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火了。
自今年3月被国家层面多次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按下加速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中旬已有13个省区市发布了2020年新基建相关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与此同时,5G、大数据、特高压、充电桩等新基建概念股近期在A股市场上涨势良好。
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5G、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加速发展将产生海量数据,数据存储将成为相关领域重要的基础性环节。
海量数据存储成为新基建发展的“刚需”
对于数据的增长前景,国际数据公司IDC曾做出预测,全球数据圈将从2018年的33ZB增至2025年的175ZB,中国届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圈。再以近期来看,2020年春节期间我国移动互联网消费了271.6万TB数据流量;1月29日到2月6日的8天,腾讯会议扩容超过10万台云主机,涉及超百万核计算资源投入。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权威解读,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伴随新基建的推进,将产生海量数据,围绕数据存储、传输、应用等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也将面对新的挑战。数据的“住所”就是存储系统,它承载着海量数据,如出现数据丢失、错误等问题,将对相关业务系统产生致命影响;同时,存储系统的读取速度将决定数据存储与提取效率,直接影响相关业务系统的效率。所以,管理、利用新基建所带来的海量数据,对存储容量、存储成本以及存储可靠性等数据存储能力提出了多重要求,存储系统被视为相关领域的“刚需”。
磁带“冷存储”满足数据存储“刚需”
人们对“数据”并不陌生,每天使用电脑工作,在社交软件上互动,都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数据。其实数据还有冷热之分,简单来说,被访问频次高的称为“热数据”,被访问频次低的称为“冷数据”。企业的备份数据、按照监管要求长期保存的数据等,就属于“冷数据”。
如此划分的原因在于,对于不同“温度”的数据,需要不同的管理和存储方法。热数据因经常被访问,需要就近部署;冷数据访问频次低,时延要求不高,但数量庞大,大约占到全球数据总量的70%以上,且需要安全、长期地进行存储。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已经远离日常生活的磁带,是全球冷数据存储的主要介质。实际上,这种存储媒介一直活跃在企业级存储市场中。经过五六十年的发展和演变,相比硬盘,磁带有四方面的优势:总体拥有成本低、能耗低、对大数据批处理的速度优势越明显,以及在合理保存的状态下可安全保存数据30-50年。目前,微软、谷歌、亚马逊以及百度等知名的云服务领先企业都在采用磁带解决方案进行冷存储。
磁带存储行业的标准,由富士胶片、IBM、戴尔、HPE、索尼、昆腾、甲骨文等公司共同制定。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武冨博信在受访时介绍:“大数据和物联网的走热让数据呈现出爆发性增长,面对海量的数据存储需求,冷存储和热存储都不可缺少。数据体量越大,冷存储越‘吃香’,而其中最便宜最合算的介质就是磁带。”
富士胶片研究了从2010年到2017年的磁带存储市场数据,并预测2025年的全球数据总量将增长10倍,其中磁带存储的占比会稳定在9%,占比的稳定意味着磁带需求依然旺盛。
立足中国,为数据存储赋能
得益于各行业赋予数据的巨大价值,在新基建项目中,用于存储、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的大数据中心备受瞩目。3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就多次提及建设大数据中心。
据IBM估算,全球70%-80%的数据中心都在使用磁带备份数据。可以预见,磁带存储也将在中国的大数据中心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磁带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并服务于中国市场。在去年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上,富士胶片发布采用钡铁氧技术的LTO8数据流磁带,单盘容量达到压缩后30TB,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为750MB/S,存储时间可长达50年以上。未来,单盘的理论最大容量可达220TB。
如今,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需要对海量冷数据进行存储。比如:在安防领域,摄像头守护人们的安全,记录下的摄像资料不但数据量日益增长,要求留存时间也越来越长;在社交平台上,储存着用户大量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不经常被访问,但又不能删除。磁带存储将助力各行各业更大容量、更安全、更经济地解决冷数据存储需求。
面对新基建带来的机遇,意味着解决方案提供商还需顺应不同用户的需求、不同领域的变化、不同应用场景的特点进行解决方案的迭代,或者本土化创新。富士胶片目前正在进行这样的准备,除了是中国唯一一家持续提供磁带健康检测服务的厂商,该公司还计划将技术合作和交流纳入更广阔的服务范畴,以配合新基建的各类本地化应用和规范。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曾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到,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将经历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四个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不同的竞争优势。有分析指出,中国经济正踏上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转型之路。新基建,正当时。各领域的参与者正汇聚在一起,共同加速这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