层次怎么样,他们有没有车,他们住什么样水平的住宅,我们都可以形成这样的信息,但是是群体画像的信息,包括蒙牛优化销售渠道,帮助他研究新品都有很大帮助。
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这是我今天所有的分享,谢谢各位。
傅伯岩:非常感谢孙大全总监的精彩报告,我们知道腾讯是一个奇妙的公司也是一个美妙的公司,他们创造了微信这样一个产品,让国际国内的数十亿人受益。因为人最起码的需求就是沟通,便捷的沟通,腾讯应该说是做的最好的,我认为。我们看到微信的时候,我几年之前我就说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产品,而且商机无限,但是我们基本上在无偿地使用微信,果不其然他们现在开始在其他的领域迈出步伐,比如说新零售,感谢腾讯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场景,也感谢腾讯在零售这个环节中为我们带来的变革。
再一次感谢各位嘉宾今天下午的精彩分享,到此为止主题演讲环节就圆满结束了,来自互联网领域的权威专家和企业代表与我们一同分享了以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及给传统产业变革带来的惊喜,我想在座的各位一定和我一样受益匪浅,我们期待着互联网+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与传统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能够推进企业落地贯彻互联网+的战略,提升社会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为实现我国的新一轮的经济腾飞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