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小米、中兴、华为等十家国产手机厂商联合发布快应用,意在狙击微信小程序。快应用与小程序之争背后看似是盈利模式的争夺,更深层次变化则是移动互联网由分发流量进入分发时间的时代,即从占据用户桌面到占据用户时间。
与APP需要下载安装不同,微信小程序即点即用,无须下载。一旦小程序形成气候,手机厂商将被截断预装软件和广告营销的红利,更失去流量分发的价值。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王京刚指出,微信小程序打破了手机厂商的盈利模式。以小米几款手机为例,硬件几乎零毛利率,盈利主要来自于手机预装APP的流量分发收入,一部手机的预装软件最多能获取500元左右的收益。
事实上,APP的逐渐式微已经是一种走向。根据数据平台APP Annie发布的报告,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打开至少9个APP,大部分APP安装之后都被遗忘或者卸载。这就意味着APP即使能获得下载量或者预装装机量,却并没有真正拥有用户。此外各类APP下载安装时间长,频繁更新版本,占用手机空间较大,也是当前用户的痛点。
微信作为坐拥8亿月活跃用户的超级流量入口,推出小程序非但不会分散微信流量,反而为微信引流,占据用户更多的使用时间。开发游戏类、工具类、电商类的小程序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风口。人们在微信里社交、购物、付款、玩游戏……当所有功能无所不包的时候,微信就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时间杀手。“微信之父”张小龙甚至预言未来两年内小程序将取代80%的APP市场。
当前移动互联网大格局已定,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巨头竞相扩张版图,扩大平台入口。例如支付宝已有上百种应用,除了传统的支付转账缴费理财等功能,还不断把共享单车、滴滴打车、饿了么外卖、爱彼迎民宿这些新的业态接入其中。用户使用时间越长越活跃,对平台的依赖程度就越高。
移动互联网发展之初的逻辑是抢夺用户数量,装机量百万便算成功。而如今对用户的争夺,正逐渐转移到活跃度、打开次数和使用时间上的竞争。十大手机厂商智能手机市场保有量近10亿部,在硬件设备保有量增速显着放缓的情况下,通过搭建快应用平台生态,挖掘存量用户价值,从而占据用户更多的时间,获取更高的点击率、转化率和黏性。