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此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即日起,我们聚焦智能化转型企业,推出《智能制造为战“疫”赋能》系列报道,共同凝聚“智”能战“疫”的磅礴之力。
智能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2015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遴选了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583个新模式应用项目和19家标杆企业。这些项目的牵头单位和标杆企业遍布各行各业,大多属于行业龙头,产业链长、带动性强。
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一批智能制造企业率先承担了保产保供、转产扩产的重任,在自动化车间、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体系的支撑下,快速实现了关键医疗物资及装备的产线搭建,在产线转换、原材料断供、产业链阻滞的纾困解困中,书写了中国“智造”的加速度,也向世界传递了制造强国崛起中的“智造”强音。
“智造”助力柔性转产
“战役需要,我们就造”。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智能制造变身“加速器”,有力支撑了企业在应对材料、设备、质检及管理体系快速转换中的及时响应和有效协同。
从0到1,仅用了10天。从1到100,用时20天。3月8日,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第100台口罩机下线并实现交付。在“三无”(无经验、无零件、无技术人员)情况下,企业基于前期建设的柔性化生产模式及智能工厂,转产平面口罩机,仅用10天就完成首台套研制并完成压力测试,20天内完成100台口罩机下线并交付。“硬核”央企的柔性转产,再一次验证了中国“智造”的韧性。
在战“疫”前线,防护衣是确保医护人员安全的盔甲。浙江泰普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利用智能产线的模块化优势,在从未涉及的医用领域奋力开拓,由户外用品临时转产医用防护衣等防护装备,在规划转产车间、采装关键设备的基础上,用7天时间便快速完成约5000平方米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净化生产车间的改建,目前,企业用于生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隔离衣的7条产线日产量达1.2万件以上。
“标杆”企业率先垂范
在抗击疫情、保产保供的关键阶段,“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企业通过多年来在智能制造方面持续的投入和建设,凭借自动化产线及柔性化生产体系,加速实现了产线的转产转换,确保了关键物资的生产供应。
鞍钢集团充分发挥自身智能工厂优势,第一时间调整物料供应、重新排产,仅用8天就顺利产出968吨镀锌汽车钢,与用户企业共同实现了对战“疫”前线急需负压救护车的保产保供。
天津丹佛斯主要生产医院空调、新风系统的压缩机等配件。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工厂通过采集关键零部件的二维码信息,自动调用产品模块,实现了工艺设计与产品设计的协同,为加急生产抗“疫”急需的产品型号提供了支撑。
此次疫情防控中,海尔集团为山西侯马提供了医疗口罩端到端、全流程的解决方案,并在48小时内完成了生产资源配置。精准对接得益于海尔集团的卡奥斯物联网平台(COSMOPlat),能够帮助用户在线上完成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级等解决方案的制定和资源调配。
随着疫情全球蔓延态势的出现,携手战“疫”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选择。我国的智能制造企业将继续以新的速度产出更多质量稳定、可靠的装备和产品,在保障国家亟需的同时,让中国“智造”惠及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